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8, 2009

洪予健牧師「崛起與挑戰」講座報導(上)- 淺談中國的基督教發展和知識分子的福音工作

由 中國福音會和中華福音神學交流促進協會舉辦的「中國的基督教信仰發展&知識分子的福音工作」講座,本年3月在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行。聚會的講員洪予健牧 師,以「崛起與挑戰」為題喚醒信徒:「不要以為我要講民族的崛起、大國的崛起;其實真正的崛起乃是神子民的崛起,是神的教會的崛起!」

洪牧師向現場一百六十位來賓講解中國教會所經歷的熬煉與挑戰,也希望大家從前人的各種軟弱和失敗中汲取教訓,尤應學習專一信靠神的引導和保守,而非信靠世人的帶領和應許。

以下內容為洪予健牧師訊息部分內容,摘錄自中國福音會的月訊73期報導:

一.非基督教化運動對基督教的各種抨擊
由於義和團之亂,基督徒遭到大規模的殘酷屠殺,吸引了普世基督教的注意力,也促使許多西方宣教士到中國,而使基督教在1901-1921年間有一段黃金發 展期。但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中國人從上到下幾乎都反對基督教,連中國左右兩翼知識份子也聯合抵制,使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受到最致命的打擊。

那些在黃金時期到中國的宣教士,雖然多達五千人,但因為是自由神學的背景,他們並沒有進到人群裡傳福音,不重視認罪悔改的佈道和奮興佈道,只著重辦教育或 在中學、大學裡擔任老師,欲藉此影響中國菁英,這是西方自由派一廂情願的樂觀思想。因為當「非基」運動出現,鼓動民族主義情緒「反帝」的左翼,加上崇尚科 學、反對迷信的右翼,就使基督教在中國知識界、教育界原已建立的影響力一落千丈。

當時的教會面對現代主義思潮衝擊,完全沒有因應能力,信徒沒有對神的啟示產生堅定的信心,教會沒有走「唯獨聖經」的路,中國教會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二.基督教自由派對「非基」運動的回應
自由神學派的代表人物,如趙紫宸、吳雷川、吳耀宗,他們想去掉基督教的洋教色彩,盡快讓它民族主義化(戴上一頂中國的帽子),以利基督教在中國成為主流。 這是因為自由派未把西方文化與基督信仰作好嚴謹的區分,才使這些人以為「基督教就是西化」,所以他們推動合一運動時,各差會都會在他們所建立的中國教會之 上冠上「中華」的頭銜,盡早自治自養自傳。這實在是人不信靠上帝的一種行為,因為教會是屬上帝的;教會以民族身份進行合一,不是神的心意。

很多重視中國文化的基督徒學者信主後只關心如何本色化(現在為討人喜歡而改講「中國特色」,例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很多人說「我有一顆中國心」, 像戴德生的名言:「我若有千條生命,絕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我若有一千英鎊,中國可以全部支取。」其實戴德生後面還有說「只留給基督」,但這最重要的一句 沒有被翻譯出來。

至於社會關懷,當然上帝要人作光作鹽、有實踐行動,但這是信仰彰顯出來的結果,而不該是動機和方法;如果重點不在建立教會、沒有進入民眾之中犧牲奉獻,而只是停留在各種社會運動的話,那麼這些非以教會作根基所興起的運動都會成為泡沬。

三.中國基督教自由派的末路與轉向

「中華基督教會」的自治、合一運動的困境:1. 經濟不能自立,組織不齊心。以為拿著「中華」的牌子就是為基督熱心、就是帶著聖靈感動的合一。最後的結局就是走向世俗化。2. 官僚的架構下,沒有真正能身負眾望的教會領袖。3. 本色神學遭到兩面不討好的困境。不信基督教的中國文化界人士無法接受「硬拉」的關係而抵制;而真正的基督徒則不能認同這種把世俗往信仰裡拉的方式。所以這 類雜誌和文章只能在少數人中有市場。4. 社會關懷運動失敗,例如「淀縣計劃」、「黎川計劃」最後不了了之。

四.受敬虔基要派影響的中國教會
西差會代表人物有戴德生、艾得理。中國教會的代表人物有宋尚節、計志文的悔改認罪和奮興佈道,影響巨大。宋尚節等人走遍各省及東南亞千百城市,帶領數十萬人信主。丁立美、趙君影、于力工的校園佈道;焦源濂、滕近輝、陳終道就是在當時全國大學生夏令會中蒙召獻身的。

倪析聲的地方教會發展迅速,是全國最大的本色化教會體系;他的救恩論沒問題,但人論和教會論卻走上偏差,至今仍造成敬虔基要派的一些困擾。王明道建立的教 會,以信仰純正、恨惡罪惡、活出基督的生命為重要持守,他認定自己的使命是像耶利米先知那樣,成為教會的「堅城、鐵柱、銅牆」,不論什麼壓力,他都是寧願 坐牢也要盡忠至死。與他一起被捕的袁相忱、林獻羔,出獄後也都成為家庭教會的堅城。

五.薪盡火傳──在神前的感恩與省思
我們擁有寶貴的屬靈遺產:只要人把信心建立在神的應許上,就一定會顯出能力來!例如宋尚節完全捨己、大膽斥責罪惡、堅持以「認罪悔改」為得救標誌的佈道路線,所結的果子是扎實的。

但是我們也有四件要小心警惕的事:

1. 要警惕自由派藉「三自」官方神學的建構捲土重來。例如丁光訓的「因愛稱義」的主張,驚醒許多對「三自」存有幻想、以為可以與其合一的人士,導致一大批信仰 敬虔者離開後,「三自」從此一蹶不振,只剩下官僚架構。此外,要辨明那些只搞學術研究和教育卻沒有教會的擔當、也不宣教、只圖創新的學者們所宣講的似是而 非的道理。

2. 反智使人輕視教義神學,這樣很難使有智慧的知識份子信主。這是中國傳統敬虔保守派的狹隘之處,應以愛心去校正他們。我們反對「社會福音」,但肯定教會的「文化使命」。

3. 倪柝聲的例子。他雖然是早期中國教會最具教導恩賜、最具行政組織能力的領袖,可惜他對正統的教義神學不重視,故而失去辨別的能力,使他在人觀的見解上偏離了普世教會的正統神學。

4. 對當今華人教會的靈恩運動現象,在早期中國教會已有跡象,但被宋尚節、賈玉銘、倪柝聲、王明道等知名教會領袖極力反對,故未成氣候。宋尚節佈道時,一些人又叫又跳的熱切禱告和醫病救人的情況,並不等於靈恩派。

靈恩派主要傾向是不注意解經工夫,而未把教導建立在聖經上,只重視經驗與體會,認為「那些」就是神又真又活的作為,而否定了一次交付的真道。靈恩派雖然沒 有在理論上反對,但卻讓聖經變成個人操練經驗的解釋,不是人去領受聖經,而是人拿聖經為自己背書,這是非常危險的傾向。

教會每一件事工都必須將根基建立在基督身上;缺乏純正福音的工作,都將白費工夫,歷史給我們看見,神的訓示具有絕對的準確性。「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 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稭,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 驗各人的工程怎樣。」(林前3:11-13)

基督日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