Friday, May 29, 2009
話語
未受尊重的生命,傷痛最深!
一句真心、關懷別人的話,可以讓沮喪、挫敗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有一位 陳牙 醫師回憶說,有一天,他在看診時遇到一男病人,他好興奮,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看過「琺瑯質剝落」的病人。所以,他立刻叫手下所有的牙醫師統統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就是琺瑯質剝落的牙齒!
趕快去拿照相機來拍,這種病例真是百年難得一見,趕快拍下來、要存檔!」當時,每位牙醫師都很高興,有的也拿出醫學課本來比對:「哦,遺─傳─性─琺─瑯─質─剝─落─就是長這樣子哦!真的很像耶,好奇怪哦,好好玩!」
就這樣,牙醫師都好奇地圍攏了過來,也要求病患張開嘴,仔細地端詳、研究一下;而沒來當班的牙醫師,後來聽說「錯失良機」,都捶胸扼腕、沮喪不已。當然,對這位特殊的病患, 陳醫師還是很耐心地幫他裝好假牙,替他做完了治療。
半年後, 陳醫師又遇到一個女孩來看牙齒,她竟然也是「琺瑯質剝落」,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上次那名男病患的親妹妹。
哇,這次大家又好高興,所以 陳 醫師又把全部的牙醫師召集過來「觀摩」一番,也當眾說道------「這真是難得的臨床經驗啊,你們要仔細看清楚哦,這種病例可是『百年難得一見』哦!」
女病患躺在看診的椅子上,只見牙醫師一個個走過來,要她張開嘴巴「啊─啊─」,然後仔細察看每顆都是「黑黑小小、形狀難看的牙齒」;有些人看完之後,還轉頭掩嘴、竊笑地對其他牙醫說:「好了,換你看,嘻...好好玩!」
當天, 陳醫師幫這女孩治療後,看到她緩緩起身,眼眶閃著淚水,靜靜地離開診療室。「後來」 陳醫師內疚、遺憾地對我說:「她再也沒有回來診所裝假牙了!」
屏東基督教醫院有一位挪威籍的傅德蘭醫師,曾經獲頒「醫療奉獻獎」。有一次,傅德蘭 醫師在診治一名腳部潰爛的病患時,當紗布一打開,腐臭味逼得護士摀著嘴跑到診療室外嘔吐,但傅德蘭 醫師卻眉頭未皺一下,反而抬起病人的腳,放在鼻子前仔細地端詳、研究其病情。事後,傅德蘭醫師提醒護士:「不可以對病人失禮,這樣會傷害到病人的自尊...」
溝通小箴言
俗 話說,「醫者父母心」,假如我們是病人的父母,我們會嘲笑孩子的牙齒「小小的、黑黑的」嗎?我們會覺得孩子的腳「臭得受不了」嗎?有時候,我們對於別人的缺陷(例如太胖、太瘦、太矮、禿頭、其貌不揚...)會忍不住地想笑;卻沒想到那可能是他「心中最大的痛」啊!因此,取笑他人缺陷常是一種「輕薄」,不惟 喪德,嚴重者亦足喪身!
在 人際溝通中,每個人的身上都散發著一個無形的訊息,那就是──「請你多看重我一下好嗎?」牙齒長得醜、長得怪,心情已經夠難過了,為什麼還要被人家嘲笑?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被看重、被尊重,也期待「自我尊嚴感獲得滿足」;所以,多在態度上、言語上尊重對方,才不會讓他人的自尊受到傷害啊!
您知道嗎?「未受到尊重的生命,傷痛最深!」有時,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一句輕佻戲謔的話語,或是嘲笑的態度和口吻,都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啊!所以,一句真心、關懷別人的話,可以讓沮喪、挫敗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一句輕浮、嘲笑的話,都會讓別人自尊受傷、心生痛苦啊!
一句真心、關懷別人的話,可以讓沮喪、挫敗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有一位 陳牙 醫師回憶說,有一天,他在看診時遇到一男病人,他好興奮,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看過「琺瑯質剝落」的病人。所以,他立刻叫手下所有的牙醫師統統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就是琺瑯質剝落的牙齒!
趕快去拿照相機來拍,這種病例真是百年難得一見,趕快拍下來、要存檔!」當時,每位牙醫師都很高興,有的也拿出醫學課本來比對:「哦,遺─傳─性─琺─瑯─質─剝─落─就是長這樣子哦!真的很像耶,好奇怪哦,好好玩!」
就這樣,牙醫師都好奇地圍攏了過來,也要求病患張開嘴,仔細地端詳、研究一下;而沒來當班的牙醫師,後來聽說「錯失良機」,都捶胸扼腕、沮喪不已。當然,對這位特殊的病患, 陳醫師還是很耐心地幫他裝好假牙,替他做完了治療。
半年後, 陳醫師又遇到一個女孩來看牙齒,她竟然也是「琺瑯質剝落」,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上次那名男病患的親妹妹。
哇,這次大家又好高興,所以 陳 醫師又把全部的牙醫師召集過來「觀摩」一番,也當眾說道------「這真是難得的臨床經驗啊,你們要仔細看清楚哦,這種病例可是『百年難得一見』哦!」
女病患躺在看診的椅子上,只見牙醫師一個個走過來,要她張開嘴巴「啊─啊─」,然後仔細察看每顆都是「黑黑小小、形狀難看的牙齒」;有些人看完之後,還轉頭掩嘴、竊笑地對其他牙醫說:「好了,換你看,嘻...好好玩!」
當天, 陳醫師幫這女孩治療後,看到她緩緩起身,眼眶閃著淚水,靜靜地離開診療室。「後來」 陳醫師內疚、遺憾地對我說:「她再也沒有回來診所裝假牙了!」
屏東基督教醫院有一位挪威籍的傅德蘭醫師,曾經獲頒「醫療奉獻獎」。有一次,傅德蘭 醫師在診治一名腳部潰爛的病患時,當紗布一打開,腐臭味逼得護士摀著嘴跑到診療室外嘔吐,但傅德蘭 醫師卻眉頭未皺一下,反而抬起病人的腳,放在鼻子前仔細地端詳、研究其病情。事後,傅德蘭醫師提醒護士:「不可以對病人失禮,這樣會傷害到病人的自尊...」
溝通小箴言
俗 話說,「醫者父母心」,假如我們是病人的父母,我們會嘲笑孩子的牙齒「小小的、黑黑的」嗎?我們會覺得孩子的腳「臭得受不了」嗎?有時候,我們對於別人的缺陷(例如太胖、太瘦、太矮、禿頭、其貌不揚...)會忍不住地想笑;卻沒想到那可能是他「心中最大的痛」啊!因此,取笑他人缺陷常是一種「輕薄」,不惟 喪德,嚴重者亦足喪身!
在 人際溝通中,每個人的身上都散發著一個無形的訊息,那就是──「請你多看重我一下好嗎?」牙齒長得醜、長得怪,心情已經夠難過了,為什麼還要被人家嘲笑?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被看重、被尊重,也期待「自我尊嚴感獲得滿足」;所以,多在態度上、言語上尊重對方,才不會讓他人的自尊受到傷害啊!
您知道嗎?「未受到尊重的生命,傷痛最深!」有時,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一句輕佻戲謔的話語,或是嘲笑的態度和口吻,都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啊!所以,一句真心、關懷別人的話,可以讓沮喪、挫敗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一句輕浮、嘲笑的話,都會讓別人自尊受傷、心生痛苦啊!
Thursday, May 28, 2009
態度-- 彈性
如果不能保持適當的彈性,很可能到處碰壁---吳若權
兩個人都各自忙了一陣子,好不容易有時間相約出去吃晚餐。
他體貼地問她:「今天想吃什麼?」
她很努力地想了很久,並且認真地回答:「吃小籠包,很有名的那一家。」
興沖沖地趕到名聞遐邇的小籠包店,卻只見鐵門拉了下來,
上面只有「今日公休」四個大字迎接他們。
她一時之間很難接受期待落空的結果,竟在瞬間變了臉色。
「改天我再請你來吃嘛,別不開心了。」
他很有耐心地安撫她的情緒,卻意外地激起她的反擊。
「都是你啦,事先也不打聽清楚,害我們大老遠跑來還撲了空。」
說著,說著,她竟邊走邊哭了起來。
對於她劇烈的反應,他有點不知所措,但仍千方百計地設法讓她開心。
「那我們去吃另外一家小籠包好嗎?」
「不要,」她斬釘截鐵地再說一次,「我就是不要。」甩頭一個人往前走。
很留意風度的他,立刻追了過去,
但心裡已經對她突如其來變得不可理喻的行為,有了難以磨滅的反感。
其實,約會時決定晚餐要吃什麼,對感情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
但是在溝通時若失去分寸,就顯露出缺乏彈性的問題,
形成僵局,將是兩個人交往的障礙。
生活與工作,每天充滿各式各樣的談判。
有時候回答說「要」, 是指凡事可以再商量,不見得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但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說「不要」,就等於關閉協商大門,毫無彈性可言。
彈性,很重要。保持彈性的確重要,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是,在這個多變的電子時代,保持彈性已經不再是重不重要的問題,而是從重要變成必要。
如果不能保持適當的彈性,很可能讓自己到處碰壁,無路可走。
反之,擁有的彈性愈大,代表選擇性愈多、適應力愈強;
於是,發揮的空間就會更寬廣。
有一位新婚不久的年輕人,才剛加入公司幾個月而已,
好不容易把家裡從南部搬遷到北部,一切安頓好之後,
妻子也適應了新的居住環境,公司竟主動問他:
「會不會介意被調到國外工作?」
對其他同事而言,這是個大好機會。
但是對他來說,需要顧慮的因素很多。
一來,他才剛結婚而已,二來,北部的房子還是貸款買的,
但若放棄這個機會,自己一定會覺得很懊悔。
在內心掙扎幾天之後,他決定坦白告訴妻子,並且聽聽她的意見。
沒想到妻子很明理,甚至思考事情也很周延,她說:
「明知道若不接受挑戰,將來會後悔,就應該及時把握。
再說,我們還這麼年輕,如果現在都缺乏彈性去適應多變的人生,
以後怎麼面臨更多的問題呢?就把它當作我們鍛鍊彈性和適應能力的機會吧。」
這位年輕的太太講得真好。根據美國人力資源市場的專家研究表示,
在經濟不景氣的期間,很多資深工作者或高階白領主管,
都很容易在一夜之間丟掉飯碗,至於他們能不能東山再起呢?
關鍵就在於是不是具備轉換不同工作及職務的彈性。
人們很容易因為年齡增加,而變得主觀,因此失去接受不同工作安排的彈性。
現今許多大型企業公司,為了培養高階主管該有的寬闊視野,
都儘量讓他們還在基層的時候就開始輪調不同部門的工作,
這時候彈性是個很必要的特質,
如果抱持著「只能做這個,不適合做那個」的心態去工作,很快就會被職場淘汰。
當然,新世代所需要的彈性,是指多準備幾個替代方案,而不是漫無原則。
先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策略定出來以後,再運用彈性去達成目標。
很多人之所以排斥彈性,是因為採取彈性,常會增加成本。
就拿目前企業界最風行的「彈性上班時間」來說,
許多公司為了兼顧同仁和顧客的需求,
將上班和下班時間以三十分鐘區隔為不同的時段,
讓大家更方便處理公務,也能兼顧私人生活。
觀念有彈性,就不會老是覺得別人是錯的、自己是對的。
兩個人都各自忙了一陣子,好不容易有時間相約出去吃晚餐。
他體貼地問她:「今天想吃什麼?」
她很努力地想了很久,並且認真地回答:「吃小籠包,很有名的那一家。」
興沖沖地趕到名聞遐邇的小籠包店,卻只見鐵門拉了下來,
上面只有「今日公休」四個大字迎接他們。
她一時之間很難接受期待落空的結果,竟在瞬間變了臉色。
「改天我再請你來吃嘛,別不開心了。」
他很有耐心地安撫她的情緒,卻意外地激起她的反擊。
「都是你啦,事先也不打聽清楚,害我們大老遠跑來還撲了空。」
說著,說著,她竟邊走邊哭了起來。
對於她劇烈的反應,他有點不知所措,但仍千方百計地設法讓她開心。
「那我們去吃另外一家小籠包好嗎?」
「不要,」她斬釘截鐵地再說一次,「我就是不要。」甩頭一個人往前走。
很留意風度的他,立刻追了過去,
但心裡已經對她突如其來變得不可理喻的行為,有了難以磨滅的反感。
其實,約會時決定晚餐要吃什麼,對感情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
但是在溝通時若失去分寸,就顯露出缺乏彈性的問題,
形成僵局,將是兩個人交往的障礙。
生活與工作,每天充滿各式各樣的談判。
有時候回答說「要」, 是指凡事可以再商量,不見得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但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說「不要」,就等於關閉協商大門,毫無彈性可言。
彈性,很重要。保持彈性的確重要,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是,在這個多變的電子時代,保持彈性已經不再是重不重要的問題,而是從重要變成必要。
如果不能保持適當的彈性,很可能讓自己到處碰壁,無路可走。
反之,擁有的彈性愈大,代表選擇性愈多、適應力愈強;
於是,發揮的空間就會更寬廣。
有一位新婚不久的年輕人,才剛加入公司幾個月而已,
好不容易把家裡從南部搬遷到北部,一切安頓好之後,
妻子也適應了新的居住環境,公司竟主動問他:
「會不會介意被調到國外工作?」
對其他同事而言,這是個大好機會。
但是對他來說,需要顧慮的因素很多。
一來,他才剛結婚而已,二來,北部的房子還是貸款買的,
但若放棄這個機會,自己一定會覺得很懊悔。
在內心掙扎幾天之後,他決定坦白告訴妻子,並且聽聽她的意見。
沒想到妻子很明理,甚至思考事情也很周延,她說:
「明知道若不接受挑戰,將來會後悔,就應該及時把握。
再說,我們還這麼年輕,如果現在都缺乏彈性去適應多變的人生,
以後怎麼面臨更多的問題呢?就把它當作我們鍛鍊彈性和適應能力的機會吧。」
這位年輕的太太講得真好。根據美國人力資源市場的專家研究表示,
在經濟不景氣的期間,很多資深工作者或高階白領主管,
都很容易在一夜之間丟掉飯碗,至於他們能不能東山再起呢?
關鍵就在於是不是具備轉換不同工作及職務的彈性。
人們很容易因為年齡增加,而變得主觀,因此失去接受不同工作安排的彈性。
現今許多大型企業公司,為了培養高階主管該有的寬闊視野,
都儘量讓他們還在基層的時候就開始輪調不同部門的工作,
這時候彈性是個很必要的特質,
如果抱持著「只能做這個,不適合做那個」的心態去工作,很快就會被職場淘汰。
當然,新世代所需要的彈性,是指多準備幾個替代方案,而不是漫無原則。
先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策略定出來以後,再運用彈性去達成目標。
很多人之所以排斥彈性,是因為採取彈性,常會增加成本。
就拿目前企業界最風行的「彈性上班時間」來說,
許多公司為了兼顧同仁和顧客的需求,
將上班和下班時間以三十分鐘區隔為不同的時段,
讓大家更方便處理公務,也能兼顧私人生活。
觀念有彈性,就不會老是覺得別人是錯的、自己是對的。
一隻啄木鳥的故事--陳文昭的奮鬥歷程
(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9日電)曾經英挺帥氣、意氣風發,無奈造化弄人,全身只剩一張嘴還可自主的陳文昭,隻身在南投名間鄉狹窄巷弄內的一間老舊低矮平房,以「嘴控滑鼠」方式,藉著吸氣與吐氣,一字一字敲出絕處逢生、永不放棄的生命樂章。 「我希望能出一本書,書名就暫定為『活出自己』,」陳文昭期盼經由真實生命故事,激勵殘障朋友或遭遇挫敗想不開的人,尤其是脊髓損傷全身癱瘓者,勇敢活下去,從生命的谷底爬起,重新找到人生的目標。
陳文昭出身名間鄉茶農家庭,因為嚮往軍旅生涯,也希望藉此減輕父母經濟壓力,選擇就讀陸軍官校專科班,歷任排長、射擊隊長、副連長、連長,還拿過全國體能戰技第3名,一度英挺帥氣、意氣風發。 民國84年,自軍中退役返鄉,希望協助父親種茶、賣茶,讓父母安享晚年,卻沒想到在秋茶採收後的一次運載茶葉途中車禍;那年他才32歲,正值青壯歲月。
醫師宣布他頸椎受損,頸部以下全身癱瘓時,陳文昭無法接受成為「廢人」的事實,多次拿父母出氣,拒絕進食、糟蹋自己,甚至企圖咬舌自盡。但命運竟又再開了他一次更大玩笑。陳文昭受傷後5個多月,沒有因為自殘而死,反而是父親無法承受壓力,喝了農藥自殺!
陳文昭自責父親的死是因他而起;他認為如果自己夠堅強,父親應不會絕望「離開」。「這是我這輩子最後悔、自責的事,也是心中永遠的遺憾!」每當憶及這段往事,陳文昭總不禁眼眶泛紅,久久無法釋懷,尤其午夜夢迴,更是難以原諒自己。 不過,父親的死,也猶如一盆冷水淋在他頭上,讓陳文昭面對生命有了較積極的態度,「既然有自殺的勇氣,為什麼沒有活下去的魄力?」心念一轉,陳文昭逐步走出「自我封閉」的消沈與墮落。
母親身體狀況不佳,協商妹妹接去同住;他另請外籍看護,重拾最熟悉的賣茶工作。 「我蟄伏在家,終於體悟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的道理」,陳文昭認為,「我們可以信賴別人,但不可以永遠依賴別人」。
民國90年8月底,也就是陳文昭受傷後的第6年,則成為他浴火重生的重要轉捩點。南投縣脊髓損傷者協會與台中市立復健醫院附設輔具中心到陳文昭家中為他裝設無障礙設施,提供高科技的「嘴控滑鼠」軟體,讓他有機會接觸電腦,開始用「嘴」敲寫人生歷程。
歷經7年多與電腦為伍,現在的陳文昭「嘴控滑鼠」已相當流暢,輸入、點選完全不是問題。所謂「嘴控滑鼠」,是經由軟體設計,讓使用者靠口搖桿操作電腦,藉著吸氣、吐氣替代左右鍵指揮滑鼠。對一個頸椎受傷,胸部以下全無知覺的人,這是怎麼辦到的?「我是個電腦文盲,當時連Enter在那裡都不知道,處處都是瓶頸,練習嘴控滑鼠初期,口水一直流,窘態百出,偶爾又有被學員取笑的不愉快,那種困窘使我幾度想放棄」;回想起那段艱辛歷程,陳文昭仍難掩感慨。
不過,「打敗敵人非英雄,克服自己真英雄」,陳文昭並沒有被擊倒,他的信念是「永不放棄」及「忍耐」,這是他成功的不二法門。別人休息時,他不斷練習;面對嘲諷,他學會忍耐。 甜美的果實屬於有心耕種的人,陳文昭終於克服障礙,用嘴巴含著口控滑鼠,學會文書處理、平面設計,一圓電腦夢;不但如此,他在結訓時還拿下2002年資訊向日葵楷模獎。 職訓結束回鄉後,陳文昭開始嘗試用電腦賣「愛心茶」,自己設計愛心茶卡片和外包裝,利用電腦管理客戶資料。陳文昭說,電腦就像他的左右手,幫助實在太大,這是當初所始料未及,他也因此對未來信心大增。
「我把客戶當成朋友,受傷後難得出門,朋友卻反而比以前多。」仍是低收入戶的陳文昭,不僅要打點生活費還要支付看護薪資,賣茶的收入雖不多,卻已經可以自力更生,積極的面對人生。這一股永不放棄、奮戰不懈的精神,讓他在民國95年榮獲中華民國第10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陳文昭認為,得到這個獎是鼓舞也是責任。
近年來,他以「尊重生命、希望無限」為主題,積極在學校、醫院、看守所和機關團體之間演講,現身說法推廣生命教育,希望帶給聽講者啟示,進而尊重生命,珍惜擁有。
因為以嘴敲打電腦,陳文昭形容自己為「啄木鳥」,工作室也以此為名。這隻「啄木鳥」迄今已辛勤敲出累計64萬餘字的日記,並準備出一本自傳,目前也已敲出了12萬餘字;他希望這本書能帶給大家求生的勇氣。「人活著就有希望。」陳文昭說,「像我這樣全身死掉,無法正常排汗、正常排泄,只剩下一張嘴可以動的全身癱瘓者,都感覺活著真好,還有誰活不下去?」
Wednesday, May 27, 2009
成龍妻,林鳳嬌的風雨歷程
請你不要把這篇文章當作八卦來讀
它背後正在傳遞一個信息
先問幾個問題:
成龍事業成功 光鮮亮麗 如偶像英雄 但是他的罩門是什麼?
從成龍身上你可以學到什麼?
到底成龍的問題在哪裡?
我們比他強嗎?
只有成龍才會犯"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嗎?
林鳳嬌追求幸福 所付代價是什麼?
陳祖明的無奈或人生的遺憾是什麼?
從林鳳嬌身上你可以學到什麼?
如果是妳 願意如同林鳳嬌一樣隱忍20年嗎?
就算你也付出20年 會有一樣結果嗎?
只要是找個神父或牧師來證婚就可以保證婚姻幸福嗎?
婚姻是誰定規的?
婚姻的原則何在?
如何保障婚姻安全?
男人如何逃避、避免、勝過、預防、女色的引誘?色情肉體的試探?
如果成龍悔改主會赦免他嗎?
悔改永遠不會嫌太晚的!
=====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一份遲到的信任
林鳳嬌曾是台灣影壇上與林青霞平分秋色的電影明星,以一部《小城故事》奪得金馬影後桂冠。
但是為了成龍,她放棄了如日中天的事業,洗盡鉛華回家當起了成龍祕而不宣的太太。隱姓埋名低調生活 20年後,成龍終於在今年 5月 17日,為林鳳嬌舉辦了盛大的生日派對,并精心挑選一輛價值200 萬港幣的勞斯萊斯豪華房車作為林鳳嬌的生日禮物。
林鳳嬌喜極而泣,之後第一次對媒體道出了她與成龍20 年的風雨歷程……
嫁他,是很快的一件事
我和成龍的故事開始得有點讓人猝不及防。
那一年,他帶著成家班的弟兄來台灣為我主演的一部電影做武打設計,他時時處處親力親為,完成得干淨漂亮。我就這樣喜歡上了他。周圍的人提醒我,成龍身邊的女人從來沒斷過。可是,我相信,相處久了,他會明白我是怎樣一個人,明白我與別的女人的不同之處。於是,我們同居了。然後,我懷孕了,我問他:這孩子你要不要 ?他回答:我要啊 !為了這句話,我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我隨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息影,獨自來到美國待產。待產的日子漫長而無聊,成龍沒有來看過我一次,隨著肚子一天天隆起,心里開始變得空空落落。我安慰自己:成龍是屬於事業的,連他自己都無法擁有自己,我又怎麼可能完全擁有他呢 ? 孩子的預產期定下來以後,我打電話告訴成龍的助手,過了一天,他從香港飛來了美國,我當時的感覺有點幸福,畢竟,他還是心里有我的。
我靠著他,試探地問他:孩子就要出世了,可我不知道孩子的父親那一欄里該寫誰的名字。他說:就寫陳港生。我驚喜交加:你愿意娶我 ?他說:是的,我娶你。孩子後天就要出生,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用來結婚。
聯系教堂都來不及,他跑到附近的教堂把一個神父請到了醫院附近的一家餐廳頂樓。四周鬧哄哄的,神父喝著咖啡問我們 --你們是否彼此相愛,愿意結婚 ?我拼命點頭。那麼,交換戒指吧。我頓時暈了-- 我們居然忘記了准備結婚戒指。成龍從自己手上取下一枚戒指遞給我,太大了,我勉勉強強套到了自己的大拇指上,就這樣把自己嫁給了他。
第二天,我在醫院剖腹產下兒子陳祖明。
等他,是很苦的一件事
沒多久,我帶著兒子回到香港,可出於維護成龍形象的考慮,我不能以陳太太的身份出現,成龍也不能暴露自己已婚的事實。我,是一個不能與他攜手并肩漫步在陽光下的地下妻子。成龍沒有虧待我,給我買下了很大的房子,房子很漂亮,但是安靜得怵人,除了我和兒子,就只有司機和佣人,我連個想好好聊聊天的對象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他回家。
成龍和我結婚的時候已經 27歲了,可是,在內心里,他依舊是個孩子,沒有強烈的家庭觀念。他愛玩,在他心里,兄弟朋友永遠第一。只要沒有開工,朋友約他總是來者不拒,哪怕正在生病,也一定會趕去。他多數時間在工作,偶爾的閒暇又給了兄弟,我們母子得到的,只能是兄弟分食的奶油蛋糕的包裝盒上剩下的那一丁點殘渣。只有一次,他晚上8 點多就回家了,然後在家幫我掃地。到了12點,我拿個花瓶遞給他:我今天要給你頒個獎 --結婚這麼久你第一次晚上沒有出去。
他似乎有點不好意思,於是用動作表達對我的愧疚 --他將我抱進臥室,一進門,就將我舉過頭頂,忽然向右邊扔了出去。我們的床就擺在進門右手的地方,他相信,他一定能夠讓我不偏不倚地落到柔軟的床上,發出驚恐卻興奮的叫聲。可是,在家閒得無聊的我已經改變了家具的布局,以前擺床的地方現在立著一套跑步機。我被摔得一聲慘叫,成龍趕緊將我扶起來,確定我沒受傷後,吐吐舌頭,一溜煙跑了。我不知道自己是該哭還是該笑 --這是他唯一一次晚上在家陪我給我帶來的驚喜。
可是,和兒子比較一下,成龍虧欠兒子的比虧欠我的還要多。
每個孩子上學,都喜歡炫耀自己的爸爸是做什麼的,可是,祖明不能說。父子倆每日見面的唯一機會,都在半夜 2點以後。我和兒子,一個是成龍的地下妻子,一個是成龍的祕密兒子。兒子上學會寫字了,就開始寫日記--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能來接我放學。我把日記給成龍看,他的臉紅一陣白一陣,說:我一定會滿足兒子這個心愿的。
可是,轉眼又過了好幾年,他始終沒機會去接兒子。終於有一次,機會來了。那天早上6 點半他剛從美國飛回香港,因為要倒時差,不用開工。他興奮地給司機打電話:告訴祖明,我今天去接他放學!祖明下午 1點鐘放學,一個上午,他盡管呵欠連天,就是不敢睡覺,怕耽誤了接兒子的時間,在家陪著我東坐坐西看看,到了 12點半,趕緊開車出了門。過了 1點鐘,兒子的電話來了:媽媽,我找不到爸爸! 我給成龍打電話,他說他也找不到兒子。
我問他在哪里等兒子,他說正在小學校門口,我嘆氣,告訴他,兒子已經讀中學了。過了一會兒,父子兩個悶悶地走了進來,表情都很尷尬。兒子說:爸爸,我已經讀中學了! 成龍說了聲對不起,眼淚就淌了下來。兒子的第二句話是:我的同學都走光了,我本來想讓他們看看我的爸爸是成龍的,多威風! 成龍繼續流淚,連聲跟兒子道歉。
然後,成龍在大陸接拍了小霸王學習機的廣告,還帶了一張廣告樣品光碟回來。有天晚上,很晚了,我還聽見兒子的房間里有電視的聲音,輕輕推門進去,兒子正一邊流淚一邊看他爸爸拍的廣告 --以前,我用拳頭打天下﹔現在,我兒子要用小霸王打天下…… 我將兒子摟在懷里,兒子哭出了聲:媽媽,爸爸為什麼不能像廣告里面那樣對我好? 他從來沒有幫我把戴歪的帽子弄正…
…那晚,我點一只蠟燭一個人喝紅酒,忽然,我發現,當一間房子里點起一根蠟燭的時候,房間最暗的地方不是距離蠟燭最遠的角落,而是離蠟燭最近的燭台底部 --我和兒子不就像燭台麼? 盡管有個星光四射的丈夫和爸爸。我將蠟燭從燭台上取下,放在燭台旁邊,銀質的燭台頓時熠熠生輝。我等待,等待哪天成龍能把我和孩子擺在他的身邊。
愛他,是很美的一件事
1995年,鄧麗君辭世,曾經與鄧麗君拍拖過的成龍頓時又成了焦點。電台、報社的釆訪接二連三,打開電視,每個頻道都在幫助成龍回憶與鄧麗君的戀情,報紙上連篇累牘的也是各種專訪,我丈夫和另一個女人的照片被合成得親密無間。我的心一陣陣痛,可是,不能表露。
對於鄧麗君的辭世,成龍很悲傷,他甚至在自己的一張個人專輯中,利用電腦將自己和鄧麗君的聲音合成在一起,重新演繹了那首《我只在乎你》。我坐在沙發上聽著這首歌發呆。我不能去吃一個故去的人的醋,能做的,就是默默遞給他一杯酒。我盡可能地壓抑著自己心里的酸楚,希望他能從對以前女友的緬懷中醒來,擦亮眼睛看見身邊原來還有更好的女人存在。
我的希望沒有落空,他終於發現了身邊的好女人-- 不過不是我。
成龍的每部電影都會有美女搭檔,除了對家人,成龍對身邊的每個人都很細心和照顧,經常在拍片的間隙自己掏錢讓茶水員買甜品請大家吃。健壯、大方、紳士…… 他的殺傷力很大。於是,一部戲還沒有殺青,可關於他與戲中女主角的緋聞已經提前上映了。
一開始,只要一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就煩躁得在家砸東西,怒火沖沖地等他回來質問,他的反應很輕松:狗仔隊亂寫,別人也要過活,就當做了善事吧 ?被我質問太多,他就不再解釋,給我寫了份文件,大意是如果哪天確證他真做出了什麼對不起我的事情,我們就離婚,他會付給我他全部財產的一半作為賠償。
我告訴他嫁給他不是為了財產,他解釋道:我這樣做也是為了給自己的脖子上套一根繩子,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拿自己的財產去玩火。 盡管大火沒有玩起來,星星之火卻一直不斷。
1999 年10月,小龍女事件爆發,頓時成了全港最轟動的新聞。那時,我和兒子正在美國,我很傷心,抓起電話就想打給成龍,劈頭蓋臉痛罵他一頓,然後,去律師樓宣布那份文件奏效,從此離開這個花心男人。
可是,看著電視上成龍痛苦的臉,我的心也開始痛 --他是我唯一愛著的男人,我的老公,我孩子的父親,一直保持英雄形象的他如今正單槍匹馬面對著來自各方的傷害,這個時候,我怎能倒戈相向呢?
於是,我放下電話,耐心地等著他和我聯系。兩天後,他的電話來了:喂,我們離婚,你是我老婆,你怎麼講?我深吸一口氣,忍住了快到嘴邊的大哭,不說話。他似乎覺得我的反應有些奇怪,很小心地問我:你看到報紙了嗎?我說:我看到了,我一直在等你打電話來。
他沉默一會,說:我不知道怎麼說,電話里面也講不清楚,我來美國面對面跟你說吧。他還是在乎我的,在乎我的感受的,我的眼淚慢慢淌出來,我說:你不用著急過來,我只想告訴你,只要你需要,我跟兒子隨時都會站出來支持你的。但是,你不要傷害到人家,我也是女人,我明白她的感受 ……電話那邊一直沒說話,只聽見不停抽鼻子的聲音。
過了幾天,成龍過來了,一進門,就跟兒子說對不起,兒子說:你不要跟我講,你跟媽媽講好了。然後,我們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家庭會議,成龍講了三句話:我知道怎麼做。對不起。開完了!
那晚,成龍很溫柔地陪我,告訴我,他實在覺得自己對不起我,因為,第一,我太好﹔第二,他這麼多年來都沒有對我好過﹔第三,他一直對我有戒心。他說,他認識我以前總是被女人騙,騙得他對所有的女人都不信任,認識我的時候,他也認定我是這樣一個別有用心的女人。
可是,事實證明,如果我真是為了錢財的話,只需要去一趟律師樓,馬上就能成為億萬富婆,可我沒那麼做,依然站在他身後,支持著他。他已經確信,我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為了任何功利跟著他的女人。
我盡管心中有著隱隱的痛,但仍有著說不出的欣慰:20 年,我用自己20年的努力才獲得了這份遲到的信任啊!
然後,成龍回香港,終於將這件事情圓滿解決了,等我回到香港的時候,他已經去律師樓修改了遺囑 --上面全部都是我的名字,而且,他會在近期公開承認我陳太太的身份。
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改觀了,我們一家三口經常一起出去吃飯,有記者跟蹤,他就轉身大方地介紹:這是我太太林鳳嬌,和林青霞并稱二林,金馬影后哦﹔這是我兒子,長得像我嗎?他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收獲 ……我站在一旁,心中百感交集。
Wednesday, May 20, 2009
媽媽,我們不哭
當年,我是個愛哭的孩子,村裏人都說:「眼淚這樣多的女孩是沒有福氣的,將來誰敢娶回家呢?」但全家人都寵愛著我,我仍是小同伴眼裏最幸福的一個。
幸福,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手裏拿著的雞蛋,那麼輕易地就被打破了,溫柔的媽媽忽然變得暴躁無比,她無緣無故地責打我們,搗毀家中的一切物品。尤其讓我們心痛的是,她整夜整夜無法入睡,像個受到驚嚇的孩子,時不時尖叫著哭泣。
經過確診,媽媽患有精神分裂症。這樣的病,怎能說好就好呢!爸爸無法再等,要去外地上班了,照顧媽媽成了我們兄妹三人的工作。一天夜裏,我們從夢中驚醒,看見她又哭又罵,還不停地摔砸東西。我望著狂怒的媽媽,想起以前那些日子,在燈光裏枕著媽媽的胳膊,她用軟軟的南方口音,給我講美妙的故事。我的淚落在衣袖上,心裏卻有一個大膽的念頭生出,像一棵透明的嫩芽倔強地要頂開頭頂的巨石。
我找出一本破舊的《民間故事》,試著給媽媽讀起來,她先是莫明其妙地看著我,欲怒不怒,皺著眉頭呆呆地聽了一會兒,然後坐下來,睜大眼睛側著頭專心地聽。
我試著扶媽媽躺下,她沒有像往日那樣暴跳如雷地拒絕,我給她蓋上被子,剪亮燈芯繼續讀,在那小小的燈火裏,在我顫抖的聲音裏,她竟然安靜地睡著了。
那一晚,我欣喜若狂,因為我看到了希望,緊緊地握著手中的書,我心中漫過一陣感激的潮水。
我的快樂並沒有持續多久,媽媽的病發作得很頻繁,家中僅有的幾本書全都讀完了。那天,媽媽早早吃了飯,把燈罩擦得亮亮的,樂滋滋地等著聽故事。我卻囁嚅了半天,什麼也說不出來,她記憶出奇地好,從來不要聽重複的故事,我只好驚恐地看著媽媽發病,她吵鬧著,摔碎了家中新買的熱水瓶。
見我到處借書沒有結果,一位要好的同學告訴我,她父親有一套《楊家將》。一放學,我興沖沖地去了她家,可是那個愛書如命的老頭卻矢口否認,並責怪女兒多嘴,要我快快離開。
我絕望地站在他家門前。西北的七月,陽光像火一樣熾熱,同學的母親發現我的時候,靠著牆的我,已經臉色蒼白幾乎中暑。這個平時極怕丈夫的女人發怒了,她衝進去跟老頭差點打了起來。在驚天動地的喧鬧之後,我終於拿到了這套書中的第一本。
我喜極而泣,用衣襟包著書,像抱著救命的寶貝,飛一般地向家裏奔,我感覺不到渴和餓,也沒有委屈和難過,我只知道,懷中的書,又可以換得母親三五日的安睡了。
那些漫長的夜晚,小蟲振著翅膀飛來飛去,窗外是遊戲中孩子們的笑鬧聲。我安靜地守在媽媽的床前為她讀書,媽媽被書中的情節迷住了,她的臉在燈光裏顯得寧靜而美麗。就這樣,故事成了我們救命的法寶,我緊緊抓住這個神奇的寶貝,唯恐一鬆手,全家又會掉進那個無底深淵。
我不停地借書,凡是有書的人家幾乎都怕了我。我一進門他們就皺眉,小小的我已經懂得看人眼色,我不敢求情,只是在人家門口怯生生地站著,一直一直地等。村裏藏書最多的那一家,從前和我家有過小小的嫌隙,他們故意刁難我,先說瘋病永遠也治不好,後來又說我精神也不正常。我不哭也不爭執,就那麼靜靜地、倔強地站在那家門前,等他們借書給我。
後來村中一位長者來了,他指著我顫巍巍地說:「從前有什麼過節,那是大人的事!你們這樣為難這孝順的孩子,太過分了!」
無奈之下,他們答應借書給我,可是提出了兩個條件──書不許帶回去,只能在他們家中院子讀;二是,每看一天書,就得給他們家拔一天豬草。我答應了。
書一拿到手裏,我就開始貪婪地讀,拼命地往腦子裏記,鄰居家的男孩很淘氣,他時不時惡作劇地搶走書,我一邊追趕他,一邊默誦著剛才讀過的內容。靠著那些書,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安寧的日子,媽媽清醒的時間越來越長,甚至能為我們做飯,仿佛又回到了從前的幸福時光。
可是好景不長,又一個無書可借的災難降臨!惶恐的我,連做夢都夢見自己在四處借書,好不容易借到了,讀著讀著,書卻突然被一陣狂風捲走。許多次我都在哽咽中醒來,幻想自己有一屋子永遠也讀不完的書。
那天深夜,媽媽失蹤了,我們兄妹三人打著手電筒四處尋找,終於在一處亂葬崗發現了她,那正是滴水成冰的天氣,衣衫單薄的她已經凍得淹淹一息。我想哭,但是我知道眼淚救不了媽媽、眼淚趕不走災難。
這個災難性的打擊逼出了我的智慧,我決定要自己編故事了,這是一個多麼大膽的決定。那時候我才剛上四年級,內向、羞澀,從不敢大聲說話,最重要的是,我的作文枯燥得永遠叫老師頭痛。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裏,我挖空心思編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在媽媽的床前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我講得眉飛色舞,她聽得全神貫注,講到好人遇難時,她咬牙切齒;講到壞人被懲罰時,她高興得連連拍手稱快,圍繞著我們家的陰影似乎完全消失了。
在學校裏,老師對我的變化瞠目結舌,那個一寫作文就咬筆頭的丫頭換了個人似地,讀起課文來聲情並茂,篇篇習作都叫老師驚歎,讚了又讚。
五年級時,我寫了一篇關於秋天的作文,贏得了全校語文老師的喝彩,他們領著我,從小學部到中學部,在所有班級前將這篇習作朗讀了一遍,頓時,我成了個小小明星。從前,有人會指著我嘲笑:「看,瘋子的女兒!」現在他們會羡慕地說:「看,那個小女孩是個天才!」
我堅守著自己的秘密,每天為媽媽編故事,直到我長大。媽媽的病漸漸好起來,她自己都忘記了那段痛苦的經歷,我們家又再度充滿歡聲笑語。大學畢業後,我有了工作,有了自己家,住在離媽媽很遠的地方。
由於在媽媽生病的那些日子裏,我養成了酷愛讀書的習慣,那段獨特的生活,培養出了我超凡的記憶力、出色的口才和文采,以及對待周圍人的愛心和耐心。這讓我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在生活中贏得許多肝膽相照的朋友,一生都受用不盡。
媽媽已經老了,可是每次回去,我仍然會為她講故事。端詳著她熟睡的臉,看見她嘴角有孩子般滿足的笑,恍惚間又回到當年,聽到那個小小女孩的誓言:「媽媽,我們不哭。」
文/劉繼榮
原來如此-- 可別錯上一輩子
不說不知錯,一說滿篇錯。許多謬誤已經犯了一輩子了,既已明原意典故,當下就改正吧。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和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三個副將的智慧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誤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3、不見棺材不落淚
本作“不見親棺不落淚”,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為“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有些莫名其妙。
4、有眼不識金鑲玉
本作“有眼不識荊山玉”。荊,指楚國或楚地。“荊山玉”是指東周著名玉匠卞和在荊山發現的璞玉,訛變為“金鑲玉”,也令人費解。
5、不到黃河心不死
本作“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本是項羽自刎之處,換成了“黃河”,就使人無從索解,而且改變了原來的含義。
6、跳到黃河也洗不清
本是一句歇後語,作“跳到黃河——洗不清”,因為黃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渾濁,跳進黃河中,要洗淨身上的污穢是不可能的,比喻一個人難於洗刷淨自己身上的汙點。後來訛變為“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比較費解。
7、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作“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說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訛傳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但使人感到具有觸目驚心的恐怖氣氛,而且與原來含義大相徑庭了。
8、狗屁不通
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節,要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一特點而言。由於“皮”與“屁”諧音,屁為汙濁之物,對於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義,意思更為鮮明。後來人們 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9、無奸不成商
本為“無尖不成商”。“無尖”的“尖”來源於古代用來度量的鬥。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鬥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裏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資格當商人。不過現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無尖不成商”慢慢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無奸不成商”。
10、王八蛋
這是民間一句罵人俗語。這一俗語是“忘八端”的諧音。古時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為做人之本,忘記這 “八端”,即忘記做人的根本。後來,“忘八端”竟被以訛傳訛,變成“王八蛋”。
我只丟掉老虎
孩子,剛才你替我梳頭髮時,忽然神秘地要我做道測試題:「去原始森林探險,帶著五種動物──猴子、狗、大象、孔雀和老虎,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迫於無奈要把他們一個個放棄,你會按什麼次序來放棄?」
我嘻笑著耍賴:「可不可以都帶走?」你像唐納德那樣哈哈大笑:「媽媽不要貪心哦!」我鄭重地回答:「那麼,我只會丟掉老虎,其餘的絕不放手。」
「為什麼?」你手中的梳子停了一下。其實,我早已知道,猴子代表子女,狗代表朋友,大象代表父母,孔雀代表伴侶,老虎代表對金錢和權力的欲望。
孩子,從觸摸到塵世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沒有孤單過。父母,朋友,伴侶,子女,他們會在一段一段冷暖交織的光陰裏,代替天使疼惜你。因此,你心無寸土,亦可種滿園玫瑰,你脅下無雙翼,仍可隨花香起飛,即使是一個風雪夜歸人,白屋裏依然有燈火暈黃,西窗下有人剪燭而待。
新年遊藝會上,你抽到的禮品,本來是每個男孩都最想要的變形金剛。另一個男孩,抽到了你手中這把桃木梳子,頓時又急又窘。儘管主持人一再解釋,用這梳子梳頭可以治療白髮,他依然大哭不止。你立即跟他做了交換,當主持人誇獎你有哥哥風度時,你老老實實地說:「我只有兒子風度,我媽媽長了白髮,變形金剛又不能治療。」
那時,我的心,似被鴿子的紅喙吻過,像雨珠彌散成暖窗上朦朧的霧氣。覺得自己的每根頭髮,都能開出一朵笑笑的桃花。
孩子,你已有了深愛的父母,有了要好的朋友,在未來的日子裏,你還會遇見你的伴侶,你的孩子,遇見更多的朋友。那麼,請懷一顆柔軟的心,與他們好好地相處,愈到險境,愈不能輕言放棄。上帝給人兩隻靈活的手臂,不是為了推拒,而是為了讓你朝著每個方向,都能握住離自己最近的手。
文/劉繼榮
Sunday, May 17, 2009
新娘的再生
最大的錯誤:和那人結婚;最大的轉機:與耶穌相遇
他冷冷的說:「從今以後,你我都自由了,各走各的路…」然後絕決的轉身離去,門碰一聲彈回來,她整個人一震。好一陣子,才發現淚洩滿了一臉。
那張紙模糊地在遠方躺著,隔著淚眼,她無法看清它的真實性!這究竟是真的解脫?還是永遠揮之不去的惡夢呢?沒想到從紅毯的這一端走到另一端,會是如此短暫的一場鬧劇…
留學生的孤寂
那年冬天,樂苓隻身來美,舉目無親的環境裡,滿眼所見盡是皚皚白雪,白天下,晚上飄。關在斗室裡,她瘋狂的想念南台灣溫暖的陽光,和海洋彼端的親情友情。趴在暖氣不足的小室內,她拼命的寫信、寫日記。
開學了,見到班上唯一的一張東方面孔,心裡突然跳動起來。
「我叫張圓珠」,那女孩走到她面前自我介紹:「我是從香港來的。」帶著廣東腔的國語,在她心裡注進了暖意。
圓珠的個性和她名字一樣,大而化之,無憂無慮。總聽到她的樂呼呼笑聲,從這頭滾到那頭。她最看不慣樂苓成天踡在斗室裡。「長期下來,沒病也會悶出病來。」她圓眼一眨,拉著樂苓就往外走,她帶樂苓去看電影、聽音樂、參加同學會。就是在那次同學會裡,她第一次遇見了志輝。
白牙齒的那人
「他叫蘇指揮,哈,我的意思是他是個十分熱心的人,很多活動都靠他負責與幫忙。」圓珠嘰哩呱啦的介紹了一大串。
樂苓看著他一口白牙,那晚的日記上寫著:「今天認識一個人,他的牙齒很白。」
白牙齒的那人個性倒很急。隔天就打電話來:「我是蘇志輝,聽說妳很喜歡音樂,這個週末有一個音樂會我想邀妳去,肯賞光嗎?」
倉促間,她不知該不該答應,正躊躇時,對方倒替她作了決定:「那我中午來接你好了,音樂會下午三點開始,我可以先帶妳去附近的那家餐館吃飯。」
在進餐中,志輝報告了自己所有的身家背景,甚至包括了小學參加了幾次演講比賽、高中曾經有一次逃學去看電影,被記了小過,大學當過辯論社社長…
那頓飯她吃得很安靜,卻聽得很忙。志輝卻不知何時已吃得盤底朝天,全不像是整個談話的主角。
另一半的舌箭
真正見識到志輝的快脾氣,和他犀利的話鋒,是結婚以後了。他那勢如狂風暴雨的脾氣,和扎人不見血的說話技巧,讓她訝異自己婚前的盲目。
樂苓有時十分驚奇,一個人的外表和內心的差距怎會如此巨大?志輝外表斯文,像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人群中十分活躍,許多活動都熱心參與,似乎是個熱心腸的人。然而在家裡罵起人來,那一串串的用詞,卻讓她咋舌,彷彿從小到大就使用慣的流利。更有甚者,他還會使用暴力。第一次看見他發脾氣,摔碎一個花瓶的時候,她嚇得呆愣許久,無法相信這是她選擇託付一生的配偶。
志輝追求她的時候,她正開始參加一個教會的查經班。志輝也陪著她去,她心裡想:一個願意去教會的男孩,應該不會太差。
後來她才發現,他連信教也能偽裝。他能在教會和人一起說阿們,回過頭來卻把教會批評得一無是處。婚後他曾陪樂苓去過幾次教會,後來就少去了。他的托詞是:「反正妳這個貨已經到手了,而且我現在可沒時間再去應酬那些人,不過妳可記得偶爾去幫我拉點關係,有利於我的事業。當心點,別壞了老子的大事…」他惡狠狠的看著她,讓她不寒而慄。
結婚後,她每天感覺好像小孩撕貼紙,每撕一層,就多一層恐懼。加上他動不動就流露出來的粗暴,讓樂苓更害怕他那尚未被她認識的陰沉。
火山口的生活
她常常懷念起婚前的那段孤寂日子,那時雖孤獨,到底是自由的。而現在她夜裡常常作夢,夢到一座活火山。火山不定期爆發的時候,她就大哭大喊的逃跑,卻總是來不及,被噴濺得一身灼痛。
一結了婚,她就瞭解志輝全然不是一個憐香惜玉的人。剛開始的時候,志輝對她大吼大叫,她嚇得淚流滿面,志輝卻仍像瘋了似的命令她:「不許哭,不許哭,我從小就看我媽哭到大,結了婚又看妳哭,我的命都是給妳們哭衰的。」
後來她才從志輝的姐姐那兒,隱約知道志輝的父母感情一直不睦,父親最後終於拋棄了他們母子。志輝的心靈受了相當的刺激,性情從此變得十分偏激,感情方面也缺乏安全感。可是知道這一切,終究也太晚了。
走過了禮堂,渡過了蜜月,她才發現志輝的蠻不講理。他的性情陰晴不定,喜怒難測。他發脾氣罵人的時候,她不可回嘴、不可流淚、更不可奪門而去,或相應不理。
獨自一人的時候,她任由自己的淚流了又流,洩滿了一臉一身,卻仍無法掙脫心中的痛苦與糾結。她怎麼會任由自己的率性與驕傲,把自己的一生弄得如此狼狽?才結婚又想逃脫,她還有什麼顏面去面對家人與朋友呢?
枯萎了的玫瑰
她開始把自己深深地埋藏起來,除了上課,完全封閉於人群之外。潛意識中,她狠狠的懲罰自己,刻意把一顆心鞭撻得血淋淋的,彷彿這樣才能使自己永遠記得,有些事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學習的。
她的自我封閉,更激怒了志輝,他動不動就踢她坐的椅子:「我是娶了個行屍走肉,還是活死人,一天到晚像個啞巴似的,既拿不出抬面,放在家裡也嫌礙眼。」
那晚他喝得醉醺醺回來,才進門,看見她,就嘩啦嘩啦的把廚房抬子上的玻璃杯全掃到地上。
「我今天就非把妳這死鴉子打到開口為止,看妳到底是裝死,還是真想死。」一巴掌揮過來,她的嘴角立刻感到一陣血腥,第二天嘴角腫得無法進食。這一次她對自己的婚姻徹底的灰了心。
半年後,當她知道志輝和那個「別人的老婆」已經私下有染後,她的心更全然死寂了。
志輝提出離婚的時候,她忍不住憤怒,這豈不是作賊的喊捉賊嗎?難道她該這樣輕易的任他予取予求的痛快嗎?若不,難道自己對這段婚姻還有什麼眷戀嗎?
志輝早已搬了出去,「妳什麼時候想清楚,就在離婚證書上簽個字。」冷冷的一句話,就把過往的愛恨情仇斬釘截鐵的作了了結。許多個夜晚,她躺在床上,心中受痛苦、矛盾、仇恨,各種情緒煎熬,睜眼至天明。
守著淒清的月色,樂苓覺得人生已到了盡頭。她一下子消瘦下來,像一朵枯萎的玫瑰,了無生意。
困境中的轉機
這天下了課,她無措的走在街上,只覺得天地悠悠,卻無自己容身之處。腦中轟轟的,好像在暗無天日的隧道中跋涉,好累,好累。「樂苓是妳嗎?怎麼把自己弄成這個樣子?」忽然,有人抓著她的肩膀大叫,她一抬頭,原來是梁姐,以前參加那團契的輔導。
梁姐的臉上閃著關懷的光采,太亮了,她的眼睛看著看著就流下了淚,一直流,止都止不住。直到坐在梁姐家熟悉的小客廳裡,啜飲著她端上的熱茶,一絲暖意才稍稍刺激她木然的神經,又甦醒過來。
「有什麼困難嗎?」梁姐柔聲的問。她搖搖頭,該從何說起呢?
「慢慢說沒關係,妳知道我們一直很關心妳的。」
是的,她知道,她知道。她曾經在這個小屋裡穿梭過多次,許多個夜晚她和大伙兒開懷唱詩,一起查經。那年聖誕節,她還湊著興和大伙兒一起去報佳音。冰天雪地裡,凍紅了鼻子,卻笑得四處都是哈出來的縷縷熱氣。而這些溫馨,是這些日子裡,她刻意拒絕躲避的,是她刻意把自己關在門外的。
在梁姐的煦煦關切下,她緩緩開口了。開始時,吞吞吐吐,接著愈講愈多,她心裡閉塞的閘開了,心中的苦像河水一般嘩啦啦的傾倒出來。茶換了一杯又一杯,淚濕透了面前堆成小山似的衛生紙,然後她停下來,心裡頓時覺得輕鬆好多。這才驚覺,窗外不知何時已是一片繁星燈火,她有多久沒這樣暢所欲言了?
不改變的大愛
抬起頭來,看到梁姐眼中也閃著淚光,「說出來就好了,不知道悶在心裡多久了,何必這樣苦待自己呢?妳難道不記得我們常一起唱的一首詩歌「耶穌恩友」嗎?『親或棄我,友或離我,來到主恩座前求…』人的愛是會改變的,但神的愛永不改變。祂是愛妳的,妳知道嗎?」
梁姐拉著她的手,輕輕唱起那首詩歌,她的淚又湧了上來。「喔,神啊,原來你一直都在那兒,你從未離開我,是我離棄了你,是我選擇受這樣的苦。」梁姐帶著她大聲禱告,她任由淚水在臉上奔流,那不是淒苦的淚,卻是喜樂的,輕鬆的。
重新回到教會,她坦然以殘破的身分面對大家,沒有人責難她,沒有人批評她或輕視她,他們接納她,好像中間從未有過斷層。
晚上,他們常順便給她帶份晚餐「家裡做多了,所以順便給妳帶一份,免得妳還要做飯麻煩。」
「你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他們什麼都沒明說,但是她知道他們愛她,像愛一個家人一樣,用心,用誠。
星期天,她坐在教堂和大伙兒一起唱詩,那些似熟悉又陌生的歌,一遍又一遍安撫她受創的心靈。「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她每次唱,淚就如泉水湧出。
「我罪能得赦免嗎?」她跪在神面前求問。「我能從種種的捆綁中掙脫出來嗎?這將近一年心靈與肉體的鞭笞,神啊,你還會接納我這樣不潔淨又背逆的孩子嗎?」
基督裡的自由
那段日子,她一直有一種莫名的渴慕與悸動,她渴望從被罪的控告裡掙脫出來,她渴望從過去痛苦的回憶與傷害的感覺裡,跨越到另一片天地。
離婚這一個月,她發現她的自由之身卻成了她的不自由。她無法自由的放鬆快樂,無法自由的忘卻過去的種種夢魘。她不時痛恨自己,怎麼會把人生的拼圖拼得這般雜亂無章。
「神啊,我不要這樣的人生。指示我,我該怎麼辦?」她在神面前大聲呼求。
復活節的主日,她早早的到教會,坐在第一排,她要聽神的話,她要神給她一個答案。
「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當牧師開始讀經的時,她的心突然一抽。
「自由!」她多麼強烈的需要,不是肉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轄制…基督既從死裡復活,祂也必要把這樣的自由賜給求告祂的人,因祂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她睜大眼睛看牧師,心中有股巨浪澎湃起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是了,就是那「軛」,那轄制她心靈的「軛」,讓她無法輕省。但基督能釋放我們,讓我們得真自由阿!釋放…
她欣喜若狂,這是多麼美好的應許,這麼多日子以來,她尋求的就是釋放,就是安息阿!她不要再自己擔重擔了,她要真自由,沒有恐懼、沒有羞恥、沒有怨恨、沒有痛苦的自由。
牧師呼召的時候,她淚如雨下,一步一步走到台前的時候,她感覺背上的擔子也一吋一吋的卸落。「我不再掙扎了,讓我在你裡面得安息吧!」她哭著對神說。
她決志受洗了,明朗的陽光從彩色的玻璃裡折射進來,從浸池裡上來,沐著一臉陽光,她含笑做見證說:「曾經,我是一個新娘,但我沒有一個新娘的喜樂,如今我成了基督的新婦,我覺得實在好得無比…」
Friday, May 15, 2009
为基督教家庭教会脱敏 ——2008年12月11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观点提要:
1、中国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家庭教会、开放式家庭教会和城市新兴教会,其规模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
2、为了将家庭教会的发展纳入体制的框架内,应承认家庭教会的合法存在;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体制之外登记;批准登记后的家庭教会或单位联合兴办神学院。
3、在中国没有敏感不敏感的问题,只有重要不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我们要敢于把事实说破,要把它变成公共话题。就基督教家庭教会而言,政府不应该把宗教当敌人,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
大家下午好。首先要感谢张静教授和卢云峰博士,是他们代表北大社会学系请我来这里讲基督教问题的。他们为这次演讲取了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脱敏与社会改革:以家庭教会为例”,这符合我的想法。大家知道,我并不是专门研究基督教的,为了完成国家的课题任务,我领导的课题组进行了一年多的家庭教会调查,感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由于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又由于所谓“敏感”而不能公开讨论。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所以,最近一个时期来,我希望通过各种努力使这个问题不那么“敏感”。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为基督教家庭教会“脱敏”。
我先介绍一下这个课题。这是国家软科学的课题,很偶然的机会得来的。有一次国家有关部门开会,有人提出要对家庭教会采取一些措施。我当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参加家庭教会活动的是些什么人吗?你们都不知道家庭教会的情况,又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当时就引起了争论。有个领导就说既然大家都不清楚,那你去搞清楚。于是国家就给了我们一笔钱,我们就开始去做调查。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我们去了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云南、湖南、重庆、海南、江西、福建、广西、广东、四川、湖北、陕西、安徽、辽宁、吉林等十几个省份。除了吉林和辽宁,其它地方我都亲自去了。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信教人士、政府官员、普通群众等。同时去调查的还有我的学生和其他老师。
我们这个课题在进行申报时没有写很详细的项目报告书。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办法写出来,因为到底要研究什么问题,我们也不知道。只是大概地计划做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第一,实地调查包括:家庭教会的信仰、传教线路和方式、主要活动内容、地区性教会组织、宗教印刷品来源、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礼仪、主要人员状况、信仰者及其组织要求、宗教活动经费、当地政府宗教部门管理、与境外联络等。实地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访谈,其二是问卷。第二,理论分析包括:信教群众与家庭教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要人员的政治面貌和职业分布、政治倾向与要求、主要人员的宗教信仰真实性、各级宗教组织之间的联系、当地政府的宗教管理现状、宗教人员涉嫌犯罪及其可能性、参与当地社会生活,包括慈善事业、其它公益性活动和一般社会活动、国家公职人员和党政干部信仰基督教及其影响、国内基督教组织与境外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对现在和未来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和作用等。第三,政策研究包括:界定正常的宗教活动、非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倾向的宗教活动。
今天我的演讲分两个部分,第一是调查的主要结论;第二是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部分,调查的主要结论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家庭教会快速发展、类型多样、非法生存。
一、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基本情况
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个家庭教会的规模。大家都知道家庭教会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但到底有多少人,还存在争议。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2006年4月18日说,基督教信徒超过1600万人。国际基督教研究机构(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 )认为中国基督教信徒已经达到一亿。网上流传据称,韩国基督教会的统计图称中国大陆有基督徒约一亿二千万。BBC 在2008年3月12日报道称,中国基督教人数近7000万。《芝加哥论坛报》2008年7月4日认为中国基督教信徒已近7000万。这些人中间,有多少是三自教会的,又有多少是家庭教会的,没有人讲得清。
在现实中,家庭教会的数字往往被夸大,三自教会的数字往往被压低。因为家庭教会喜欢夸大人数以吸引外界注意,尤其以中部安徽、河南团队为甚。三自教会不愿意向官方汇报真实人数,以免给官方发展过快的印象。同时宗教局也不愿向上汇报,以免给上级控制不力的印象。我们有一个基本的估计,三自教会人数在1800万至3000万之间,家庭教会人数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两者加起来可能是六、七千万人左右。这是我们反复讨论得出的数字,也只能是个大概的数字,到目前为止,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得出十分准确的数字。家庭教会的人数也许没有外面传得那么多,应该在5000万左右,太少也不可能。有的地方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是不好区分的。但无论如何算,家庭教会的人数是三自教会人数的数倍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基督教家庭教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简单的分析,其中政策空间是一方面,但同时打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的发展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只不过家庭教会的形式对某些传教的人更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较适合中国的某些传统。在温州,基督教发展最迅猛的时候,就是打压最厉害的时候,而且发展的主要是家庭教会。另外,基督教内在的驱动力也很厉害,许多教徒把传福音当成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我在河南调查时认识一个女基督徒,然后她就不停地给我短信,劝我入教。还有,教内的兄弟互相帮助对于农村特别重要,弟兄多了,比如将来买煤、建房、收割等等大家都来帮忙,这是很实在的好处。
我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假如女方信教,男方不信,她一定会想办法让男的信,他们认为人多了就不怕。有些教会聚会的时候,每人拿些米、菜过来,不用交钱,里面的人在进行宗教活动,外面的人炒菜,一个很大的锅,念完经大家就一起吃饭,像过大节日似的。在榆林地区,每个村都有信不同教的人,道教、佛教、基督教都有,村里决定让每个党支部去管一个教,通过教会来管理一个地方,甚至有党员说干脆我们也信教算了。因为教徒都不听你的,开会都没人来。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家庭教会的分布地域和活动范围。我们认为家庭教会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区域,包括淮河流域基督教信仰带,主要地区为河南、安徽和苏北;闽浙沿海基督教信仰带,主要地区为宁波、台州、温州和福州、泉州等;云南和陕西榆林地区也较多。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去研究河南、安徽、江苏这几个地方,因为这一带有些明显的特征。在陕西榆林地区,每个乡镇有4、5个教堂,家庭教会就更多。河南、陕西这些区域应该重点研究。一般认为,地域上分布的差异,跟传教士最早来的地方有关,可能还要从历史原因上找找。云南地区很好解释。榆林地区。淮河流域这一带传教比较活跃。在山东,韩国的传教士比较多,他们很厉害,他们一边办工厂,一边传教,许多工人都变成了教徒。
从活动范围来看,家庭教会大概有这些分类:全国范围或跨省范围的体系,一般称为团队、团契。如徐州淮海福音团契、中华福音团契;颍上团队、利辛团队等;省级区域范围的体系,亦称团队,限于本省范围甚至只到市范围,如大庆团队、淮北团队等;本地教会体系,只限于当地,已在本地立足,但还未能向外拓展,除了藏区应该每个县都有。全国性团契趋向还是比较明显,像中华福音团契值得很好地去研究。团契的活动范围,温州在把宗教带到全国各地,北京的几个大教会都与温州有联系。
最后,我们来对家庭教会的治理模式和宗派进行划分。我们认为,基督教家庭教会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联邦式的长老会体制。这种类型的教会往往有聚会处(小群聚会)背景,深受倪柝声“地方教会”思想的影响,神学上是福音派立场,强调分权和制衡,强调教会自身的独立主权。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第二种是中央集权家长式的团队模式,灵恩派的此种倾向往往最为强烈,形成一些可控制教会的领袖人物。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做,我们的重点不是宗教内部的活动。
宗派是基于不同的神学立场形成。关于家庭教会的宗派划分问题,就神学立场而言,中国家庭教会基本上是基要派基础上的福音派。现在有两种神学思潮影响家庭教会的神学立场,就是改革宗运动和灵恩派运动,从而使中国教会的未来趋势基本上划分为三派:福音派、改革宗和灵恩派。这些派别研究宗教的人比我更清楚,这也不是我们的重点。
二、基督教家庭教会的类型
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分类。现在看来,家庭教会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传统家庭教会,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与“三自”教会没有组织联系、并相互抵触,没有得到政府认可;(2)聚会地点一般在信徒的家里,规模一般比较小;(3)最关键的一点是对外不开放,有较为固定的人群,这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只有通过内部人才能进入其中,外界很少能知道其中的人员和组织结构;(4)这些人凑到一起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也不需要特别的神职人员,有些由年纪比较大,灵修比较好的人担任活动的主导。(5)多采用家长制治理模式。
传统家庭教会在中西部地带分布较多。我们在当地看到,有的教会就在一间小房子,很破烂,外部的人绝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你虽然找不到他们的教会,但教徒的家门口会贴上教会发的对联,对外表明我是信教的,但必须要熟人才能带你进去,也不是非常秘密,就是要熟人。在河南的很多农村都存在这个现象,每一个教徒认为自己信教的,就在门口贴这种对联。大家看到,一些信徒的大门上贴着“恩惠平安常赐我,权能荣耀永归神”的对联和“天父赐福”的横批,另一家大门上贴着“基督宝架立宇宙,福音光泽照乾坤”。在这些对联上,都有醒目的“十字架”。我拍了很多这样的照片。但我还没想清楚怎么去解释这种现象。我去参加过他们的教会活动,主要是大家聚在一起念经唱歌。
你们看,这是我拍的一个电视短片。这些农村妇女,有这么一个宗教活动,她们能在一起唱歌,她们感到特别快乐。我感觉到了她们心中的阳光,我们这些吃得好穿得好的人还不一定有。我看了之后,讲句心里话,虽然我不并信教的但我特别感动。通过接触最底层信教的人,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对基督教的认识产生一些变化,在我看来,其实他们不太关心知识分子所说的民主自由,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的教会和教内的姐妹弟兄。
第二种是开放式的家庭教会。
传统的家庭教会要经过熟人才能进去,而这种家庭教会不再按照亲朋关系而是按教会章程所确定的产生教会的同工来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聚会规模庞大,有的教会信徒达上千人;透明程度较高,信徒公开聚会,个别教会还建立了教堂,这是主要特点,并和传统的区分开来;对“三自”教会的抵触情绪逐渐淡化,但仍不与“三自”教会往来;多采用分权和制衡的治理模式。开放式家庭教会往往处在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与传统家庭教会最不同的地方是相对公开化。
这是浙江的一间家庭教会,规模很大,这种家庭教会与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他们已经是公开的,你愿意来可以随便来,不一定是熟人。在浙江绍兴的柯桥城郊,我们看到一个地方挂了一个很大的牌子,写着“基督教聚会处”。但它又不同于三自教会,它们对外公开,什么人都可以来。有一个哭喊派,他们聚会就是在一起哭和喊,这又不算违法,活动又是公开的,为什么不能哭喊呢?
第三种是城市新兴教会。
这种教会独立性很强,不受“三自”教会约束,与传统家庭教会也没有隶属关系,横向联系刚起步;没有历史包袱和传承,根基很浅,绝大多数教会还没有建立教堂,而是租用或购买写字楼来进行宗教活动;最关键的是公开化程度高,信仰公开告白,信徒公开聚会;信徒多是城市青年的白领阶层,文化层次较高,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占有一定比例,有些教会就是由大学生团契发展起来的;强调教会建制和组织管理的民主化;重视政教关系建设,积极主动地与政府对话,主张教会在“三自”教会体系之外进行登记。在浙江温州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这种教会。
我了解到一个人,他原来是三自教会的工作人员,后来两个人合伙成立一个教会,租了一间写字楼。不到半年,就集到700多万块钱,准备买一块地建一个更大的教会。在温州有很多这种教会,几个人合伙建立,下面有一批信徒。他告诉我一个秘密,只要信徒超过100人,三个人就有饭吃了,工资都能开出来。这个人讲经讲得特别好,很多人都离开三自教会加入到这里来了。他们不与三自教会对抗,但也没有什么联系,也不搞登记。我问他们,将来买房子怎么办?他说打算以个人名义购买。这种教会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我后面会分析。在温州,我只要找到这两个人,就可以进入他们所有家庭教会的体系里。他们在当地很有地位。他们也很想公开活动,希望对话。我们大概就把家庭教会分成三类,当然不包括邪教。
三、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培训体系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研究基督教的人没有重视家庭教会的培训。我对家庭教会的培训体系比较关心,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实上,在大的家庭教会里都有培训班,并且已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成熟的培训体系。培训教师以家庭教会传道人为主。他们开什么课呢?他们开的课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教牧课程,有圣经、释经学、系统神学、历史神学、讲道学、宣教学、伦理学、教会管理、护教学等,面向教会实践;以及人文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与信仰等课程,主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和外界对话与沟通的能力,力求使教会走出封闭、偏狭。但培训班是封闭的,学习是保密的。我看到一个培训班,参加者都是十多岁到二十多岁的孩子,培训和活动就在一个写字楼租的一间房间里。那些孩子我都逐个跟他们谈了话。
有一个是来自贵州的大专生,原来是学电子计算机的,在网络上看到这个学习班,就来了,因为这里可以包吃包住半年,学习好了,将来就出去传道。他感到找到了未来。说心里话,我非常担心培训班的问题。他们学到了什么,由谁来教,社会不知道,也不公开。假如这些孩子在这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基督教的教育,他将来走的可能是正道;假如相反,将来他走的可能是邪道。如果大家对基督教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对培训班给予重视研究。我坚决反对教育的秘密化,无论教会如何看,无论执政者如何看,无论朋友们如何看,我都会坚持这一立场。这不是权利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准则。当然,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培训班之所以秘密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没有给他们公开办教育的机会。对这个问题,我后面还会详细分析。
四、政府对待家庭教会的态度
政府对待家庭教会是什么态度呢?从中央而言,公开的文件和法律法规含糊不清,未对家庭教会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这样,就给地方政府相对宽容或滥用权力留下了空间。这种宗教政策属于典型的“鸵鸟政策”。我刚才讲到在浙江看到的那块大牌匾,写着“基督教聚会处”几个大字,我到宗教部门去问,你们这里有家庭教会吗?他说没有。我说那个地方不是有一个吗?他说我没看见。我们在河南调研时,找到地方的宗教局局长,他谈到家庭教会的情况,他说基督教徒有几万人。我说为什么你只说这么多,他说不好讲,因为中央没有明确的态度。假如中央来调查,有十个我们只说一个,因为这不像种树,报得多有表扬,这个讲得越多麻烦越大。这种心态太明显,是典型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当然没看见也有好处,教徒说既然没人看见,那我们只管做我们的,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宗教信仰和活动很自由。
地方政府一直用“非法聚会”这个概念指称家庭教会。从目前地方的宗教政策的实际执行状况来看,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东部发达地区的政策较为宽松,常常采取漠视态度;中西部落后地区对待家庭教会则较为严厉,经常会用严厉的措施进行打压。最近也发生过不少打压的事件。
比如2007年1月1日,河北省保定市市委党校内的一间办公室里,来自十多个省市的40多位基督徒正在聚会,突然遭到当地警方包围,40多名基督徒全部被带离现场接受审讯。
2007年1月4 日,河南省方城县二狼庙乡安楼村西庄队的十几名基督徒聚会,被当地警方袭击,三名基督徒被带到派出所审讯,其中包括家庭教会地下神学院的一名教师安文庆。
2007年7月10日,安徽省明光市警方以“非法聚会”传讯了明光县桥头镇的家庭教会传道人吕井祥,他的家庭就是接待家庭。
2007年7月11日,江苏建湖县钟庄家庭教会正举行“和谐直通车”儿童主日学夏令营培训。当地地方政府、公安局、三自委员会,以及协警共出动十辆车子,以取缔“邪教”为名,要求参加夏令营的150名儿童离开,带走教会负责人及主日学老师共8人,冲突中教会两名同工受伤。
2007年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四位家庭教会领袖被警方传讯。
2008年5月11日,位于北京市北三环附近的华杰大厦内,北京守望教会的主日敬拜正在进行。北京警方和宗教管理部门认为这是“非法聚会 ”,要求停止教会活动,并要求登记身份资料。政府的打压政策常常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在浙江温州,基督教发展最迅猛的时候,也是政府打压最严厉的时候。因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家庭教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打压政策也同样为家庭教会提供了非法生存的空间。
五、非法生存产生的主要问题
从某些地方政府对家庭教会以“非法聚会”的名义进行打击,就可以看到它们“非法生存”。我并不认为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存在本身是非法的,但其生存方式上却是“非法”的,政府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来进行打压。这种“非法生存”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会带来教会的财产纠纷增加。比如前面讲的教会,他们现在拥有 700万元财产,想买一间房子,但由于不是独立的实体,是以个人名义买的。他个人是信教的,如果他儿子也信教,可以通过继承关系将财产传承下去。但假如他儿子不信教怎么办?可能就会发生问题。实际现在已经发生过很多教会内部的财产纠纷争议。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这个经费属于谁呢?
第二是教会的地下秘密化。
大家可能不知道“三班仆人教”的案件。我今天带来了一份材料,我们有这个案件的所有的司法案卷,有几十本。我们复印这些材料就是为了看看这个教最后是如何变成邪教的,为什么有人相信了这个邪教。黑龙江、山东、江西等地,都发生了与这个教有关的命案。我讲一讲这个案件中的一个特别人物,叫张敏,是个女的。徐文库创立了“三班仆人教”,张敏是他的得力助手。张敏本来是很相信基督教的人,后来她就跟从了徐文库,徐任命张敏为山东的使女,负责发展教徒,每年可以收取很多供奉。张敏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全都交给了徐文库,徐称赞张工作做得比较好,就把她调到四川。张敏走后,她把教内的事务交给了另外一个女人叫张翠萍,但她后来叛教了,改投了“东方闪电教”,把“三班仆人教”的人全拉走了。徐文库察觉后叫张敏回去调查,才发现张翠萍的叛教事实。后来的结果是杀了16个人。我念材料中的几段审问对话给你们听,就会发现为什么这个教会变成邪教。
“你们平时怎么聚会?”
“我们平时秘密聚会,不想外人知道。”
“为什么秘密聚会?”
“为了防止政府打压。”
他们的教徒都起了“灵名”,也是为了便于隐藏身份。我把全国有关的案卷都复印回来,看完后,我们只得出一句话:秘密化有利于邪教产生和传播。你打压,它就秘密化。还有一个原因,有些宗教领袖有意把自己秘密化,从而产生神秘感;有些人别有用心,由于秘密化,他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聚会都在地下室,或者把窗帘都拉起来。现在家庭教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正因为敏感,大家不敢公开讨论,更使教会的活动蒙上了神秘色彩。所以,为了引导教会更好地发展,教会的活动应该公开化。
非法生存带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宗教维权的政治化。由于家庭教会不明确的法律地位,地方政府常常采取措施干预教会的活动,甚至以“邪教”为名进行取缔。这就使家庭教会与政府形成一种微妙的复杂关系。家庭教会为了在法律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不断地采取措施维护自身的宗教权利。但由于它涉及到的问题太复杂,地方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而且,在对待家庭教会的态度上,政府的“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动不动就以危害社会治安为名进行打压。下面我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如何办?
一、让宗教成为一种社会生活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有三句话,这说是,政府不要把宗教当政治;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前不久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个所开了一个家庭教会的会议,要我去做主题演讲,临时想了这三句话。但我这三句话不是随便讲的,我是经过很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现在有许多执政者把宗教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经常有人基督教当成西方改变中国的战略武器。大家可能知道一个人,叫陈履安,他是国民政府前行政院院长、副总统陈诚之子。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70年返台,任明智工专校长,而后出任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司长,教育部次长,国科会主委,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监察院长。台总统参选人。他知道我在研究家庭教会,他有一次通过很多关系,要跟我见个面。他跟我讲了这么个事情。他说,你研究家庭教会太对了,在美国有一个战略,设有五个对外不公开的委员会,是专门针对敌对国家的。
第一个委员会是搞金融的,第二是宗教委员会,就是在这些国家推广宗教理念,利用宗教进行价值观的宣扬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年台湾就是因为知道这个战略,所以严厉抵制基督教的进入,并利用民间信仰来抵制。陈履安讲的这个事情该不该相信?我发现他手上带着一串链珠,我查了一下他的背景,他是信佛教的。共产党的高层可能也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战略。一提基督教,都很敏感:你是不是跟这个战略有关?上次北京大学召开的国际宗教会,叫我去演讲,有个外国学者听后很兴奋地找到我说要跟我合作,给我提供20万美金做研究经费。我说我不能要,我研究基督教只要我们自己国家的钱,其它国家的钱都不能要,因为搞不好,就让人家说成被“战略”了。事实上,这个战略到底有没有,我不知道。而且,我想,就是有也并不可怕。只要中国的广大信众对基督教教义有正确的理解,真正按照基督教教义去进行宗教生活,天也塌不下来。要相信中国的几千万基督徒的智力,他们同样对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负有着责任,有人要利用他们应不会那么容易吧。
还有一种说法,基督教家庭教会“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道德和精神资源”,“为民主发展提供组织资源”。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面上在肯定基督教家庭教会,实际作用则是让统治者更加惧怕基督教家庭教会。你到底想把基督教变成什么?你提的这个问题是别人最担心的。我们到基层教会去调研,发现做教会的不外乎两种人,有骗钱的,这是一小部分,而大量的人认为宗教是他们的生活和信仰,是精神的皈依。所以我反对把基督教当工具。我们要把它回归到本来的东西。我的观点是,基督教既不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战略武器,也不是使中国民主化的工具,它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它本来是什么,我们要搞清楚,搞民主的人不要去利用基督教。当你把它当成民主工具的时候,基督教的问题可能就产生了。它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信教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他们寻找到某种皈依,并相信世间万事都有主的安排。
今天五月,我去四川灾区的时候,发现很多基督教会在组织救灾,当然也有家庭教会。在抗灾的时候,没有什么三自教会或家庭教会之分,都说自己是教徒。事实上,在大灾面前,也没有那么多党性,只有人性。宗教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不要把它政治化,宗教本身有它人性的一面。他们只想找到一种信仰,一生最后的皈依。我问过很多家庭教会的老人,问他们为什么信教,他们告诉我,因为我信了教,我感觉到了一种依靠。你想象一下,鸟在天上飞过,上帝不是也给它生活了吗?我一想,他们有这么一种皈依感,有了终身的依靠,可能比我们这些活在世俗世界里的人更加快乐,为什么要剥夺它呢?不管宗教学怎么去研究,在我看来它就是一种生活。
二、让家庭教会问题脱敏
我是无党无教无派的非人士,我当然希望在中国实现宪政和民主,但是,我并认为我们有理由来利用基督教来推进中国的民主化。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研究,而且坚决反对任何人把宗教与政治等同起来,我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宗教去政治化,脱掉政治的敏感性。我一直认为,在中国没有敏感不敏感的问题,只有重要不重要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基督教家庭教会的事情已迫在眉睫!不要动不动就认为基督教很敏感,我们一定要让家庭教会问题“脱敏”,要把它看成是一种社会现实,是一个可以讨论而应该研究的问题。
为了让家庭教会脱敏,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发表了两篇比较重要的对话。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基督教的,但通过调查,我感到家庭教会的问题非常严重。作为一位学者,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发现的问题告诉全社会;而作为国家的研究人员,我也有责任让执政者知道家庭教会的真实情况。所以,我在向国家提供调查报告的同时,要想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公共话题。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了很久,最后打算发表一篇有关家庭教会的对话。为什么要对话,而不直接写成论文呢?因为我不想把它简单化成一个学术问题,而想把它变成一个公共话题。为此,采用对话的方式是最安全的,可以借他人之口表达出一些论文无法表达的意思。我采取这个策略的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政府的底线,也想试探一下基督教的底线,以及社会的底线。这个对话是非常中立的,谈了好几天,但只发表了一万多字的《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稳定》。发表后反应不错,没有被封杀,没有人找我谈话,基督徒也没有出现对立情绪,并且他们打电话来说还要做对话。所以我就做了第二个对话。
第一个对话我是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第二个对话是《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向何处去》,这次是专门讨论家庭教会。我的目的就是把它变为可讨论的问题,不要躲藏,基督教的问题已经存在了,装作看不见就行了吗?法轮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是什么?《江泽民文选》中有一句话:“对这种已形成为全国性组织,涉及相当多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军人和工人、农民的社会群体,却迟迟没有引起我们的警觉。我为此深感内疚”。没有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各种理性的讨论,当发生群体性事件,引起最高领导人注意后,才不得不找一切证据来证明它是邪教。我针对家庭教会发表的这两个对话,用意非常简单,就是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可以讨论。我还要发表第三次对话,之后这个问题就交给其他人做了,我认为在家庭教会这个问题上,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为了让家庭教会脱敏,我还做了很多演讲,包括2008年4月28日在人民大学做的“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稳定”,2008年6月10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做“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稳定”专题讲座;2008年6月18日在广东中道论坛做“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稳定”专题讲座;2008年10月8日在北京大学世界宗教高峰论坛讲的 “基督教家庭教会向何处?”;2008年11月21日在国务院发展中心民族研究所等举行的会议上做“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合法化研究”。此外,在中央党校政法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山东大学、浦东干部学院、中国青年干部学院、北大马列院、清华大学等授课和演讲中我都讲到了基督教家庭教会目前的状况和出路问题。不要那么敏感,讲多了就不敏感了嘛,大家越不讲它就越显得敏感,所以要“脱敏”,对重要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敢讲。实际上把问题讲破了,讲透了,就越安全,越是躲躲闪闪,越危险。
三、对政府的建议
我在给中央的报告当中提了三个建议:第一,承认家庭教会的合法存在,不要装作看不见。我们一定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面对我们现实存在的问题。基督教、家庭教会在社会中已经客观存在了,既然客观存在,我的观点就是将它合法化。如果不赋予其一定的合法地位,那么,在法律框架内没有它的生存空间,它就可能要承受“非法生存”的压力,转而寻求其他方式维持自己存在下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第二,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体制之外登记。他们不愿意在三自教会内登记,我们就准许它在三自教会之外登记。为什么不让它登记呢?我们给它登记了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进行管理,而他们也认可了你的管理。在登记方面,我认为要给它选择,但是你必须要登记,必须要注册,必须要接受政府的某些管理。这样,我们起码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它的活动是如何展开的,它们的学校是怎么办的。我对办学校历来很重视,我认为我们应该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方法,谁来教育、用什么教材教育,等等。
第三,批准登记后的家庭教会或单位联合兴办神学院,一定要公开办,坚决反对秘密化。教育不能搞秘密化。我和教会的人有过争论,我最担心把孩子教育坏了。对我们的报告,有关领导作了批示,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对家庭教会作大规模的调查。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还是这三点,一定要认可它的现实存在。我的这些观点也不一定对,但确实是我心里想的。我们没有退路,因为这么多人怎么办?与其把它变为非法组织来打击,不如让它成为合法组织,公开化,不愿意登记可以,但要管理,秘密办培训学校坚决不允许。要让他们公开办,要给他们许可,要给他们公开办学创造条件。
对于登记可以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方式是独立于“三自”体系之外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由家庭教会向各地的宗教事务局直接提出申请,使家庭教会的聚会点成为政府承认的宗教活动场所。条件许可的可以建教堂。第二种方式是宗教团体法人即教会登记,使《宗教事务条例》第六条落到实处,教会成为真正独立的宗教社团法人。第三种方式是实现教会的备案制。这一点可能一下还做不到。登记是主要出于对公共场所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如有没有防火安全设施等等,不要把它变成政治问题。
在登记问题上,家庭教会代表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持对抗立场的,他们认为中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扼制了宗教自由,家庭教会不需要政府的认可。灵恩派和全国性团队大概如此。也有持对话立场的,愿意主动和政府对话,只是由于长期隔阂,不知如何和政府接触。还有持稳健立场的,既不刻意对抗,也不主动对话,愿意在法律框架内确立自己的法律身份。温州的教会多持这种立场。有这些意见没有关系,有些事只要大家把观点表达出来,就有解决的办法。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我在河南农村拍的一个小电视。你们看,这个唱着歌颂上帝歌曲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她很纯洁和阳光。正是这些孩子们的阳光让我感动,让我感到了责任。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永远保持阳光,我才如此坚持地为基督教家庭教会“脱敏”。无论将来的情况如何,我还是那三句话,我希望政府不要把宗教当敌人,对待宗教问题要有政治智慧;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无论是敛财的工具还是政治工具都不要不得的;社会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他们也是兄弟姐妹,宗教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罢了,教徒也不要把自己当异类,不要认为自己信了教就是上帝的子民,不信教就不能受到同等的关爱。为了这些孩子,就是为了这个民族的未来。
我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本文收入文库时间为2009年1月。
文章来源: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08/12/1696.html
于建嵘
1、中国的基督教家庭教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家庭教会、开放式家庭教会和城市新兴教会,其规模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
2、为了将家庭教会的发展纳入体制的框架内,应承认家庭教会的合法存在;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体制之外登记;批准登记后的家庭教会或单位联合兴办神学院。
3、在中国没有敏感不敏感的问题,只有重要不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我们要敢于把事实说破,要把它变成公共话题。就基督教家庭教会而言,政府不应该把宗教当敌人,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
大家下午好。首先要感谢张静教授和卢云峰博士,是他们代表北大社会学系请我来这里讲基督教问题的。他们为这次演讲取了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脱敏与社会改革:以家庭教会为例”,这符合我的想法。大家知道,我并不是专门研究基督教的,为了完成国家的课题任务,我领导的课题组进行了一年多的家庭教会调查,感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由于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又由于所谓“敏感”而不能公开讨论。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所以,最近一个时期来,我希望通过各种努力使这个问题不那么“敏感”。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为基督教家庭教会“脱敏”。
我先介绍一下这个课题。这是国家软科学的课题,很偶然的机会得来的。有一次国家有关部门开会,有人提出要对家庭教会采取一些措施。我当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参加家庭教会活动的是些什么人吗?你们都不知道家庭教会的情况,又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当时就引起了争论。有个领导就说既然大家都不清楚,那你去搞清楚。于是国家就给了我们一笔钱,我们就开始去做调查。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我们去了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云南、湖南、重庆、海南、江西、福建、广西、广东、四川、湖北、陕西、安徽、辽宁、吉林等十几个省份。除了吉林和辽宁,其它地方我都亲自去了。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信教人士、政府官员、普通群众等。同时去调查的还有我的学生和其他老师。
我们这个课题在进行申报时没有写很详细的项目报告书。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办法写出来,因为到底要研究什么问题,我们也不知道。只是大概地计划做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第一,实地调查包括:家庭教会的信仰、传教线路和方式、主要活动内容、地区性教会组织、宗教印刷品来源、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礼仪、主要人员状况、信仰者及其组织要求、宗教活动经费、当地政府宗教部门管理、与境外联络等。实地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访谈,其二是问卷。第二,理论分析包括:信教群众与家庭教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要人员的政治面貌和职业分布、政治倾向与要求、主要人员的宗教信仰真实性、各级宗教组织之间的联系、当地政府的宗教管理现状、宗教人员涉嫌犯罪及其可能性、参与当地社会生活,包括慈善事业、其它公益性活动和一般社会活动、国家公职人员和党政干部信仰基督教及其影响、国内基督教组织与境外联系及其发展趋势、对现在和未来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和作用等。第三,政策研究包括:界定正常的宗教活动、非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倾向的宗教活动。
今天我的演讲分两个部分,第一是调查的主要结论;第二是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部分,调查的主要结论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家庭教会快速发展、类型多样、非法生存。
一、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基本情况
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个家庭教会的规模。大家都知道家庭教会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但到底有多少人,还存在争议。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2006年4月18日说,基督教信徒超过1600万人。国际基督教研究机构(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 )认为中国基督教信徒已经达到一亿。网上流传据称,韩国基督教会的统计图称中国大陆有基督徒约一亿二千万。BBC 在2008年3月12日报道称,中国基督教人数近7000万。《芝加哥论坛报》2008年7月4日认为中国基督教信徒已近7000万。这些人中间,有多少是三自教会的,又有多少是家庭教会的,没有人讲得清。
在现实中,家庭教会的数字往往被夸大,三自教会的数字往往被压低。因为家庭教会喜欢夸大人数以吸引外界注意,尤其以中部安徽、河南团队为甚。三自教会不愿意向官方汇报真实人数,以免给官方发展过快的印象。同时宗教局也不愿向上汇报,以免给上级控制不力的印象。我们有一个基本的估计,三自教会人数在1800万至3000万之间,家庭教会人数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两者加起来可能是六、七千万人左右。这是我们反复讨论得出的数字,也只能是个大概的数字,到目前为止,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得出十分准确的数字。家庭教会的人数也许没有外面传得那么多,应该在5000万左右,太少也不可能。有的地方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是不好区分的。但无论如何算,家庭教会的人数是三自教会人数的数倍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基督教家庭教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简单的分析,其中政策空间是一方面,但同时打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的发展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只不过家庭教会的形式对某些传教的人更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较适合中国的某些传统。在温州,基督教发展最迅猛的时候,就是打压最厉害的时候,而且发展的主要是家庭教会。另外,基督教内在的驱动力也很厉害,许多教徒把传福音当成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我在河南调查时认识一个女基督徒,然后她就不停地给我短信,劝我入教。还有,教内的兄弟互相帮助对于农村特别重要,弟兄多了,比如将来买煤、建房、收割等等大家都来帮忙,这是很实在的好处。
我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假如女方信教,男方不信,她一定会想办法让男的信,他们认为人多了就不怕。有些教会聚会的时候,每人拿些米、菜过来,不用交钱,里面的人在进行宗教活动,外面的人炒菜,一个很大的锅,念完经大家就一起吃饭,像过大节日似的。在榆林地区,每个村都有信不同教的人,道教、佛教、基督教都有,村里决定让每个党支部去管一个教,通过教会来管理一个地方,甚至有党员说干脆我们也信教算了。因为教徒都不听你的,开会都没人来。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个家庭教会的分布地域和活动范围。我们认为家庭教会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区域,包括淮河流域基督教信仰带,主要地区为河南、安徽和苏北;闽浙沿海基督教信仰带,主要地区为宁波、台州、温州和福州、泉州等;云南和陕西榆林地区也较多。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去研究河南、安徽、江苏这几个地方,因为这一带有些明显的特征。在陕西榆林地区,每个乡镇有4、5个教堂,家庭教会就更多。河南、陕西这些区域应该重点研究。一般认为,地域上分布的差异,跟传教士最早来的地方有关,可能还要从历史原因上找找。云南地区很好解释。榆林地区。淮河流域这一带传教比较活跃。在山东,韩国的传教士比较多,他们很厉害,他们一边办工厂,一边传教,许多工人都变成了教徒。
从活动范围来看,家庭教会大概有这些分类:全国范围或跨省范围的体系,一般称为团队、团契。如徐州淮海福音团契、中华福音团契;颍上团队、利辛团队等;省级区域范围的体系,亦称团队,限于本省范围甚至只到市范围,如大庆团队、淮北团队等;本地教会体系,只限于当地,已在本地立足,但还未能向外拓展,除了藏区应该每个县都有。全国性团契趋向还是比较明显,像中华福音团契值得很好地去研究。团契的活动范围,温州在把宗教带到全国各地,北京的几个大教会都与温州有联系。
最后,我们来对家庭教会的治理模式和宗派进行划分。我们认为,基督教家庭教会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联邦式的长老会体制。这种类型的教会往往有聚会处(小群聚会)背景,深受倪柝声“地方教会”思想的影响,神学上是福音派立场,强调分权和制衡,强调教会自身的独立主权。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第二种是中央集权家长式的团队模式,灵恩派的此种倾向往往最为强烈,形成一些可控制教会的领袖人物。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做,我们的重点不是宗教内部的活动。
宗派是基于不同的神学立场形成。关于家庭教会的宗派划分问题,就神学立场而言,中国家庭教会基本上是基要派基础上的福音派。现在有两种神学思潮影响家庭教会的神学立场,就是改革宗运动和灵恩派运动,从而使中国教会的未来趋势基本上划分为三派:福音派、改革宗和灵恩派。这些派别研究宗教的人比我更清楚,这也不是我们的重点。
二、基督教家庭教会的类型
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分类。现在看来,家庭教会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传统家庭教会,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与“三自”教会没有组织联系、并相互抵触,没有得到政府认可;(2)聚会地点一般在信徒的家里,规模一般比较小;(3)最关键的一点是对外不开放,有较为固定的人群,这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只有通过内部人才能进入其中,外界很少能知道其中的人员和组织结构;(4)这些人凑到一起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也不需要特别的神职人员,有些由年纪比较大,灵修比较好的人担任活动的主导。(5)多采用家长制治理模式。
传统家庭教会在中西部地带分布较多。我们在当地看到,有的教会就在一间小房子,很破烂,外部的人绝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你虽然找不到他们的教会,但教徒的家门口会贴上教会发的对联,对外表明我是信教的,但必须要熟人才能带你进去,也不是非常秘密,就是要熟人。在河南的很多农村都存在这个现象,每一个教徒认为自己信教的,就在门口贴这种对联。大家看到,一些信徒的大门上贴着“恩惠平安常赐我,权能荣耀永归神”的对联和“天父赐福”的横批,另一家大门上贴着“基督宝架立宇宙,福音光泽照乾坤”。在这些对联上,都有醒目的“十字架”。我拍了很多这样的照片。但我还没想清楚怎么去解释这种现象。我去参加过他们的教会活动,主要是大家聚在一起念经唱歌。
你们看,这是我拍的一个电视短片。这些农村妇女,有这么一个宗教活动,她们能在一起唱歌,她们感到特别快乐。我感觉到了她们心中的阳光,我们这些吃得好穿得好的人还不一定有。我看了之后,讲句心里话,虽然我不并信教的但我特别感动。通过接触最底层信教的人,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对基督教的认识产生一些变化,在我看来,其实他们不太关心知识分子所说的民主自由,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的教会和教内的姐妹弟兄。
第二种是开放式的家庭教会。
传统的家庭教会要经过熟人才能进去,而这种家庭教会不再按照亲朋关系而是按教会章程所确定的产生教会的同工来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聚会规模庞大,有的教会信徒达上千人;透明程度较高,信徒公开聚会,个别教会还建立了教堂,这是主要特点,并和传统的区分开来;对“三自”教会的抵触情绪逐渐淡化,但仍不与“三自”教会往来;多采用分权和制衡的治理模式。开放式家庭教会往往处在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与传统家庭教会最不同的地方是相对公开化。
这是浙江的一间家庭教会,规模很大,这种家庭教会与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他们已经是公开的,你愿意来可以随便来,不一定是熟人。在浙江绍兴的柯桥城郊,我们看到一个地方挂了一个很大的牌子,写着“基督教聚会处”。但它又不同于三自教会,它们对外公开,什么人都可以来。有一个哭喊派,他们聚会就是在一起哭和喊,这又不算违法,活动又是公开的,为什么不能哭喊呢?
第三种是城市新兴教会。
这种教会独立性很强,不受“三自”教会约束,与传统家庭教会也没有隶属关系,横向联系刚起步;没有历史包袱和传承,根基很浅,绝大多数教会还没有建立教堂,而是租用或购买写字楼来进行宗教活动;最关键的是公开化程度高,信仰公开告白,信徒公开聚会;信徒多是城市青年的白领阶层,文化层次较高,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占有一定比例,有些教会就是由大学生团契发展起来的;强调教会建制和组织管理的民主化;重视政教关系建设,积极主动地与政府对话,主张教会在“三自”教会体系之外进行登记。在浙江温州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这种教会。
我了解到一个人,他原来是三自教会的工作人员,后来两个人合伙成立一个教会,租了一间写字楼。不到半年,就集到700多万块钱,准备买一块地建一个更大的教会。在温州有很多这种教会,几个人合伙建立,下面有一批信徒。他告诉我一个秘密,只要信徒超过100人,三个人就有饭吃了,工资都能开出来。这个人讲经讲得特别好,很多人都离开三自教会加入到这里来了。他们不与三自教会对抗,但也没有什么联系,也不搞登记。我问他们,将来买房子怎么办?他说打算以个人名义购买。这种教会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我后面会分析。在温州,我只要找到这两个人,就可以进入他们所有家庭教会的体系里。他们在当地很有地位。他们也很想公开活动,希望对话。我们大概就把家庭教会分成三类,当然不包括邪教。
三、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培训体系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研究基督教的人没有重视家庭教会的培训。我对家庭教会的培训体系比较关心,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实上,在大的家庭教会里都有培训班,并且已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成熟的培训体系。培训教师以家庭教会传道人为主。他们开什么课呢?他们开的课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教牧课程,有圣经、释经学、系统神学、历史神学、讲道学、宣教学、伦理学、教会管理、护教学等,面向教会实践;以及人文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与信仰等课程,主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和外界对话与沟通的能力,力求使教会走出封闭、偏狭。但培训班是封闭的,学习是保密的。我看到一个培训班,参加者都是十多岁到二十多岁的孩子,培训和活动就在一个写字楼租的一间房间里。那些孩子我都逐个跟他们谈了话。
有一个是来自贵州的大专生,原来是学电子计算机的,在网络上看到这个学习班,就来了,因为这里可以包吃包住半年,学习好了,将来就出去传道。他感到找到了未来。说心里话,我非常担心培训班的问题。他们学到了什么,由谁来教,社会不知道,也不公开。假如这些孩子在这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基督教的教育,他将来走的可能是正道;假如相反,将来他走的可能是邪道。如果大家对基督教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对培训班给予重视研究。我坚决反对教育的秘密化,无论教会如何看,无论执政者如何看,无论朋友们如何看,我都会坚持这一立场。这不是权利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准则。当然,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培训班之所以秘密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没有给他们公开办教育的机会。对这个问题,我后面还会详细分析。
四、政府对待家庭教会的态度
政府对待家庭教会是什么态度呢?从中央而言,公开的文件和法律法规含糊不清,未对家庭教会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这样,就给地方政府相对宽容或滥用权力留下了空间。这种宗教政策属于典型的“鸵鸟政策”。我刚才讲到在浙江看到的那块大牌匾,写着“基督教聚会处”几个大字,我到宗教部门去问,你们这里有家庭教会吗?他说没有。我说那个地方不是有一个吗?他说我没看见。我们在河南调研时,找到地方的宗教局局长,他谈到家庭教会的情况,他说基督教徒有几万人。我说为什么你只说这么多,他说不好讲,因为中央没有明确的态度。假如中央来调查,有十个我们只说一个,因为这不像种树,报得多有表扬,这个讲得越多麻烦越大。这种心态太明显,是典型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当然没看见也有好处,教徒说既然没人看见,那我们只管做我们的,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宗教信仰和活动很自由。
地方政府一直用“非法聚会”这个概念指称家庭教会。从目前地方的宗教政策的实际执行状况来看,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东部发达地区的政策较为宽松,常常采取漠视态度;中西部落后地区对待家庭教会则较为严厉,经常会用严厉的措施进行打压。最近也发生过不少打压的事件。
比如2007年1月1日,河北省保定市市委党校内的一间办公室里,来自十多个省市的40多位基督徒正在聚会,突然遭到当地警方包围,40多名基督徒全部被带离现场接受审讯。
2007年1月4 日,河南省方城县二狼庙乡安楼村西庄队的十几名基督徒聚会,被当地警方袭击,三名基督徒被带到派出所审讯,其中包括家庭教会地下神学院的一名教师安文庆。
2007年7月10日,安徽省明光市警方以“非法聚会”传讯了明光县桥头镇的家庭教会传道人吕井祥,他的家庭就是接待家庭。
2007年7月11日,江苏建湖县钟庄家庭教会正举行“和谐直通车”儿童主日学夏令营培训。当地地方政府、公安局、三自委员会,以及协警共出动十辆车子,以取缔“邪教”为名,要求参加夏令营的150名儿童离开,带走教会负责人及主日学老师共8人,冲突中教会两名同工受伤。
2007年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四位家庭教会领袖被警方传讯。
2008年5月11日,位于北京市北三环附近的华杰大厦内,北京守望教会的主日敬拜正在进行。北京警方和宗教管理部门认为这是“非法聚会 ”,要求停止教会活动,并要求登记身份资料。政府的打压政策常常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在浙江温州,基督教发展最迅猛的时候,也是政府打压最严厉的时候。因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家庭教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打压政策也同样为家庭教会提供了非法生存的空间。
五、非法生存产生的主要问题
从某些地方政府对家庭教会以“非法聚会”的名义进行打击,就可以看到它们“非法生存”。我并不认为基督教家庭教会的存在本身是非法的,但其生存方式上却是“非法”的,政府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来进行打压。这种“非法生存”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会带来教会的财产纠纷增加。比如前面讲的教会,他们现在拥有 700万元财产,想买一间房子,但由于不是独立的实体,是以个人名义买的。他个人是信教的,如果他儿子也信教,可以通过继承关系将财产传承下去。但假如他儿子不信教怎么办?可能就会发生问题。实际现在已经发生过很多教会内部的财产纠纷争议。他们没有合法的身份,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这个经费属于谁呢?
第二是教会的地下秘密化。
大家可能不知道“三班仆人教”的案件。我今天带来了一份材料,我们有这个案件的所有的司法案卷,有几十本。我们复印这些材料就是为了看看这个教最后是如何变成邪教的,为什么有人相信了这个邪教。黑龙江、山东、江西等地,都发生了与这个教有关的命案。我讲一讲这个案件中的一个特别人物,叫张敏,是个女的。徐文库创立了“三班仆人教”,张敏是他的得力助手。张敏本来是很相信基督教的人,后来她就跟从了徐文库,徐任命张敏为山东的使女,负责发展教徒,每年可以收取很多供奉。张敏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全都交给了徐文库,徐称赞张工作做得比较好,就把她调到四川。张敏走后,她把教内的事务交给了另外一个女人叫张翠萍,但她后来叛教了,改投了“东方闪电教”,把“三班仆人教”的人全拉走了。徐文库察觉后叫张敏回去调查,才发现张翠萍的叛教事实。后来的结果是杀了16个人。我念材料中的几段审问对话给你们听,就会发现为什么这个教会变成邪教。
“你们平时怎么聚会?”
“我们平时秘密聚会,不想外人知道。”
“为什么秘密聚会?”
“为了防止政府打压。”
他们的教徒都起了“灵名”,也是为了便于隐藏身份。我把全国有关的案卷都复印回来,看完后,我们只得出一句话:秘密化有利于邪教产生和传播。你打压,它就秘密化。还有一个原因,有些宗教领袖有意把自己秘密化,从而产生神秘感;有些人别有用心,由于秘密化,他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聚会都在地下室,或者把窗帘都拉起来。现在家庭教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正因为敏感,大家不敢公开讨论,更使教会的活动蒙上了神秘色彩。所以,为了引导教会更好地发展,教会的活动应该公开化。
非法生存带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宗教维权的政治化。由于家庭教会不明确的法律地位,地方政府常常采取措施干预教会的活动,甚至以“邪教”为名进行取缔。这就使家庭教会与政府形成一种微妙的复杂关系。家庭教会为了在法律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不断地采取措施维护自身的宗教权利。但由于它涉及到的问题太复杂,地方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而且,在对待家庭教会的态度上,政府的“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动不动就以危害社会治安为名进行打压。下面我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如何办?
一、让宗教成为一种社会生活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有三句话,这说是,政府不要把宗教当政治;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前不久国务院发展中心的一个所开了一个家庭教会的会议,要我去做主题演讲,临时想了这三句话。但我这三句话不是随便讲的,我是经过很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现在有许多执政者把宗教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经常有人基督教当成西方改变中国的战略武器。大家可能知道一个人,叫陈履安,他是国民政府前行政院院长、副总统陈诚之子。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70年返台,任明智工专校长,而后出任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司长,教育部次长,国科会主委,经济部长,国防部长,监察院长。台总统参选人。他知道我在研究家庭教会,他有一次通过很多关系,要跟我见个面。他跟我讲了这么个事情。他说,你研究家庭教会太对了,在美国有一个战略,设有五个对外不公开的委员会,是专门针对敌对国家的。
第一个委员会是搞金融的,第二是宗教委员会,就是在这些国家推广宗教理念,利用宗教进行价值观的宣扬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年台湾就是因为知道这个战略,所以严厉抵制基督教的进入,并利用民间信仰来抵制。陈履安讲的这个事情该不该相信?我发现他手上带着一串链珠,我查了一下他的背景,他是信佛教的。共产党的高层可能也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战略。一提基督教,都很敏感:你是不是跟这个战略有关?上次北京大学召开的国际宗教会,叫我去演讲,有个外国学者听后很兴奋地找到我说要跟我合作,给我提供20万美金做研究经费。我说我不能要,我研究基督教只要我们自己国家的钱,其它国家的钱都不能要,因为搞不好,就让人家说成被“战略”了。事实上,这个战略到底有没有,我不知道。而且,我想,就是有也并不可怕。只要中国的广大信众对基督教教义有正确的理解,真正按照基督教教义去进行宗教生活,天也塌不下来。要相信中国的几千万基督徒的智力,他们同样对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负有着责任,有人要利用他们应不会那么容易吧。
还有一种说法,基督教家庭教会“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道德和精神资源”,“为民主发展提供组织资源”。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面上在肯定基督教家庭教会,实际作用则是让统治者更加惧怕基督教家庭教会。你到底想把基督教变成什么?你提的这个问题是别人最担心的。我们到基层教会去调研,发现做教会的不外乎两种人,有骗钱的,这是一小部分,而大量的人认为宗教是他们的生活和信仰,是精神的皈依。所以我反对把基督教当工具。我们要把它回归到本来的东西。我的观点是,基督教既不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战略武器,也不是使中国民主化的工具,它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它本来是什么,我们要搞清楚,搞民主的人不要去利用基督教。当你把它当成民主工具的时候,基督教的问题可能就产生了。它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信教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他们寻找到某种皈依,并相信世间万事都有主的安排。
今天五月,我去四川灾区的时候,发现很多基督教会在组织救灾,当然也有家庭教会。在抗灾的时候,没有什么三自教会或家庭教会之分,都说自己是教徒。事实上,在大灾面前,也没有那么多党性,只有人性。宗教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不要把它政治化,宗教本身有它人性的一面。他们只想找到一种信仰,一生最后的皈依。我问过很多家庭教会的老人,问他们为什么信教,他们告诉我,因为我信了教,我感觉到了一种依靠。你想象一下,鸟在天上飞过,上帝不是也给它生活了吗?我一想,他们有这么一种皈依感,有了终身的依靠,可能比我们这些活在世俗世界里的人更加快乐,为什么要剥夺它呢?不管宗教学怎么去研究,在我看来它就是一种生活。
二、让家庭教会问题脱敏
我是无党无教无派的非人士,我当然希望在中国实现宪政和民主,但是,我并认为我们有理由来利用基督教来推进中国的民主化。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研究,而且坚决反对任何人把宗教与政治等同起来,我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宗教去政治化,脱掉政治的敏感性。我一直认为,在中国没有敏感不敏感的问题,只有重要不重要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基督教家庭教会的事情已迫在眉睫!不要动不动就认为基督教很敏感,我们一定要让家庭教会问题“脱敏”,要把它看成是一种社会现实,是一个可以讨论而应该研究的问题。
为了让家庭教会脱敏,我做了两件事。一是发表了两篇比较重要的对话。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基督教的,但通过调查,我感到家庭教会的问题非常严重。作为一位学者,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发现的问题告诉全社会;而作为国家的研究人员,我也有责任让执政者知道家庭教会的真实情况。所以,我在向国家提供调查报告的同时,要想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公共话题。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了很久,最后打算发表一篇有关家庭教会的对话。为什么要对话,而不直接写成论文呢?因为我不想把它简单化成一个学术问题,而想把它变成一个公共话题。为此,采用对话的方式是最安全的,可以借他人之口表达出一些论文无法表达的意思。我采取这个策略的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政府的底线,也想试探一下基督教的底线,以及社会的底线。这个对话是非常中立的,谈了好几天,但只发表了一万多字的《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稳定》。发表后反应不错,没有被封杀,没有人找我谈话,基督徒也没有出现对立情绪,并且他们打电话来说还要做对话。所以我就做了第二个对话。
第一个对话我是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第二个对话是《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向何处去》,这次是专门讨论家庭教会。我的目的就是把它变为可讨论的问题,不要躲藏,基督教的问题已经存在了,装作看不见就行了吗?法轮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是什么?《江泽民文选》中有一句话:“对这种已形成为全国性组织,涉及相当多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军人和工人、农民的社会群体,却迟迟没有引起我们的警觉。我为此深感内疚”。没有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各种理性的讨论,当发生群体性事件,引起最高领导人注意后,才不得不找一切证据来证明它是邪教。我针对家庭教会发表的这两个对话,用意非常简单,就是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可以讨论。我还要发表第三次对话,之后这个问题就交给其他人做了,我认为在家庭教会这个问题上,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为了让家庭教会脱敏,我还做了很多演讲,包括2008年4月28日在人民大学做的“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稳定”,2008年6月10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做“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稳定”专题讲座;2008年6月18日在广东中道论坛做“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稳定”专题讲座;2008年10月8日在北京大学世界宗教高峰论坛讲的 “基督教家庭教会向何处?”;2008年11月21日在国务院发展中心民族研究所等举行的会议上做“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合法化研究”。此外,在中央党校政法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山东大学、浦东干部学院、中国青年干部学院、北大马列院、清华大学等授课和演讲中我都讲到了基督教家庭教会目前的状况和出路问题。不要那么敏感,讲多了就不敏感了嘛,大家越不讲它就越显得敏感,所以要“脱敏”,对重要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敢讲。实际上把问题讲破了,讲透了,就越安全,越是躲躲闪闪,越危险。
三、对政府的建议
我在给中央的报告当中提了三个建议:第一,承认家庭教会的合法存在,不要装作看不见。我们一定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面对我们现实存在的问题。基督教、家庭教会在社会中已经客观存在了,既然客观存在,我的观点就是将它合法化。如果不赋予其一定的合法地位,那么,在法律框架内没有它的生存空间,它就可能要承受“非法生存”的压力,转而寻求其他方式维持自己存在下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第二,准许家庭教会在“三自”体制之外登记。他们不愿意在三自教会内登记,我们就准许它在三自教会之外登记。为什么不让它登记呢?我们给它登记了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进行管理,而他们也认可了你的管理。在登记方面,我认为要给它选择,但是你必须要登记,必须要注册,必须要接受政府的某些管理。这样,我们起码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它的活动是如何展开的,它们的学校是怎么办的。我对办学校历来很重视,我认为我们应该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方法,谁来教育、用什么教材教育,等等。
第三,批准登记后的家庭教会或单位联合兴办神学院,一定要公开办,坚决反对秘密化。教育不能搞秘密化。我和教会的人有过争论,我最担心把孩子教育坏了。对我们的报告,有关领导作了批示,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对家庭教会作大规模的调查。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还是这三点,一定要认可它的现实存在。我的这些观点也不一定对,但确实是我心里想的。我们没有退路,因为这么多人怎么办?与其把它变为非法组织来打击,不如让它成为合法组织,公开化,不愿意登记可以,但要管理,秘密办培训学校坚决不允许。要让他们公开办,要给他们许可,要给他们公开办学创造条件。
对于登记可以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方式是独立于“三自”体系之外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由家庭教会向各地的宗教事务局直接提出申请,使家庭教会的聚会点成为政府承认的宗教活动场所。条件许可的可以建教堂。第二种方式是宗教团体法人即教会登记,使《宗教事务条例》第六条落到实处,教会成为真正独立的宗教社团法人。第三种方式是实现教会的备案制。这一点可能一下还做不到。登记是主要出于对公共场所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如有没有防火安全设施等等,不要把它变成政治问题。
在登记问题上,家庭教会代表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持对抗立场的,他们认为中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扼制了宗教自由,家庭教会不需要政府的认可。灵恩派和全国性团队大概如此。也有持对话立场的,愿意主动和政府对话,只是由于长期隔阂,不知如何和政府接触。还有持稳健立场的,既不刻意对抗,也不主动对话,愿意在法律框架内确立自己的法律身份。温州的教会多持这种立场。有这些意见没有关系,有些事只要大家把观点表达出来,就有解决的办法。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我在河南农村拍的一个小电视。你们看,这个唱着歌颂上帝歌曲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她很纯洁和阳光。正是这些孩子们的阳光让我感动,让我感到了责任。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永远保持阳光,我才如此坚持地为基督教家庭教会“脱敏”。无论将来的情况如何,我还是那三句话,我希望政府不要把宗教当敌人,对待宗教问题要有政治智慧;精英不要把教会当工具,无论是敛财的工具还是政治工具都不要不得的;社会民众不要把教徒当异类,他们也是兄弟姐妹,宗教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罢了,教徒也不要把自己当异类,不要认为自己信了教就是上帝的子民,不信教就不能受到同等的关爱。为了这些孩子,就是为了这个民族的未来。
我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本文收入文库时间为2009年1月。
文章来源: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08/12/1696.html
于建嵘
Wednesday, May 13, 2009
揭秘极少人知道的手机隐藏功能和日常使用禁忌
手机使用小秘诀,让你的手机永远有电!!!
1、隐形的备用电池
你的手机电量不足了,为了让它能够继续使用,按*3370#键,手机会重新启动,启动完毕后,你就会发现电量增加了50%。这部分隐藏的备用电量用完了你 就必须得充电了,再次充电的时候,隐形的备用电池也同时充电,下次电量低的时候又可以用这个方法。知道这个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手机电量不足非常管用。
2、紧急情况
全世界的手机都可以拨打的共同紧急救援号码是112,假如你发现自己所在的地区无手机信号覆盖,同时你又遇到了紧急状况,用你的手机拨打112准没错,因为这时候你的手机会自动搜索所有可用的网络并建立起紧急呼叫。特别有趣的是,即使你的手机是在键盘锁定的状态,你同样可以拨打112。试试吧!
3、手机被偷了?
有个办法让小偷也用不了,嘿嘿!查看手机的序列号,只需键入* # 0 6 #, 15位序列号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全世界的每一台手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把这个序列号记录下来并保存好。有一天如果你的手机不幸被偷了,打电话给 手机提供商,并提供你的手机序列号,他们会帮你把手机屏蔽,这样即使小偷换了SIM卡,仍然无法使用,你的手机对小偷来说变得一无是处。如果全世界每个手 机持有者都这么做,那么偷手机就没有意义了。在澳洲,警方甚至建立了一个被盗手机数据库,如果你的手机被找到了,就可以归还给你了。
日常维护必用:
1、手机电池不要等到没电才充电。
一般我们都会有一种想法就是手机的电池电力要全部放完再充电比较好基本上是没错的,因为我们在以前使用的充电电池大部分是镍氢(NiH)电池,而镍氢电池 有所谓的记忆效应若不放完电再充的话会导致电池寿命急速减少。因此我们才会用到最后一滴电才开始充电。但现在的手机及一般IA产品大部分都用锂(Li)电 池,而锂电池的话就没有记忆效应的问题。若大家还是等到全部用完电后再充的话反而会使得锂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无法反应而寿命减少。最好的方法就是没事就充 电让它随时随地保持最佳满格状态,这样你的电池就可用的又长又久喔。这是从厂商那得到的讯息,并经过本身测试而得。
2、当手机正在充电时,请勿接电话!!
原因是手机在充电时,来电接听的话会有潜在的危险。印度有一个31岁在保险公司任职业务经理的年轻人,十几天前在手机还接着充电器的时候接听电话,过了几 秒大量的电流经过手机,这个年轻人被摔落到地面,家人发现时,手指烧伤,心跳微弱,并且已经失去意识。经紧急送到医院后,医生宣布到院死亡。行动电话是目 前大家最常使用的现代发明。然而,我们也必须要警觉到仪器致死的危险。
3、手机剩一格时不要使用
收讯满格与只剩一格时相比,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所以……常讲手机的人……要注意哦……"0"、昨天从一位手机商那儿获得一项很重要的讯息, 那就是当你发现手机的收讯强度只剩下一格的时候,宁可挂断不谈或者是改用公用电话.千万不要再滔滔不绝、口沫横飞、浓情蜜意、欲罢不能、没完没了…为什幺 呢?大家都知道手机的电磁波一直是让人担心的问题.而手机的设计为了在收讯较差的地区仍能保有相当的通话质量,会加强手机的电磁波发射强度.当收讯满格与 只剩一格时相比,发射强度竟然相差1000倍以上.电磁波强度高达0.6W(瓦特).0.6W究竟有多强呢?我无法具体描述它对你的脑袋会有什幺不良影 响,但可以换成两个例子来比较:
1)把喇叭直径约4公分左右的小型收音机音量开到最大然后贴在耳朵上,那样的噪音能量一般为0.25W,不到0.5W。
2)把手指头放在输出强度0.1W的雷射光前面(相当于光纤网络的?D干线能量)几秒钟内你会有灼痛的感觉,你能长时间忍受上述这两种状况吗?
那你又如何确认0.6W的电磁波紧贴在你的耳朵上会没事呢?
4.12593+电话号码=陷阱
你是不是把外地朋友的电话用17951+电话号码的格式储存在电话号码本里?而不是单独拨?那么收费就会从0.39元每分钟变成1.3元每分钟.我也向 1860查询过了他们的解释是如果储存在电话号码本里?系统将无法识别。所以无法获得资费优惠,必须每次在键盘上直接按12xxx。神州行用户如此?动感 地带用户,全球通也一样。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移 动用户,当你知道中国移动为你设置以下的陷阱的时候,便不再惊讶于你的话费为何会像长了翅膀一样的飞走。用12593+电话号码可以优惠,但如果你预先 将"12593+电话号码"存在手机的电话本,使用的时候调出来然后拔打出去,这时中国移动不承认你使用了12593这种优惠的拔打方式,而按照直接拔打 的方式计费。如果你是在漫游,两种计费方式可以相差7倍之多!当我得知如此计费之后,我真的不知如何表达我的愤怒,后来打10086咨询时,如果不是主动 冶询问这个问题,工号为6608的小姐根本就不告诉我这样的计费。
5、手机费的寄生虫
手机莫名其妙定置了无用短信,强烈建议大家都看一下自己有没有中招,最简单方法退订每月偷你手机费的寄生虫!中国移动在3.15被迫推出一项新业务,如果 您是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键入数字"0000",发送短信至10086,数秒钟内将自动回复一条短信列表,显示您的手机上究竟订制了哪些短信服务,究竟是 哪些短信服务商明着、暗着每月扣除您的手机费;键入数字"00000",发送短信至186201,即可退订所有短信服务。
6、不要赶着凑正好1分钟
我们打电话的时候常常会为了正好赶在1:00前结束而庆幸,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据一位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在你通话到0:55的时候就已经算一分钟了,所以0:55~1:00的通话时间其实是算你2分钟的钱~
7、手机一进水
手机一进水请切记不要作任何按键动作,尤其是关机(一按任何动作,水马上会跟着电路板流串),正确的方法为马上打开外盖,直接将电池拿下,直接强迫断电,可保主机板不被水侵袭。
这个常识非常重要,故转告各位,使大家的手机可用久一点。学一学吧!以后以备不时之需啊!
8、如何让手机电池起死回生
当你的行动电话电池使用时间变短(记忆效应或老化)时,你是否会再买一颗电池来更换呢?
下次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时请省下你的钱,告诉你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不妨试试看:
1)把电池用报纸包起来再放进塑料袋裹包好放入冷冻库三天(报纸可吸收多余水份)
2)三天后取出常温下放二天
3)二天后将电池充电,充饱后装进行动电话裹测试(预估可救回80%-90%)
本讯息由知名电池厂商工程师透露,根据测试过的朋友指出效果相当有效.
至于有没有效果,反正电池快没用了,而且冰箱人人有,各位朋友不妨试试看吧!
9、给你的手机做个CPR吧!
手机是否常断电?或是明明充饱了电没多久就又没电了?
一定怀疑过是不是手机的寿命终了?
别担心,它只是一时"心跳停止",只要一块小小的橡皮擦就能起死回生了!
把电池取出后用橡皮擦把电池上的接点(黄铜片)擦干净,再装回手机上,你会发现真是太神奇了!它竟然活过来了!还像颗新的呢!
新华网 2009年2月26日
務要重建生命
當人起初被造的榮耀(如同光環罩身)因犯罪而消退後,人的心理就產生出一種感覺叫作「羞恥感」。這種「羞恥感」讓人對自己的形象(Self Image/Self esteem)變成敏感,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和評價。「羞恥感」造成我們有一種「被人肯定」的需要。我們不惜代價,想方設法地爭取別人對我們的肯定、認同和正面評價,甚至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其實,我們正在努力地借別人的評價來彌補我們失去的榮耀(神給的),或說借別人的肯定來遮蓋自我的羞恥。然而,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更應當在意的是,神對我們的看法和評價,那才具永恆的標準和價值。
每個人都會有對自己的一個看法,這種看法是由所相處的人際環境中漸漸形成的;它就像你心中的一張自畫像。這張自畫像,像什麼樣子,是可以改變的。有人的這張心底自我圖像,是一位君王,那麼他行事為人必定勇敢果決,霸氣十足,不怒自威,王者風範。如果是謙謙君子,他必定給人光明坦蕩,如沐春風,進退得體之感。我們的自我形象就是一種「自我認定」的「內在設定」,或說自我表現的「心理制約」。它如同汽車的「定速巡航」設定功能;它一經設定就決定了你一生成就的高低。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奇妙的「心理機轉」後,你就很容易的可以「正向調整」自己,當然也能「正向調整」別人了。你要學習:每天用神的話肯定自己,用神的眼光看待自己,宣告自己就是神眼中的瞳仁。在教會中也是一樣,我們要互相鼓勵,說造就人的恩言,常常欣賞別人,肯定對方是「王子」是「公主」。如果這個環境一旦形成,那麼自然塑造出許多「王子、公主」來。不幸反之,如果互相拆毀貶損,控告定罪,苦毒八卦,爾虞我詐,把教會惡質化;那麼,將來塑造出許多乞丐來,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創世紀第三章之後的人類,都是吃過「分別善惡樹果子」的人;很自然的對任何事都要去分辨一下好壞。好像非要用心中的「指南針」衡量一下才放心。但是可憐我們這些犯罪、墮落的人類,縱然有指南針也沒有用!原因是那指南針因為人的犯罪早已經破損了,已經失去了應有的準確性。而更雪上加霜的是,我們用來判讀刻度的良心的眼睛,早就隨著犯罪墮落,也功能損傷而昏花不清,斷起事來自然就暗昧不名,黑白不分了;當然也就無法正確讀出真理的刻度了。這雙重失誤加起來,常令我們人生變的「一無是處」,「錯謬百出」,「誤人誤己」。聖經中如此的例證極多,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耶路撒冷的百姓。他們寧可選擇十惡不赦,惡貫滿盈的巴拉巴,反而棄絕愛我們,為我們道成肉身的主耶穌,釘死基督。這是人類悲劇,也是鬧劇,更是荒謬劇。
今天人類最大的問題是:頭腦知道,手卻做不到;口說得到,腳卻行不到。唯一的解藥是「十字架」。除非我們與主「同釘」十字架,與主「同死」,「同埋葬」,將來才會有「同復活」的可能!除非先治死老我,於是才能經歷「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如果讓基督在我們裡面,替我們活,那我們的自我形象就能恢復過來;若人人如此,教會就會健康強壯起來了。
這是今天教會唯一的出路,是一條老路,就是古舊「十架的路」!諸君慎思之。
===
為你首夜的人
更夫
Tuesday, May 12, 2009
缺乏安全感被治好了
缺乏安全感,只好聽任別人左右我的情緒;
接受主耶穌,找到了肯定自我價值的大愛。
最近有機會聽見許多得救、獲得重生之人的見證。一個曾經是活潑可愛家喻戶曉、 卻一直得不到父母疼愛的童星;一個是重度憂鬱症、差點自殺成功的歌手;也有因 為苦毒、怨懟而招致疾病纏身的留學生。他們不論年紀大小,遭遇或有不同,卻都 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人際關係分崩離析,需求愛,卻得不到愛。
傾聽他們回溯過往,看到他們泣不成聲,連我自己也淚流滿面。這些對我來說都是 完全陌生的人啊!他們的故事聽起來那麼遙遠,卻又如此熟悉!我們離開伊甸園之 後,果真是一片荒蕪與悽涼!到處都是淒厲的嘶喊:「給我愛!給我愛!」幾近聲 嘶力竭、痛徹心扉。
拉扯頭髮的小孩
我自己也正是一個從小缺乏愛、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母親說,我才剛剛滿一歲,就 被她帶回外婆家,在充滿了舅舅、阿姨、表兄弟姊妹的大家庭中長大。記憶中,父 母因為感情不合,從來沒有和顏悅色地同處在一屋簷下。他們之間情感的糾葛,一 直到我十歲時、他們辦妥離婚手續為止。我的腦海裡已經被母親塞滿了父親的種種 不是,以及對父親的怨懟與仇恨。
父親很少為自己辯護,也沒有機會辯護,因為兩個女兒都被妻子帶在身邊。而且一 個男人,怎好在人面前哭哭啼啼,訴說自己受到的委屈與不平?!於是父親被迫與 我們漸漸疏離,我沒有任何被父親擁抱在懷裡的印象。而母親對我又百般批評,從 頭到腳,沒有一樣讓她滿意。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便充滿了莫名的憤怒與不平。外婆喜歡回憶說:常常大夥在 談笑間,突然發現我不見了,便四處尋人。後來總是在米缸後面、桌子底下,或是 衣櫥旁邊,看到那個頭嬌小的女孩,躲在角落裡,憤怒地用力拉扯自己的頭髮。每 次講到這裡,外婆總是一陣哈哈大笑,而我卻在心底納悶: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一 個兩歲多的孩子用這種自殘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怒氣?為什麼沒有人試圖安慰、開 導?我彷彿看見那個因為憤怒、不平而不知所措的小孩,躲在角落裡,那徬徨與無 助,在她心裡牽引迴盪了三十多年……。
人類的愛何其渺小有限,即便是父母親情,也難保不會乾枯、疲憊,或夾帶利益上 的交換與索求。 於是那個兩歲的小孩在吶喊,無聲地、充滿憤怒地!她不會用 言語表達,她搞不清她內在情緒的翻騰,她不知道她缺乏的東西叫做「愛」、叫做 「安全感」。她只知道:她不要朋友到家裡來找她,因為那不是她的家;她甚至不 敢在下課時從座位上站起來去上廁所,因為害怕同學的眼光!
賣力贏得讚賞
這個膽怯、幾乎沒有生存能力的小孩,一路踉踉蹌蹌,心靈上衝撞得千瘡百孔。但 是小女孩卻在學業上表現出色,並且在書法、演講、作文、歌唱、運動各方面也都 有傲人的成績。於是,她漸漸將一切的「成功」與「肯定」誤解成自己的了不起, 希望用這個「了不起」贏得並保有別人的愛與肯定。她不能承受別人的批評或責罵, 她的世界脆弱又虛空,若不能得到別人的讚賞或肯定,她便羞愧不已,抬不起頭來, 覺得自己完全沒了價值。
但是人心的善變與缺乏恩慈,讓所有的「肯定」都無力地、鬆垮地懸掛在風中;而 且,誰又能保證你每次都能力十足、表現出色呢?於是,讚賞與肯定帶來的不是自 信心的重建,也不是自我價值的肯定,而是精神與人際關係上的壓力和挾制,讓人 如履薄冰!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多好多年,小女孩長大了!憤怒,成了她溝通的方式;悲觀,變 成她一貫的心態。她依然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依然害羞膽怯,只是,她已經大到不 能再躲到桌子底下或米缸旁邊,所以只好壓抑、只好偽裝。本來,這樣的悲劇性格 遲早要釀成悲劇,如果不是因為耶穌的話……。
緊握那雙釘痕的手
及時地,小女孩伸出索愛的手被緊緊抓住!及時地,她明白了另一種真真實實、撫 慰甜美、恆久不變的愛!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在耶穌為她所流的鮮血遮蓋上,她 嘶喊的喉嚨終於得以停歇。原來我的一切長處與能力,都是上帝給我的愛。祂藉用 這個方法,一點一滴的將自信給我,告訴我:祂愛我、祂要醫治我、使用我。過去, 我就像一棵始終在橫向的表面土地上尋求著力點的樹,依著別人的臉色行事,聽任 別人的評價與愛好,來左右我的喜怒哀樂。這棵樹,搖搖欲墜!
我有所不知的是:要長大茁壯、頂天立地,我就應該往深處著力,在更深沉的地裡, 有一份不變的愛,這份愛肯定我的價值,不論成功或失敗,這份愛決心支持我,永 不離棄我!好多好多年以後,我才看到:我是被愛的,有價值的!不為別的,只因 我的被造,只因我的存在。我若能早一點將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美好或「幸運」, 都歸功於上帝,我就會早一點明瞭祂對我深深的愛與照應。祂在乎我、看顧我,賜 與我聰明與才華。如果我早一點看清這點,我就能累積上帝給我的豐豐滿滿的愛, 在祂的愛中扎根,建立一個健康的自我形像,擁有一個健全的自我價值感。耶穌對 我所展現的捨己的大愛,無怨無悔、歷久彌堅。這份愛,足以撫平一切傷痕,讓我 獲得醫治得以重生。
無怪乎像巴哈、韓德爾等著名作曲家,都會在其手稿上寫下「榮耀歸與上帝」(Soli Deo Gloria) 的字樣;無怪乎聖經裡要我們常懷感恩的心,不是因為上帝愛虛榮,需 要聽我們讚美祂的聲音,而是要我們這瞎眼矇蔽的人,去感受這份來自造物主的撫 慰與照應。我們怎能不把榮耀歸給祂呢?!如果因為認知上的錯誤,而與這份愛擦 肩而過,那麼我們傷痛的心,如何才能獲得醫治呢?!
區曼玲
接受主耶穌,找到了肯定自我價值的大愛。
最近有機會聽見許多得救、獲得重生之人的見證。一個曾經是活潑可愛家喻戶曉、 卻一直得不到父母疼愛的童星;一個是重度憂鬱症、差點自殺成功的歌手;也有因 為苦毒、怨懟而招致疾病纏身的留學生。他們不論年紀大小,遭遇或有不同,卻都 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人際關係分崩離析,需求愛,卻得不到愛。
傾聽他們回溯過往,看到他們泣不成聲,連我自己也淚流滿面。這些對我來說都是 完全陌生的人啊!他們的故事聽起來那麼遙遠,卻又如此熟悉!我們離開伊甸園之 後,果真是一片荒蕪與悽涼!到處都是淒厲的嘶喊:「給我愛!給我愛!」幾近聲 嘶力竭、痛徹心扉。
拉扯頭髮的小孩
我自己也正是一個從小缺乏愛、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母親說,我才剛剛滿一歲,就 被她帶回外婆家,在充滿了舅舅、阿姨、表兄弟姊妹的大家庭中長大。記憶中,父 母因為感情不合,從來沒有和顏悅色地同處在一屋簷下。他們之間情感的糾葛,一 直到我十歲時、他們辦妥離婚手續為止。我的腦海裡已經被母親塞滿了父親的種種 不是,以及對父親的怨懟與仇恨。
父親很少為自己辯護,也沒有機會辯護,因為兩個女兒都被妻子帶在身邊。而且一 個男人,怎好在人面前哭哭啼啼,訴說自己受到的委屈與不平?!於是父親被迫與 我們漸漸疏離,我沒有任何被父親擁抱在懷裡的印象。而母親對我又百般批評,從 頭到腳,沒有一樣讓她滿意。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便充滿了莫名的憤怒與不平。外婆喜歡回憶說:常常大夥在 談笑間,突然發現我不見了,便四處尋人。後來總是在米缸後面、桌子底下,或是 衣櫥旁邊,看到那個頭嬌小的女孩,躲在角落裡,憤怒地用力拉扯自己的頭髮。每 次講到這裡,外婆總是一陣哈哈大笑,而我卻在心底納悶: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一 個兩歲多的孩子用這種自殘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怒氣?為什麼沒有人試圖安慰、開 導?我彷彿看見那個因為憤怒、不平而不知所措的小孩,躲在角落裡,那徬徨與無 助,在她心裡牽引迴盪了三十多年……。
人類的愛何其渺小有限,即便是父母親情,也難保不會乾枯、疲憊,或夾帶利益上 的交換與索求。 於是那個兩歲的小孩在吶喊,無聲地、充滿憤怒地!她不會用 言語表達,她搞不清她內在情緒的翻騰,她不知道她缺乏的東西叫做「愛」、叫做 「安全感」。她只知道:她不要朋友到家裡來找她,因為那不是她的家;她甚至不 敢在下課時從座位上站起來去上廁所,因為害怕同學的眼光!
賣力贏得讚賞
這個膽怯、幾乎沒有生存能力的小孩,一路踉踉蹌蹌,心靈上衝撞得千瘡百孔。但 是小女孩卻在學業上表現出色,並且在書法、演講、作文、歌唱、運動各方面也都 有傲人的成績。於是,她漸漸將一切的「成功」與「肯定」誤解成自己的了不起, 希望用這個「了不起」贏得並保有別人的愛與肯定。她不能承受別人的批評或責罵, 她的世界脆弱又虛空,若不能得到別人的讚賞或肯定,她便羞愧不已,抬不起頭來, 覺得自己完全沒了價值。
但是人心的善變與缺乏恩慈,讓所有的「肯定」都無力地、鬆垮地懸掛在風中;而 且,誰又能保證你每次都能力十足、表現出色呢?於是,讚賞與肯定帶來的不是自 信心的重建,也不是自我價值的肯定,而是精神與人際關係上的壓力和挾制,讓人 如履薄冰!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多好多年,小女孩長大了!憤怒,成了她溝通的方式;悲觀,變 成她一貫的心態。她依然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依然害羞膽怯,只是,她已經大到不 能再躲到桌子底下或米缸旁邊,所以只好壓抑、只好偽裝。本來,這樣的悲劇性格 遲早要釀成悲劇,如果不是因為耶穌的話……。
緊握那雙釘痕的手
及時地,小女孩伸出索愛的手被緊緊抓住!及時地,她明白了另一種真真實實、撫 慰甜美、恆久不變的愛!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在耶穌為她所流的鮮血遮蓋上,她 嘶喊的喉嚨終於得以停歇。原來我的一切長處與能力,都是上帝給我的愛。祂藉用 這個方法,一點一滴的將自信給我,告訴我:祂愛我、祂要醫治我、使用我。過去, 我就像一棵始終在橫向的表面土地上尋求著力點的樹,依著別人的臉色行事,聽任 別人的評價與愛好,來左右我的喜怒哀樂。這棵樹,搖搖欲墜!
我有所不知的是:要長大茁壯、頂天立地,我就應該往深處著力,在更深沉的地裡, 有一份不變的愛,這份愛肯定我的價值,不論成功或失敗,這份愛決心支持我,永 不離棄我!好多好多年以後,我才看到:我是被愛的,有價值的!不為別的,只因 我的被造,只因我的存在。我若能早一點將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美好或「幸運」, 都歸功於上帝,我就會早一點明瞭祂對我深深的愛與照應。祂在乎我、看顧我,賜 與我聰明與才華。如果我早一點看清這點,我就能累積上帝給我的豐豐滿滿的愛, 在祂的愛中扎根,建立一個健康的自我形像,擁有一個健全的自我價值感。耶穌對 我所展現的捨己的大愛,無怨無悔、歷久彌堅。這份愛,足以撫平一切傷痕,讓我 獲得醫治得以重生。
無怪乎像巴哈、韓德爾等著名作曲家,都會在其手稿上寫下「榮耀歸與上帝」(Soli Deo Gloria) 的字樣;無怪乎聖經裡要我們常懷感恩的心,不是因為上帝愛虛榮,需 要聽我們讚美祂的聲音,而是要我們這瞎眼矇蔽的人,去感受這份來自造物主的撫 慰與照應。我們怎能不把榮耀歸給祂呢?!如果因為認知上的錯誤,而與這份愛擦 肩而過,那麼我們傷痛的心,如何才能獲得醫治呢?!
區曼玲
曼德拉的胸襟
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儘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
「羅本島」位於開普敦西北方向 7英里 的「桌灣」,島上佈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白天打石頭,將採石場採的大石塊碎成石料。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裏撈取海帶,還做採石灰的工作。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
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守他的人就有3個。他們對他並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卻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人類最偉大的愛莫過於寬恕別人的錯,尤其是當手中擁有極大權利的時候,還能寬恕那些曾折磨、虐待過自己的人真的非常不簡單。
(網路文章)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
老太太醒過來了,心臟跳的忽快忽慢的,讓她有些吃不消了。
老太太就想:差不多嘍,自己要走,也就在這一兩天嘍。
老太太已經76歲了,身體倒還好,只是今年,大冷大熱,對他們這些老年人,是很致命的傷害呢。這不,自己就覺得從春節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老太太轉頭,看見旁邊的暖椅上,躺著自己78歲的老頭子,心裡,稍稍安慰了些。太陽暖暖的,正在向天邊垂落,老太太就想起了和老頭子,這一輩子的時光。
年輕時候,老太太是四鄰八鄉有名的美人兒。說媒的人,踏破了她家好幾塊門檻。可是,可是她早就心有所屬。她,看中了村中那個小學校裡,唯一的教書先生。
那是個斯斯文文的年輕人,長著很好看的一雙眼睛,看著你的時候,滿滿的笑,讓人就心醉的不行。兩個人曾經多次在村中的小道上迎面走過,都只是短短的對視一眼,然後雙雙紅了臉,低了頭,匆匆的擦肩而過。短短的相遇,卻是兩個人,最幸福的期待。
誰知那一年,她的父親去外面采辦年貨,回來時遇到了土匪,危急關頭,被一個五大三粗的過路客,捨命救了下來,還替父親挨了深深的一刀。在她家裡養傷的時候,她在床前端茶遞飯,完全是出於報答這個陌生男人,對父親的救命之恩。
等到這個漢子傷勢漸好的時候,這個漢子就開始忙裡忙外的,幾乎包攬了所有的農活和家務活。別看他粗枝大葉的樣子,竟是個全能手,洗衣做飯,田間地頭,春耕夏種,修修弄弄,竟沒有他不會的活計,把她的父母給歡喜的不行,就經常陶醉在四鄰的誇獎和羨慕聲中。
這讓她非常心焦,因為她在一個晚上,偶然在父母的門外,聽到了父母親,有意要招這個漢子入贅。她就軟軟的靠在門邊,沒了主意。
第二天,故意去那條 和教書 先生經常偶遇的巷子,徘徊了很久,都沒有見到。後來問了村裡的一個孩子,才知道那個教書先生,已經回城多日,說是家中有事,要三個月後,才能回來。
那個教書先生再回來的時候,匆匆的跑到她家門口,就看到了她家門上,醒目而刺眼的大紅喜字,看見了院子裡,一身紅衣,滿眼幽怨的她。
從那天起,那個教書先生,就徹底的消失在她的生活中。後來,後來就跟著那個漢子,安安心心的過起了日子。
新中國成立,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革,改革開放,風風雨雨,雨雨風風。兩個人從農村來到城市,相依為命,相互扶持,生兒育女,開枝散葉,就到了現在,老態龍鐘的樣子。
「不容易,實在不容易啊!」老太太這樣想著,胸中有些發悶,就咳嗽起來,驚醒了一旁午睡的老頭子。
那老頭子趕緊起身,關切的看著老太太,就手到了一杯水。老太太就捧了暖暖的水杯,看著自己的男人,想自己,和這個男人過了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嗎?好像沒有吧?
這個男人,心思實在細膩的可以。對這個家,也實在沒話可說。再苦再難,都把她們娘幾個,照顧的妥妥當當的。兩個人雖然在一起,極少有什麼話,卻有著多年培養出來的默契。有時候,就默默的坐在一起,手握著手,什麼也不說,都能靜靜的,坐上那麼一天。
老太太就想起老頭子為了這個家,付出的一切。
還記得一年秋天,二小子要上學,學費成了問題,家裡也好久沒有見到葷腥了。老頭子就在屋子裡坐了很久,然後起身說,去找人借。找誰借?其時他們在那個城市,一個親戚也沒有。寥寥的幾家朋友,也都是一窮二白。誰知到了傍晚,老頭子果然就帶回來了兒子的學費,手裡還破天荒的拎了一只活雞!
那個晚上,一家人,暖暖活活的在一起,好像過年一樣的快樂。
可是,可是她卻在晚上給老頭子換衣服時,發現了袖彎裡,有淡淡的一點血跡。就趕緊去看熟睡中老頭子的胳膊,就看見了他肘彎處,一個醒目的針眼,還有好大一片淤青。
啊!這個漢子!這個男人!這個老頭子!!為了這個家,也是一身的病了。快八十歲的人了,卻每天依舊忙忙碌碌的,仿佛是一台不知疲倦為何物的機器。而自己,自己當初嫁給他的時候,是多麼多麼的傷心,多麼多麼的不情願啊。
現在牽手走了這麼多年,卻只有他一直陪在自己身邊,不離不棄,始終如一。老太太這樣想著,眼睛裡就漸漸的潮濕起來。忽然,就有些孩子氣,就輕聲的問眼前這個男人:"老頭子,說說看,如果有下輩子,還願意和我做夫妻嗎?"
老頭子被老太太這個突兀的問題,弄的愣了一下,就展開滿臉的核桃紋,笑的很神秘:不一定嘍,如果下輩子,我托生成了大官財主,就去找你,讓你好好的跟我享享福。如果,如果還是這麼窮,就不嘍,就幫著你,幫著你找一個有錢的人家。我呢,我就在你家附近,遠遠的看著你,只要你能過得好,就成了。"
老太太很感動,就幸福的笑著說:"你個臭老頭子,還在我家附近,在我家附近干什麼?"
老頭子就轉頭,認認真真的看著心愛的女人,認認真真的說:"不干什麼,就,就做個教書先生吧。"
老太太就突然愣住了,哀傷地看著這個和自己共渡了一生的男人。想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眼裡的淚,卻無休無止的流了下來。
過了很久,老太太深情的說:"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
老頭子就慢慢的起了身,輕輕的,輕輕的把老太太摟在懷裡。老太太就在老頭子耳邊,呢喃著說:"老頭子,下輩子,咱,還做夫妻啊......"
老太太和老頭子的小孫女兒,放學回家的時候,看到夕陽西下,火紅的霞光,將老頭子 和老 太太滿滿的籠罩在一起。就說:"羞羞,爺爺,奶奶,看不出你們還這麼浪漫啊。"於是驚訝地發現,老太太和老頭子,幸福的相擁著,已經雙雙去了。
網路郵件
Sunday, May 10, 2009
車票
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
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為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電台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
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我,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晚上,其他的大哥哥、大姊姊都要唸書,我無事可做,只好纏著修女,她們進聖堂唸晚課,我跟著進去,有時鑽進了祭台下面玩耍,有時對著在祈禱的修女們做鬼臉,更常常靠著修女睡著了,好心的修女會不等晚課唸完,就先將我抱上樓去睡覺,我一直懷疑她們喜歡我,是因為我給她們一個溜出聖堂的大好機會。
我們雖然都是家遭變故的孩子,可是大多數都仍有家,過年、過節叔叔伯伯甚至兄長都會來接,只有我,連家在那裡,都不知道。
也就因為如此,修女們對我們這些真正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特別好,總不准其他孩子欺侮我們。我從小功課不錯,修女們更是找了一大批義工來做我的家教。
屈指算來,做過我家教的人真是不少,他們都是交大、清大的研究生和教授,工研院、園區內廠商的工程師。
教我理化的老師,當年是博士班學生,現在已是副教授了,教我英文的,根本就是位正教授,難怪我從小英文就很好了。
修女也壓迫我學琴,小學四年級,我已擔任聖堂的電風琴手,彌撒中,由我負責彈琴,由於我在教會裡所受的薰陶,我的口齒比較清晰,在學校裡,我常常參加演講比賽,有一次還擔任畢業生致答詞的代表,可是我從來不願在慶祝母親節的節目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我雖然喜歡彈琴,可是永遠有一個禁忌,我不能彈母親節的歌。我想除非有人強迫我彈,否則我絕不會自己去彈的。
我有時也會想,我的母親究竟是誰?看了小說以後,我猜自己是個私生子。爸爸始亂終棄,年輕的媽媽只好將我遺棄了。
大概因為我天資不錯,再加上那些熱心家教的義務幫忙,我順利地考上了新竹省中,大學聯招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土木系。
在大學的時候,我靠工讀完成了學業,帶我長大的孫修女有時會來看我,我的那些大老粗型的男同學,一看到她,馬上變得文雅得不得了。很多同學知道我的身世以後,都會安慰我,說我是由修女們帶大的,怪不得我的氣質很好。畢業那天,別人都有爸爸媽媽來,我的惟一親人是孫修女,我們的系主任還特別和她照像。
服役期間,我回德蘭中心玩,這次孫修女忽然要和我談一件嚴肅的事,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請我看看信封的內容。
信封裡有二張車票,孫修女告訴我,當警察送我來的時候,我的衣服裡塞了這兩張車票,顯然是我的母親用這些車票從她住的地方到新竹車站的,一張公車票從南部的一個地方到屏東市。另一張火車票是從屏東到新竹,這是一張慢車票,我立刻明白我的母親不是有錢人。
孫修女告訴我,她們通常並不喜歡去找出棄嬰的過去身世,因此她們一直保留了這兩張車票,等我長大了再說,她們觀察我很久,最後的結論是我很理智,應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了。她們曾經去過這個小城,發現小城人極少,如果我真要找出我的親人,應該不是難事。
我一直想和我的父母見一次面,可是現在拿了這兩張車票,我卻猶豫不決了。我現在活得好好的,有大學文憑,甚至也有一位快要談論終生大事的女朋友,為什麼我要走回過去。去尋找一個完全陌生的過去?何況十有八九,找到的恐怕是不愉快的事實。
孫修女卻仍鼓勵我去,她認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我的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頭的陰影,她一直勸我要有最壞的打算,即使發現的事實不愉快,應該不至於動搖我對自己前途的信心。
我終於去了。
這個我過去從未聽過的小城,是個山城,從屏東市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才能到達。雖是南部,因為是冬天,總有點山上特有的涼意,小城的確小,只有一條馬路、一兩家雜貨店、一家派出所、一家鎮公所、一所國民小學、一所國民中學,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在派出所和鎮公所裡來來回回地跑,終於讓我找到了兩筆與我似乎有關的資料,第一筆是一個小男孩的出生資料,第二筆是這個小男生家人來申報遺失的資料,遺失時間就在我被遺棄的第二天,出生在一個多月以前。據修女們的記錄,我被發現在新竹車站時,只有一個多月大。看來我找到我的出生資料了。
問題是: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了,父親六年前去世,母親幾個月以前去世的。我有一個哥哥,這個哥哥早已離開小城,不知何處去了。
畢竟這是個小城,誰都認識誰,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員告訴我,我的媽媽一直在那所國中裡做工友,他馬上帶我去看國中的校長。
校長是位女士,非常熱忱地歡迎我。她說的確我的媽媽一輩子在這裡做工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我的爸爸非常懶,別的男人都去城裡找工作,只有他不肯走,在小城做些零工,小城根本沒有什麼零工可做,因此他一輩子靠我的媽媽做工友過活。因為不做事,心情也就不好,只好借酒澆愁,喝醉了,有時打我的媽媽,有時打我的哥哥。事後雖然有些後悔,但積習難改,媽媽和哥哥被鬧了一輩子,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索性離家出走,從此沒有回來。
這位老媽媽的確有過第二位兒子;可是一個月大以後,神秘地失蹤了。
校長問了我很多事,我一一據實以告,當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兒院長大以後,她忽然激動了起來,在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大信封,這個大信封是我母親去世以後,在她枕邊發現的,校長認為裡面的東西一定有意義,決定留了下來,等他的親人來領。
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
校長告訴我,每半年我的母親會到北部去看一位親戚,大家都不知道這親戚是誰,只感到她回來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母親晚年信了佛教,她最得意的事是說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錢人,湊足了一百萬台幣,捐給天主教辦的孤兒院,捐贈的那一天,她也親自去了。
我想起來,有一次一輛大型遊覽車帶來了一批南部到北部來進香的善男信女。他們帶了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捐給我們德蘭中心。修女們感激之餘,召集所有的小孩子和他們合影,我正在打籃球,也被抓來,老大不情願地和大家照了一張像,現在我居然在信封裡找到了這張照片,我也請人家認出我的母親,她和我站得不遠。
更使我感動的是我畢業那一年的畢業紀念冊,有一頁被影印了以後放在信封裡,那是我們班上同學戴方帽子的一頁,我也在其中。
我的媽媽,雖然遺棄了我,仍然一直來看我,她甚至可能也參加了我大學的畢業典禮。
校長的聲音非常平靜,她說「你應該感謝你的母親,她遺棄了你,是為了替你找一個更好生活環境,你如留在這裡,最多只是國中畢業以後去城裡做工,我們這裡幾乎很少人能進高中的。弄得不好,你吃不消你爸爸的每天打罵,說不定也會像你哥哥那樣離家出走,一去不返」。
校長索性找了其他的老師來,告訴了他們有關我的故事,大家都恭喜我能從國立大學畢業,有一位老師說,他們這裡從來沒有學生可以考取國立大學的。
我忽然有一個衝動,我問校長校內有沒有鋼琴,她說她們的鋼琴不是很好的,可是電風琴卻是全新的。
我打開了琴蓋,對著窗外的冬日夕陽,我一首一首地彈母親節的歌,我要讓人知道,我雖然在孤兒院長大,可是我不是孤兒。因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養的修女們,像母親一般地將我撫養長大,我難道不該將她們看成自己的母親嗎?更何況,我的生母一直在關心我,是她的果斷和犧牲,使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光明的前途。
我的禁忌消失了,我不僅可以彈所有母親節歌曲,我還能輕輕地唱,校長和老師們也跟著我唱,琴聲傳出了校園,山谷裡一定充滿了我的琴聲,在夕陽裡,小城的居民們一定會問,為什麼今天有人要彈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今天是母親節,這個塞滿車票的信封,使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怕過母親節了。
作者﹕李家同
橄欖樹
媽媽的喜歡
為了慶祝母親節
紀念我的母親 想起早年一首好聽的民謠 自己也唱過無數次
願祝福世上所有的母親喜樂安康
與你分享
當你聆聽或跟唱時
請勿忘記魏我們的母親禱告
為她們祝福
媽媽的喜歡: 作詞:啞歌 / 作曲:啞歌
真人演唱版
下面是卡拉OK版,沒有主旋律
歌詞:
小小時候 有好多喜歡 喜歡問山是怎麼綠的
喜歡問海是怎麼藍的 還有那星星是誰家的流螢
只有媽媽說傻娃娃 山是因為希望而綠了
海是因它的理想而深藍 星星是夜神最美麗的眼睛
長大後 我才明瞭 媽媽只有一個喜歡
喜歡她兒女能在愛中成長 茁壯有踏實的人生
這樣的喜歡是豐富的愛 遠綠過青山 深藍過海
小小時候 有好多喜歡 喜歡聽風是怎麼笑的
喜歡聽雨是怎麼哭的 還有白雲為何在天空流浪
只有媽媽說傻娃娃 風是因為你乖才笑的
雨是因為你愛鬧才哭了 白雲有藍天作最美麗的家
長大後 我才明瞭 媽媽只有一個喜歡
喜歡她兒女在困苦中堅強 喜樂勇於面對人生
這樣的喜歡是完全的愛 比春雨滋潤 較春風暖
長大後 我才明瞭 媽媽只有一個喜歡
喜歡她兒女能在愛中成長 茁壯有踏實的人生
這樣的喜歡是豐富的愛 遠綠過青山 深藍過海
遠綠過青山 深藍過海
遠綠過青山...深...藍...過...海
Saturday, May 9, 2009
使徒殉道史
主耶穌基督為成就神的救恩計劃,甘願捨身為全世界人 類贖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那些跟隨主的門徒,在他被捉拿之際,大多數都懼怕逃走。但在主耶穌流血贖罪的大愛激勵下,及復活升天的明証下,這些人不但到普 天下去傳福音,見証耶穌基督是神,其至為主犧牲,完成了把基督與基督教連結在一起的使命,就好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結出許多子粒來。
雖然聖經中並非詳載使徒們傳道和殉道的事跡,我們卻可在許多“經外作品”或教會遺傳中,追尋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十二使徒中除賣主的猶大自殺及約翰安然去世之外,其餘的使徒都喝下了主的苦杯,榮耀而勇敢為主捐驅,開殉道之先河。
一 雅各 (James)
西庇太的兒子,使徒約翰之兄;當時被稱為“大雅各 ”。在與主第一次相遇大約十七年後,這位緘默的使徒,成為教會的領袖。聖經記載︰“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徒12︰1-2)雅各就成了第一位殉道的使徒。相傳在他殉道之前,那些作假見証害他的人,見他喜樂盈溢,宛如英雄凱旋,毫無畏懼,乃深信真神基督必與他同在, 竟感動了一位審判官與他一同受死。
二 約翰 (John)
約翰在十字架下受耶穌特別付托,照顧母親馬利亞,可見他確是 主耶穌所愛的使徒。自從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約翰、彼得和主的肉身兄弟雅各三人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加二:9)。約翰所寫的五卷書信,皆被列入新約正 典裡。啟示錄就是他被充軍到拔摩海島之後,把所看到的異象記錄而成,後來成了在大逼迫中受苦的基督徒的安慰。教父耶柔米說,約翰從拔摩海島釋放出來後,在 以弗所傳道至離世。在他年老不能走動時,便由人抬到聚會之處去講道,每次均提及︰“小子們哪﹗你們要彼此相愛﹗”最後一次的講道,也是這兩句話,講完之 後,就在講台上安然離世。
三 彼得 (Peter)
本名西門巴約拿,後被耶穌改稱磯法 -- 即彼得。是安得烈的哥哥。彼得雖曾三次不認主,但他之被重視並未因此受影響。主復活後曾三次查問他愛主的心,並三次叮囑他︰“你喂養我的小羊。”有誰料到 他會從失敗中一躍成為五旬節時一百廿人的領袖?傳出教會史上最有活力的一篇講章(徒二章),感動數千人信主,因之建立教會。使徒中第一個神跡是彼得行的 (徒三1-4);他又是公會前的發言人(徒五27-41)。
彼得晚年竭力廣傳福音,因他熱切傳道的影響,許多人離棄偶 像,歸向真神。據說彼得在羅馬郊外“地下墳場”作為傳道之所,是為了避免羅馬政府的注意。後來羅馬暴君尼祿王,決意毀滅屬天的教會,逼迫神的僕人,就以大火焚城,諉過基督徒,捉拿彼得。彼得被處死前,曾對刑史作如此的要求︰“請把我倒過來釘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為我豎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樣受死。”
四 安得烈 (Andrew)
他是耶穌第一個呼召的門徒,隨即帶領哥哥彼得歸主。是他帶領 擁有五餅二魚的孩童見主,使五千人飽足;又帶領了幾位希臘人見主。因此,他被稱為領人歸主的傳道模範。當教會在耶路撒冷遭遇逼迫時,眾門徒都分散到各處去,這位加利利海的漁夫,成為七洋的航海家,到處傳福音。他最先到俄國南部地區,故有“到俄國去的宣教師”之稱。
亞該亞省的培特拉是安得烈最後的宣道站,也是他被釘死之地。相傳其十字架為“X”形,從此此形的十字架就為“聖安得烈十字架”。據古教父耶柔米說,安得烈在上十字架前,對群眾發表一篇頗長而剌激的言論,然後毫無懼色地殉道,使許多人相信耶穌是救主。
五 腓力 (Philip)
生於加利利湖畔的腓力帶領了拿但業信主,也和其他使徒一樣到國外傳道。據傳他在小亞細亞的希拉波立,帶領許多信奉蛇神的人信主;毀壞蛇神的偶像,遂觸怒官員與以迷信牟利的祭司,而將他下獄,施以酷刑,最後腓力被倒釘十字架而死。
六 巴多羅買 (Bartholomew)
有些解經家認為巴多羅買可能就是拿但業,因為在十二使徒的名 單中他常與腓力排列一起,又是腓力領他信主的。雖然聖經並未記載他的言行,但耶穌復活後在加利利海濱向七個門徒顯現時,拿但業也在內(約廿一:2)。巴多羅買是亞蘭文名字,而拿但業是希伯來文。
教會傳說他在猶太國外多處傳道和行神跡,並將馬太福音譯成多國語言。最後在亞美尼亞被異教徒棍打、釘十字架、再用刀殺死。
七 多馬 (Thomas)
又叫低土馬。人們往往稱他為“多疑的多馬”,正因他對主復活 采“非見不信”的態度(約廿四︰25)。但相傳後來他堅定不移的往帕提亞及印度傳福音、建立教會,在異教黑暗地區中,首次點燃基督信仰之火;結果他被異教 祭司以長矛剌死。後來,王后因多馬墳墓的泥土獲得病愈而信了主,國王也跟著信了。目前在印度不但有一些以多馬為名的教會,而且還可找到他不少遺跡。
八 達太 (Thaddaeus)
又名利拜烏或猶大(不是賣主的加略人猶大),是亞勒腓的兒子。據教會遺傳說他有多次乘船遠行宣道;教父耶柔米也說及達太曾到今日土耳其境內,國王押迦重病因獲達太醫愈而全國信主。他最後到波斯傳道,領多人歸主,致使當局不滿,將他釘十字架處決。
九 西門 (Simon)
在跟隨主之前他是奮銳黨黨員,是個狂熱的愛國分子;主張以武力使猶太脫離羅馬的專政統治,也是個嚴格謹守摩西律法的人。認識主後,他鬥爭的對象已不是羅馬,而是罪。相傳他除在猶太傳福音外,還到過非洲、美國;他主要的傳道地區是美索不達美亞。後來在波斯被異教徒所殺,有說是釘死在十字架上,也有說是被鋸成兩部分而死。
十 小雅各(James)
亞勒腓的兒子,可能身裁矮小或年紀比亞庇太的兒子雅各為小,故被稱為“小雅各”。是他將福音傳到埃及。據遺傳說,他是在基督徒受逼迫期間,被處鋸刑,身首分離。另有傳說他曾到波斯傳道,就在此殉道。因聖經上只記了他的名字,他經常被稱為“未受歌頌的聖者”。
十一 馬太 (Matthew)
又名利未,本是一個羅馬政府的稅吏,故受猶太同胞恨惡和鄙視。著有馬太福音,目的是向同胞傳福音。在世余年曾到中東各地、走遍非洲衣索比亞,創立教會,最後殉道於波斯。
十二 馬提亞 (Matthias)
耶穌升天後,眾使徒搖簽選出馬提亞來替補賣主的猶大的位置。相傳他在耶路撒冷先被人扔石頭,後斬首而死。
十三 保羅 (Paul)
原名掃羅,出生於富有的家庭,他曾受過高深教育,未信主前是 個謹守律法的法利賽人,所以激烈地攻擊教會,逼迫基督徒。顯然地,神將保羅的改變是教會史上一件關係重大的事。自從在大馬色的路上,與主相遇,神使他變為 最偉大的使徒、最深奧的神學家、最有說服力的護教者,也是最不折不撓的傳道士;他大概是教會史上最多才多藝的一個人。
他的傳道工作始於大馬色,以後足跡遍佈小亞細亞,甚至遠及歐 洲。他一邊傳福音、一邊建立教會,也不忘將神的全部真理教導信徒,與他們經常保持聯繫;他所寫的書信,占了新約聖經的五分之一。
保羅在基督教早期的宣教工 作中起一個重要作用︰首先,他使到當時的教會接納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工作;第二,他在羅馬書一至十一章中寫出了向外邦人傳福音的神學基礎;第三,他本身就是 最好的宣教士的模範,因而贏得了“外邦人的使徒”的稱號。
在傳福音的年月中,保羅經歷了疲乏、痛苦、飢渴、寒冷、赤身露體、毆打、監禁、石擊、船壞、海陸的危險。聖經最後記載他囚於羅馬,他以後是否出獄,學人們見解不一。據傳說,他是在羅馬城外,俄斯替亞道上被斬決,但其殉難之年已不可考。
十四 司提反 (Stephen)
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們,從門徒中選出來管理飯食的七位執事之一。聖經說到他滿有恩惠能力,在民間廣行神跡奇事,而惹怒猶太教的人,把他捉拿,誣告他毀壞律法,最後用石頭把他活活打死。司提反死前發表了一篇護教的演講,使他成為以後的基督教護教士的先驅。
十五 主耶穌的肉身弟弟雅各 (James)
基督從死裡復活之後,雅各才悔改信主,後來且在耶路撒冷的教 會任監督。第一次的教會會議,就是他當主席。他因有聖潔的生活而受人尊重,甚至在他的名字前冠以“公義的”形容詞。他常跪著為別人代禱,以致他雙膝結了一 層很濃的“老繭”。雅各引領了許多人歸向基督,因而惹起了大祭司的嫉恨,私下用石頭把他打死。
限於篇幅,使徒時代的教會人物,只摘述以上十數位眾所周知的名人。在這段教會大受逼迫的時局中,還有許多四散傳道的信徒受苦而死,卻未為人所知。然而他們的犧牲使福音滲透了羅馬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摘自網路資料
Thursday, May 7, 2009
Monday, May 4, 2009
呂洞賓真的被狗咬了嗎?
狗咬呂洞賓 ,不識好人心--呂洞賓真的被狗咬嗎?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別再誤以為呂洞賓真的被狗咬了 ,好嗎?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的傳說故事
傳說在蓬萊八仙裡有個呂洞賓,他原是讀書人,但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中舉,從此以後,他就再不讀書,而依靠祖輩留下的家產,會客訪友,遊山玩水,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
呂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好友叫苟杳,他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呂洞賓很是同情他,和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讀書,以後好有個出頭之日。
一天呂洞賓家裡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呂先生,我想把愚妹許配給苟杳,你看如何?」呂洞賓怕耽誤了苟杳的前程,連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後便動心了,就對呂洞賓表示同意這門親事。
呂洞賓說:「林家小姐貌美賢惠,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攔阻了,不過成親之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聽不禁一愣,但思前想後,還是咬牙答應了。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而苟杳卻無臉面見人,乾脆躲到一邊不見面。晚上,洞房裡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這時,呂洞賓闖進屋來,也不說話,只管坐到桌前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苦壞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連忙上前賠禮,林小姐只管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過來,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是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我。哥哥用心,可謂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說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待苟杳說明經過,夫妻兩個才雙雙歡喜起來,齊聲說道:「呂兄此恩,我們將來一定報答他!」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產,化成一堆灰燼。呂洞賓只好用殘留的破瓦爛磚搭了一間茅草屋,和妻小在裡面躲風避雨,日子十分艱難。夫妻倆商量,決定去找苟杳幫忙。呂洞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對呂洞賓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並熱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一連住了一個多月,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為他忘恩負義,一氣回了家。
呂洞賓回家一看,原來家裡蓋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剛要邁進家門,卻見大門兩旁貼著白紙,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驚,慌忙走進屋內,見屋內挺著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才輕輕叫了一聲娘子。娘子回頭一看,驚恐萬狀,顫顫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詫異,問:「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詳了好久,才認出真是呂洞賓說:「嚇死我了!」原來,呂洞賓走後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幫人抬著一口棺材進來了,他們說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
呂洞賓一聽,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戲。他走近棺材,氣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開兩半,只見裡面全是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寫道:「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看完信後如夢初醒,他苦笑了一聲:「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
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熱,這就是俗話常說的「 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因為「苟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了。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別再誤以為呂洞賓真的被狗咬了 ,好嗎?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的傳說故事
傳說在蓬萊八仙裡有個呂洞賓,他原是讀書人,但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中舉,從此以後,他就再不讀書,而依靠祖輩留下的家產,會客訪友,遊山玩水,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
呂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好友叫苟杳,他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呂洞賓很是同情他,和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讀書,以後好有個出頭之日。
一天呂洞賓家裡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才,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呂先生,我想把愚妹許配給苟杳,你看如何?」呂洞賓怕耽誤了苟杳的前程,連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後便動心了,就對呂洞賓表示同意這門親事。
呂洞賓說:「林家小姐貌美賢惠,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攔阻了,不過成親之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聽不禁一愣,但思前想後,還是咬牙答應了。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而苟杳卻無臉面見人,乾脆躲到一邊不見面。晚上,洞房裡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這時,呂洞賓闖進屋來,也不說話,只管坐到桌前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苦壞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連忙上前賠禮,林小姐只管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過來,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是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我。哥哥用心,可謂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說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待苟杳說明經過,夫妻兩個才雙雙歡喜起來,齊聲說道:「呂兄此恩,我們將來一定報答他!」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產,化成一堆灰燼。呂洞賓只好用殘留的破瓦爛磚搭了一間茅草屋,和妻小在裡面躲風避雨,日子十分艱難。夫妻倆商量,決定去找苟杳幫忙。呂洞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對呂洞賓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並熱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一連住了一個多月,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為他忘恩負義,一氣回了家。
呂洞賓回家一看,原來家裡蓋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剛要邁進家門,卻見大門兩旁貼著白紙,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驚,慌忙走進屋內,見屋內挺著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才輕輕叫了一聲娘子。娘子回頭一看,驚恐萬狀,顫顫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詫異,問:「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詳了好久,才認出真是呂洞賓說:「嚇死我了!」原來,呂洞賓走後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幫人抬著一口棺材進來了,他們說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
呂洞賓一聽,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戲。他走近棺材,氣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開兩半,只見裡面全是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寫道:「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看完信後如夢初醒,他苦笑了一聲:「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
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熱,這就是俗話常說的「 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 因為「苟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了。
來, 給我埋單!
[中國年度最佳故事]
作者 真利害! 祇寫了短短一頁紙,就將中國社會的整個結構生動寫出來,佩服!!!
今天是週末,我們高中同學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學聚會。 自從畢業後,好多同學都混得有模有樣,
我卻默默無聞,在一家工廠當製圖員,每月和丈夫一起靠著不多的收入共同撐著這個家。我本不打算去,
可禁不起同 學們的一片盛情,只好答應。
丈夫正在幫兒子復習功課,兒子就要上初中了,為了上一所好中學,這段時間丈夫沒少操心,東奔西走,
至今還沒著落呢。看了兒子一眼,我走出了家門。天安酒店是高級酒店,我走進包房的時候,同學們都已到齊。
還沒坐穩,一張張名片就飛了過來,一看一個個不是總經理就是帶長的,就連以前成績總是甩尾 的阿輝也當上
了派出所所長。
望著服務小姐端上眼花繚亂的菜肴,我真感歎自己孤陋寡聞,光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個月的收入了。
阿輝像宴席的主人一樣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時地為這個斟酒、為那個夾菜,嘴裏還說:只管吃,算我的。
大夥也沒任何拘束,一 輪接一輪地交杯把盞、海闊天空地閒聊。 酒足飯飽之後,天色已不早,此次聚會該結束了。
可究竟誰埋單,我看大夥好像都沒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這時候阿輝掏出手機,按了一串號碼,然後說: 小李,
今晚所裏掃黃抓到人沒有?哦!剛抓到———好!好! 隨便送一個到天安酒店來給我埋單。 說完,他得意地把
手機放進了口袋,一旁的同學跟著哄笑起來。十五分鐘不到,一個中年人就進來了,他看了帳單,不禁皺了皺眉頭,
看來他身上的現鈔也不足。
他隨即也拿出手機,撥了一串號碼,說:廖公嗎?我是馬校長呀!你兒子要轉學讀我們學校的事,我今天就給
你拍板定下來了……不過我今晚請朋友吃飯,你過來埋單好嗎?在天安酒店203包廂…… 二十分鐘後,
有人敲了敲包廂的門,門被打開了。當我見到戴著副高度近視眼鏡的丈夫站在門口時,我暈倒了。
本故事榮獲2006年度最佳故事情節獎,年度最讓人心酸故事獎,年度最佳搞笑短文獎,百姓評委會特別推薦獎。
——轉自網絡,作者不詳
作者 真利害! 祇寫了短短一頁紙,就將中國社會的整個結構生動寫出來,佩服!!!
今天是週末,我們高中同學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學聚會。 自從畢業後,好多同學都混得有模有樣,
我卻默默無聞,在一家工廠當製圖員,每月和丈夫一起靠著不多的收入共同撐著這個家。我本不打算去,
可禁不起同 學們的一片盛情,只好答應。
丈夫正在幫兒子復習功課,兒子就要上初中了,為了上一所好中學,這段時間丈夫沒少操心,東奔西走,
至今還沒著落呢。看了兒子一眼,我走出了家門。天安酒店是高級酒店,我走進包房的時候,同學們都已到齊。
還沒坐穩,一張張名片就飛了過來,一看一個個不是總經理就是帶長的,就連以前成績總是甩尾 的阿輝也當上
了派出所所長。
望著服務小姐端上眼花繚亂的菜肴,我真感歎自己孤陋寡聞,光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個月的收入了。
阿輝像宴席的主人一樣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時地為這個斟酒、為那個夾菜,嘴裏還說:只管吃,算我的。
大夥也沒任何拘束,一 輪接一輪地交杯把盞、海闊天空地閒聊。 酒足飯飽之後,天色已不早,此次聚會該結束了。
可究竟誰埋單,我看大夥好像都沒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這時候阿輝掏出手機,按了一串號碼,然後說: 小李,
今晚所裏掃黃抓到人沒有?哦!剛抓到———好!好! 隨便送一個到天安酒店來給我埋單。 說完,他得意地把
手機放進了口袋,一旁的同學跟著哄笑起來。十五分鐘不到,一個中年人就進來了,他看了帳單,不禁皺了皺眉頭,
看來他身上的現鈔也不足。
他隨即也拿出手機,撥了一串號碼,說:廖公嗎?我是馬校長呀!你兒子要轉學讀我們學校的事,我今天就給
你拍板定下來了……不過我今晚請朋友吃飯,你過來埋單好嗎?在天安酒店203包廂…… 二十分鐘後,
有人敲了敲包廂的門,門被打開了。當我見到戴著副高度近視眼鏡的丈夫站在門口時,我暈倒了。
本故事榮獲2006年度最佳故事情節獎,年度最讓人心酸故事獎,年度最佳搞笑短文獎,百姓評委會特別推薦獎。
——轉自網絡,作者不詳
博士和民工的區別
聯合利華公司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
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空心盒子,沒有裝入香皂。
總不能把空心盒子賣給顧客啊,
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公關小組,
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光探測等技術,
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廠方額手稱慶。
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
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
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
找了個小工來說:
「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滾蛋?。」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在生產線旁邊放了台風扇猛吹,空皂盒自然會被吹走。
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空心盒子,沒有裝入香皂。
總不能把空心盒子賣給顧客啊,
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公關小組,
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光探測等技術,
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廠方額手稱慶。
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
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
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
找了個小工來說:
「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滾蛋?。」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在生產線旁邊放了台風扇猛吹,空皂盒自然會被吹走。
禱告的手
德國著名畫家Albecht Durer有一幅名畫『禱告的手』,這幅畫的背後有一則愛與犧牲的故事。
十五世紀時,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裡,住了一個有十八個孩子的家庭。父親是一名冶金匠為了維持一家生計,他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
生活儘管窘迫逼人,然而這個家庭其中兩個孩子卻有一個同樣的夢想。他們是法蘭西斯和亞爾伯,兩人都希望可以發展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天份。不過他們也瞭解到父親無法在經濟上供他們兩到藝術學院讀書。
晚上,兩兄弟在床上討論一番後,得到一個結論:以擲銅板決定─勝方到藝術學院讀書,敗方則到礦場工作賺錢;四年後,在礦場工作的那一個再到藝術學院讀書,由學成畢業那一個賺錢支持。結果,弟弟亞爾伯勝出。
亞爾伯在藝術學院表現很突出,他的作品比教授的還要好。他畢業後,並沒有忘記他的承諾,立刻返回自己的村莊,尋找四年來一值在礦場工作,供他讀書的哥哥法蘭西斯。
他返回家鄉那一天,家人為他準備了盛宴,慶祝他學成歸來。席間,亞爾伯起立答謝法蘭西斯幾年來對他的支持『現在輪到你了,哥哥,我會全力支持你到藝術學院攻讀,實現你的夢想!』
親友目光都轉移到法蘭西斯身上,只見法蘭西斯兩行眼淚直流。他垂下頭,邊搖頭邊說:『不 ....不....』
他站起來,望著心愛的弟弟亞爾伯,握著他的手說:『看看我雙手,四年來在礦場工作,毀了我的手,關節動彈不得,現在我的手連舉杯為你慶賀也不可能,何況是揮動畫筆或雕刻刀呢?弟弟,太遲了....不過看到你能實現你的夢想,我十分高興。』
幾天後,亞爾伯不經意的看到法蘭西斯跪在地上,合起他那粗糙的手祈禱著:「主啊!我這雙手已無法讓我實現成為藝術家的夢想,願您將我的才華與能力加倍賜於我弟弟亞爾伯。」
原本對哥哥已十分感激的亞爾伯,見到這一幕立刻決定繪下哥哥的這一雙手。
時至四百五十年後的今天,亞爾伯‧丟勒的速寫、素描、水彩畫、木刻、銅刻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找到;不過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他的『禱告的手』。
摘自網路
Sunday, May 3, 2009
google 的其他功能
或許你不知道,google有許多的「特異功能」,非常好用,提供給你,希望你用得著。
• igoogle (www.google.com/ig) 让你挑选自己喜爱的内容(日历、天气、新闻、笑话、每日一词、名人名言、《圣经》引语等)放在搜索器下面的空白地带。
• google reader (www.reader.google.com) 将网路上浩瀚的资料,按你的兴趣归档,并每时每刻自动更新。
• google 感冒跟踪 (www.google.org/flutrends) 是感冒预警系统,告知你所在地区的流感情况。
• google 地图 (maps.google.com) 二维、三维地图及详细开车路綫。
• gmail labs 邮件设定:gmail.com settings labs 将你需要的功能开关打开。
• google 快速翻译 (www.translate.google.com) 有40种语言的互译。
• google 语音查号 (800-goog-411) 免拨号电话查询服务。
• google alerts (www.google.com/alerts) google 剪报服务。
• google 联想 (www.google.com/sets) 举一反三,帮您整合咨询。
• google 字典:在google 搜索器中写:“define:” ,后面加上要查找的字即可。
• 包裹跟踪:在google搜索器中打出FedEx 或 UPS 包裹追踪号码即可知道包裹下落。
• 黄页查号:在google搜索器中打:phonebook: 再附上公司名即可。
• Google sketchup 免费立体设计软体。sketchup.google.com
• Google 图书 google.books.com 上百万册图书搜索浏览。
本文摘自2/26/2009紐約時報
• igoogle (www.google.com/ig) 让你挑选自己喜爱的内容(日历、天气、新闻、笑话、每日一词、名人名言、《圣经》引语等)放在搜索器下面的空白地带。
• google reader (www.reader.google.com) 将网路上浩瀚的资料,按你的兴趣归档,并每时每刻自动更新。
• google 感冒跟踪 (www.google.org/flutrends) 是感冒预警系统,告知你所在地区的流感情况。
• google 地图 (maps.google.com) 二维、三维地图及详细开车路綫。
• gmail labs 邮件设定:gmail.com settings labs 将你需要的功能开关打开。
• google 快速翻译 (www.translate.google.com) 有40种语言的互译。
• google 语音查号 (800-goog-411) 免拨号电话查询服务。
• google alerts (www.google.com/alerts) google 剪报服务。
• google 联想 (www.google.com/sets) 举一反三,帮您整合咨询。
• google 字典:在google 搜索器中写:“define:” ,后面加上要查找的字即可。
• 包裹跟踪:在google搜索器中打出FedEx 或 UPS 包裹追踪号码即可知道包裹下落。
• 黄页查号:在google搜索器中打:phonebook: 再附上公司名即可。
• Google sketchup 免费立体设计软体。sketchup.google.com
• Google 图书 google.books.com 上百万册图书搜索浏览。
本文摘自2/26/2009紐約時報
Saturday, May 2, 2009
別跟自信過不去
自信和「我是誰」有絕對的關係,「我是誰」則和「歸屬感」、「價值感」、「能力感」這三感有關。這三種感覺是建構自信心的三根柱子。
「歸屬感」在群體中歸屬感讓人感覺被接納,被支持,有根的感覺,確定自己的定位,那是一種愛的感受,會形成「安全感」。比如說出身、背景會影響人,這是共所週知的事,這就是「歸屬感」作用之一,這就好像說,為什麼「章孝嚴」一定要認祖歸宗更改姓名為「蔣孝嚴」。愛神、愛人、愛己都是「歸屬感」的流露。
有「價值感」讓人感覺自己的重要性,是「自尊感」形成的元素,在「價值感」上被滿足的人,不會妄自菲薄,不會「用驕傲來彌補自身價值感的缺乏」,自然也就不會在意別人的品頭論足。這樣的人會尊重別人,但是不會自卑。心胸寬廣能容異己,不會忌妒,不屑爭強好勝,易原諒別人。其自我形象不易受傷害或貶抑。當自我價值被肯定後,人會比較容易正視自己的缺點,進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是有瑕疵的,然後能逐漸改善自己。
有「能力感」的人常認為自己是「可以的」,比較不會懼怕失敗,比較敢嘗試創新或接受挑戰,他們比較勇敢,堅持達成目標。有「能力感」的人往往能肩扛責任,也讓人委以重任。一旦發現缺點,他們往往立刻著手自我改善;因為他們認為「有能力」做到。
這三感只有在基督裡才能叫我們全然滿足,換句話說「唯有」在基督裡才能建構完全的「自信」。你若真心信主,我相信你的「自信心」必然增長!
位你守夜的牧人
更夫
================
我曾被教育體系打敗,以為自己是個處處不如人的孩子,多年後,經過各種歷練與波折,我才知道,「自信」,其實只是「別跟自己過不去」。
卡內基最近針對台灣一千四百多位中學生作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自己最缺乏什麼?最高的一項是「缺乏自信」,約有七○%的人,對自己沒信心。
如果今天的調查結果是如此,那麼當我還是青少年時,情況更嚴重。我曾被教育體系打敗,以為自己一生從此完了,然而意外地因為英文能力好,被送到美國念書受訓,我的自信心才漸漸回升。
在自信和自卑的交纏中受折磨
記得在一九六五年,我剛從美國受訓回來,有機會參加一個冬令營,參加的成員都是大學生。在淡水的山上,大家圍在營火旁聊天,我發現自己的見識、觀察和表達能力,都不比其他學生差,這是不是頗有自信之故?但是,當有人問我念哪個學校時,我講不出口,還故做神祕地說:「你猜!」沒想到他說:「不是念台大就是成大!」就這樣,當別的年輕人正在盡情享受青春年華時,我卻在自信和自卑的交纏中受折磨。
一直到中年以後,我到美國進修碩士課程,跟教授、同學們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更確定自己的程度不比他們差,甚至有些地方更好。有次教育學考試後,美國同學問我的成績,我說是A。問他,他不好意思地說是B。其實,那次考試全是申論題,學生必須洋洋灑灑寫出深刻的論點,才能得高分,我是個外國人,使用陌生的文字與語言作答,本來應該是很吃虧的,但是成績卻比美國學生更好,難怪同學會覺得不好意思。
從那一刻開始,分數對我再也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的自信恢復了。回憶過去,我們在青少年時期多半忙著準備升學,自信與否也建立在分數高低上面。於是,成績平平的人,自信要從哪裡來?就算成績再好,畢業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不會再有人關心你念什麼學校,那麼,你的自信又從何而來?
自信是什麼?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明,不過,卡內基有一位學員說得很好:「自信,就是不要跟自己過不去。」這句話形容得很貼切,沒自信的人常覺得別人看不起他。有些公司的高階主管,如果知道員工把公文先送給別人看再呈給他,就會拒絕批示,理由是:
「這太看不起我了,應該先送來給我批示。」
這是很可惜的事,特別是對主管或領導人來說,缺乏自信的影響更大,因為他可能因而用不到最好的人才。
辜濂淞曾說:「領導人不見得比別人聰明,可是他會用比他聰明的人。」這句話背後所展現的,就是自信。為什麼呢?因為,領導人若能聽從旁人的建議,就不怕大權旁落或被別人騎到頭上,當然會有很多人才願意幫他工作。如果領導人自信心不夠,只敢用跟他一樣能幹甚至能力差一點的人,那麼這家公司一定越來越糟糕。
你了解自己、愛自己嗎?
自信很強的人,有四種特質:
第一,了解自己。
一位美國紐約州的眾議員接受卡內基訓練後,記者問他感覺如何。這個議員低頭想了幾秒鐘,說道:「我比以前更了解自己。」每個人都認為很了解自己,但是
自信心比較強的時候,你會清楚看見以前疏忽的一面,怎麼說呢?以前多半只注意自己的缺點,一旦多了自信,自己的毛病似乎不見了,其實毛病不是憑空消失,而是因為你開始了解自己的優點何在。
第二,有自信的人比較喜歡自己。
聖經說的「愛人如己」,真是深富哲理。如果你喜歡自己三分,你也可以愛人三分,如果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你看別人也會一無是處。怪不得缺乏自信的人這麼難纏,他們一天到晚找別人麻煩,認為每個人都是負數。
自信的第三個特質,就是尊重自己。
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寶貴的自尊從何而來?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總是對自己說,世上沒有第二個黑幼龍,的確,世界上也沒有第二個你,所以你要有自尊,不要把自己看扁了。
第四,就是為自己作主。
自信的人為自己作決定、負責任,預先規劃未來,不必等別人告訴他怎麼做。
有自信就不必討好別人
大約二十年前,有一次我到嘉義演講,演講結束,有人從背後重重拍我的肩膀,我正納悶這個人怎麼如此粗手粗腳,回頭一看,是我當兵時的舊識。於是,兩人高興地去吃宵夜,聊起往事。
數年前,他有一次帶女朋友參加舞會,有個流氓硬要跟這位女孩跳舞,他想展現英雄本色,兩個人就打了起來。他被打倒在地,那流氓用皮鞋踢他,踢到他的臉變形,牙齒也掉了。他覺得此仇不報非君子,於是天天練空手道,終於成為黑帶高手,甚至有很多人找他學功夫,後來他乾脆開了家武術館。
講到這裡他停下來。我正覺得奇怪,他才接著說,他每次講到這裡,別人都會問:「你現在空手道練得這麼強了,有沒有去報仇?」他說,他現在去揍那個人,八成只用單手就夠了,但是聽了我的演講,他反過來要問我:「我現在已經是師父了,還開武術館,你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我卻不想去打他了?」
當時我還沒接觸卡內基訓練,也不知道答案,只不過聽得很過癮就是了。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是因為,他武術功夫這麼棒,自信已經很強,不需要回去打那個人來證明自己的強壯,不必討好別人,也不必意氣用事。的確,當人的自信心強到某個程度後,一定會帶來類似我這位朋友的改變。
人生最美好的事
奇妙的是,自信不會因為你看相關的書或聽了演講而增強。想增強自信,一定要克服恐懼。卡內基訓練並不是演講訓練,但是在課程中,會要求每一個人上台說話,克服對聽眾的恐懼。只要能克服台前、台上的恐懼,你的自信就會增強,更會蔓延、影響到其他層面。有懼高症的人,可以藉由跳傘克服這個恐懼,於是建立了自信。
這種自信也會正面影響到你對人、對事情的信心。
下面這個故事,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在新竹有個卡內基訓練的學員,是一家書店老闆的弟弟。他很喜歡吃檳榔,在書香氣息濃厚的書店中嚼檳榔,實在有點不得體,不過他一直戒不掉,據說檳榔價格高的時候,他大部分薪水都用來買檳榔。參加卡內基訓練後,他開始戒檳榔,過程非常痛苦。他說,早上起來想要刷牙,但是嘴巴、舌頭都黏在一起了,扳開一吐滿口都是血。即使如此,他還是奮力戒掉了。 這是為什麼呢?卡內基訓練根本不知道如何教學員戒檳榔,但是,因為自信心增強了,學員更喜歡自己、更了解人生的目標,也就生出極大的毅力來改掉多年的壞習慣。
原來,有了自信,會帶來這樣的效果。
大部份人都喜歡跟有自信的人在一起。像我這樣的年紀,當過老闆、職員、朋友、同事、父親、兒子、丈夫,經驗過各種人生角色,我最喜歡的老闆、最喜歡的朋友、同事或顧客,都是有自信的人。
有自信的老闆不喜歡唯唯諾諾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能提供不同的想法;他也不會喜歡傲慢的部屬,因為他們常惹是生非。員工最喜歡的老闆,也是有自信的老闆,因為他不需要用兇狠來維持權威;談戀愛時,我們也都喜歡有自信的伴侶,不會裝作很酷、不理人,也不會像哈巴狗一樣黏著你。
擁有自信,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因為,自信能幫助我們活出自己、實現自己。回首來時路,雖然我因為沒有自信而錯過某些美麗時光、美好事物,但我卻因為經歷過這種階段,在恢復自信後能抱持謙虛的心,時時感恩。
黑幼龍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