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8, 2009

洪予健牧師「崛起與挑戰」講座報導(下) 淺談中國的基督教發展和知識分子的福音工作

由中國福音會和中華福音神學交流促進協會舉辦的「中國的基督教信仰發展&知識分子的福音工作」講座,本年3月在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舉行。(見另稿:洪予健牧師「崛起與挑戰」講座報導上)

以下為洪予健牧師第二堂演講大綱,摘錄自中國福音會的月訊74期報導:




一.基督信仰在中國的歷史遭遇

第一次為景教在唐朝,由敘利亞基督教的聶斯托里派傳入中國,在唐武宗的「滅佛」政策中被扼殺。第二次為也里可溫教在元朝(也里可溫是希伯來文稱上帝 Elohim 的譯音),由元朝蒙古統治者中的一派帶入,隨著元朝被推翻而離開。第三次為天主教在明清之際,基督信仰與儒家文化首次真正照面、對話、衝撞。後因「禮儀之爭」,被康熙及其後代全面封殺。

第四次為基督教在晚清及中華民國,滿清戰敗後被迫接受傳揚基督教的合法性,後因挑起義和團「排洋滅教」的運動而衰敗。但基督教已在此期間得到第一個黃金時 期,不過在「五四」運動後遭到「非基」運動打擊,此後便失去影響中國社會與文化的主動權,直到中共建政,將西方宣教士統統趕走,另外組建官方「三自」教 會,然後在文革期間被關閉。中國信徒經常在「作基督徒」與「作中國人」之間掙扎不已。

歷史上的中國人對基督教有幾種反應:(1)勢不兩立派,認為基督教是洋教,多一個基督徒就少一個中國人;基督教是落伍、迷信,信科學就不能信基督,信共產 主義就不能信基督。(2)兩者互補派,基督真理與中國文化相得益彰、兩不相礙;可以讓基督教中國化或民間宗教化。(3)聖俗兩分派,分別為聖,有傳福音、 拯救靈魂和建立教會的負擔,但卻自外於中國社會主流的進程,未倡導基督徒的文化使命。

二.中國人特殊的民族身份感的由來

優越感:(1)來自源遠流長的五千年華夏文明,其間雖被蠻夷數度征服,但強勢的華夏文明反而令蠻夷歸化;外來的佛教被中國化之後得以廣傳,而伊斯蘭教只能 影響少數民族。(2)自成一格的象形文字體系,形成中華文化的獨特風貌;孔孟、老莊、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宋明理學、四大發明留給國人豐富燦爛的文化遺產。(3)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華人移民遍佈全球;如今藉著經濟起飛,更成為世界工廠和最多製成品的輸出國。

屈辱感: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擴疆拓土最顯赫的清朝,每次與西方或日本兵戎相見,每戰必敗的原因為器物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因此產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

中共崛起與掌權的民族心理因素:(1)藉著蘇俄革命的輸出,得著一條可以超越西方的捷徑。(2)毛澤東找到一條將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 合的道路,而確立了黨領袖地位。(3)中共藉抗日戰爭而壯大──在「民族救亡」運動號召下,大批青年學生、知識份子奔赴延安支援。(4)中共的勝利──藉 著廣泛的反帝、反封建統一戰線,鼓動扭曲的民族主義,掌握了此時中國人最渴望「擺脫落後、重現強大」的心理因素而得以成功。

中共建政後的合法性基礎:使人民相信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中國出頭。
(1)毛澤東的建國宣告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了超英趕美 作世界經濟的頭,而造成大躍進的狂熱
(2)打倒「帝修反」。毛澤東的中國是要作世界共產主義的頭。
(3)江澤民自我宣稱,其永遠執政的合法性在於「三個代表」。
(4)愛國「憤青」現象的由 來。在全國進行「為國爭光」教育,藉著統一的教材和宣傳導向,扭曲了歷史、扭曲人民對外部世界的看法;並宣揚「落後就要挨打」的叢林法則。以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強大,而非公民的人權、自由和尊嚴程度的提高,作為國家自豪的來源。導致中國人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隔閡、冷漠、官民對立和家庭解體。

三.基督教以嶄新的面目重現當今中國
外部可見的原因:
(1)文革後,許多堅守信仰而坐監的傳道人和信徒被釋放回鄉,使福音首先在農村地區悄然復興起來;而三自教會也重新恢復,使城市居民感受 到基督教的存在。
(2)改革開放後進入中國的西方基督徒專業人士,將福音帶進中國。
(3)許多出國人員在海外信主後重返家園。
(4)來自海外華人教會及西人宣教機構的差遣及培訓事工影響。
(5)靠網絡流通信息。

從數量上及分佈情形看:從原來的基督徒人數九十六萬增加到八千萬以上。從青年到老年,從農村到城市的各種行業、各種階級,從目不識丁到學富五車,從老板到雇工,從民間到政府,從黨外到黨內,都有為數眾多的基督徒。前《時代周刊》記者 David Aikman 說:「中國在五十年內將成為世界上基督徒最多的國家!」

四.基督福音第五波──中華歸主最佳契機
福音是如何藉著一個國家、民族所經歷的特別時刻,進入國家生活的中心?
(1)從聖經看以色列民族的悔改。
(2)從教會歷史看英國的大復興,因而避免了法國 革命的風暴;美國的清教徒移民,使美國得著豐厚的信仰遺產;福音使韓國成為亞洲基督徒比例最高、派遣海外宣教人數僅次於美國的國家。
(3)孔孟之道、愛國 主義、馬列主義、科學主義的大牆陸續倒下,使後現代主義興起,精英學子大批信主;而世俗主義終究不能填滿心靈空虛,將難成大牆。

第五波的福音在中國,有三個特點
(1)官方的反基督教意識形態破產,民間對基督教的印象普遍好轉。
(2)經濟模式多元化,使基督教的傳播易獲得經濟資源。
(3)中共現處在後共產主義執政合法性危機期,故而決定了政府對基督教的基本態度──既不能全面封殺,又不願見到基督教力量壯大。

神在兩方面為中國教會預備做預備
(1)藉著堅守信仰的王明道、袁相忱等前輩傳道人所遭受的磨難,預備了家庭教會千千萬萬的信徒和領袖,更彰顯了上帝真理必勝過逼迫的榮耀。
(2)神也興起如唐崇榮、王永信、趙天恩等新一代領袖,使他們在神學真理的根基、傳福音的熱心、文化使命的承擔上,也為海內外眾華人教會和傳道人開出了新方向。
 
五.認識福音在當今中國的社會意義
中國廣大的基督徒將真正明白:
(1)人最高的讚美、最大的敬虔與感謝以及盡忠的對象,只能是那位自有永有的三一真神,而使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完全被打破。家庭教會將為中國獨立的公民社會的形成,起很好的推動作用。

(2)人犯罪,沒有哪一個是例外可逃脫的,也不可能靠著自己建功立業進入天堂。得救完全是神的憐憫與恩典。當基督徒肯定自己首要身份是神的兒女時,中國人 才可能擺脫傳統文化帶來的主奴關係、階級差別和共產意識形態所留下的鬥爭文化,並有助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差別而造成的歧視,建立人人平等的精神。

(3)婚姻是由神的祝福而來,丈夫是妻子的頭,從而負起帶領全家、教養敬虔後代的責任,再構成教會、社會、國家的文明根基。今日中國面臨孝道淪喪、離婚率急升、家庭瓦解、子女缺乏健全教育、社會救援不足等危機。

(4)人要過以神為樂的生活,不能讓金錢、名利、地位、權力、享受成為人生目標,否則,為此目的而產生的虛謊、嫉妒、仇恨、爭競,就會捆綁人。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恩賜、能力做榮神益人的事,並無貴賤之分;誠實、節制、勇敢、謙卑、柔和、勤勞的人,是神看為寶貴的。

如果基督徒帶著傳福音與更新文化的使命,以注重群體建造的方式,開拓其自由發展的空間,將會在以上幾方面大大改變未來中國的風貌。求上帝施恩帶領!


洪予健牧師
news@gospelherald.ca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