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0, 2009
正面思考力
正面思考的人
他凡事往好處想
他凡事總有盼望
當大腦傳遞出正面的信息時
全身就會積極的發揮出潛能
成功率自然高出許多
如果你練就這一招
保你一生受用無窮
很簡單
就從現在起開始練吧!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今天聽到中廣的廣播,
來賓正在分享最近與孩子互動的遊戲…「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現,口袋裡的十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一百元…」
父親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後剛始下起大雨,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
媽媽問孩子:「很用功的準備段考後,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是聯考…」
一邊聽著廣播一邊覺得這個遊戲很有趣,凡事往好處想,整個心情就變的不一樣了,
還記得有個故事,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因此而生病了。
牧師來探病時問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
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
女孩回答:「當然不會。」
牧師又說:「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錶之後,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甚至還陪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
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 說:「對!!我拒絕繼續損失下去,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錶。」
請問,如果你失戀了,賠了夫人又折兵怎麼辦? 如何思考?
你可以說:「感謝上帝,還好不是已經結了婚;相信上帝要賜一個更好的給我!也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對象!」
人生嘛!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更是有挑戰性的,輸了又何妨。只要真真切切地為自己而活,這才叫做真正的《生命》。
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肯接受事實重新開始以致越輸越多,終至不可收拾。
如果已輸了,請記得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少輸為贏」。
請趕快為自己訂製一個停損點吧!
父親的愛
李潘燕譯
瓶子裡的銅板=父親的犧牲,兒子的蒙福。十字架的寶血=耶穌的大愛,我們的蒙恩。
自曉竣有記憶已來,那罐酸黃瓜寬口瓶子就擺在他父母臥房梳妝台旁邊的地上。每 當爸爸準備上床前,一定把褲袋裡的銅板掏出來,丟入酸黃瓜瓶子裡。曉竣常常會 趴在地板上酸黃瓜瓶子前,欽羨地觀賞當陽光照射過臥室窗戶時,那圓圓的銅幣和 銀幣閃閃發光,活像海盜們的寶藏一樣。
當酸黃瓜瓶子裝滿了銅板,送到銀行去之前,爸爸會坐在廚房的桌邊,將銅板取出, 捲成一筒筒。送銅板去銀行在他們家是大事一樁。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將它裝在一個 牛皮紙盒裡,放在爸爸那部老爺卡車裡。每次車子駛往銀行的路上,爸爸都會充滿 希望地看著他說:「兒子啊,這些錢將幫助你遠遠離開紡織廠的粗重工作,不再住 在這個老舊的小鎮,你將來一定會比老爸有出息!」
每次當爸爸將一筒筒的硬幣拿出,交給銀行行員的時候,一定會驕傲地微笑:「這 是我兒子的大學基金,他將來可不會像我一樣,一生都在紡織廠工作呢。」
每次存完錢後,父子倆都會去吃冰淇淋慶祝一下,曉竣總是點他最愛的巧克力甜筒。 當店員找了銅板給爸爸後,他會將手心裡的銅板給曉竣看,說:「回家後,我們還 要繼續將銅板投入空瓶裡哦。」
爸爸經常讓他投第一枚硬幣進去,然後相視一笑,爸爸會說:「你將以這些、五分、 一角,二角五分的硬幣進入大學之門。我保證,上帝一定能幫助你唸完大學。」
的確,那時不論家境多麼拮据,爸爸總是不斷地將硬幣投入那瓶子裡。甚至有一年 夏天,爸爸被紡織廠解僱,餐桌上媽媽只得常常讓他們吃乾豆子,但爸媽決不從那 瓶子中取出一分一毫。相反地,當爸爸瞧著曉竣將蕃茄醬倒在乾豆上,纔勉強下嚥時,更增強了他要將曉 竣帶出這種境遇的決心。他總是說:「兒子啊,當你完成了大學教育,就再也不需 要吃這種豆子了。」
一年年過去了,曉竣終於大學畢業,在鄰鎮找到一個工作。有一次,回去探望父母, 在他們臥房用電話時,發現那酸黃瓜瓶子不見了 。可能是它已經完成任務,所以被移到別處去了。在梳妝台旁邊沒看到那瓶子,他 心裡有些悵然若失。爸爸不是一個多言的人,他很少向曉竣說教,也沒有以話語訓 勉他「決心」,「堅持到底」和「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課。但那酸黃瓜瓶子 已經活生生地將這些教訓刻劃在曉竣的心懷裡了。
當他結婚後,和妻子淑珊聊起年少時的故事。將那不起眼的酸黃瓜瓶子在他年少生命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如何使他能夠完成大學教育,如何顯示父親對他的愛和期望,都描述給她聽。
女兒小潔出生後的第一個聖誕節,曉峻夫婦帶著女兒回父母家一起共渡。晚餐後,父母一起坐在沙發上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不久,小潔開始吵鬧,淑珊從父親手中抱走她,心想她大概尿布濕了,進入父母臥 房幫她換尿布。當淑珊回到客廳,眼角似乎有點濕潤。她將小潔交回給父親抱,便拉著曉峻到臥室去,「你看!」她指著梳妝台旁邊的地上。令曉峻大為驚訝的,那罐酸黃瓜瓶子,好像從未被移動過一般,仍好端端地立在那兒,底下也已裝了好些硬幣。
他走到那瓶子前,伸手進褲袋裡將所有的硬幣掏出來,以非常神聖的神情,投入那瓶子裡。這時父親也抱著小潔靜悄悄地進了臥室,父子四眼對望,都說不出話來,但他知道父親心裡的感覺和他是完全一樣的。 (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瓶子裡的銅板=父親的犧牲,兒子的蒙福。十字架的寶血=耶穌的大愛,我們的蒙恩。
自曉竣有記憶已來,那罐酸黃瓜寬口瓶子就擺在他父母臥房梳妝台旁邊的地上。每 當爸爸準備上床前,一定把褲袋裡的銅板掏出來,丟入酸黃瓜瓶子裡。曉竣常常會 趴在地板上酸黃瓜瓶子前,欽羨地觀賞當陽光照射過臥室窗戶時,那圓圓的銅幣和 銀幣閃閃發光,活像海盜們的寶藏一樣。
當酸黃瓜瓶子裝滿了銅板,送到銀行去之前,爸爸會坐在廚房的桌邊,將銅板取出, 捲成一筒筒。送銅板去銀行在他們家是大事一樁。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將它裝在一個 牛皮紙盒裡,放在爸爸那部老爺卡車裡。每次車子駛往銀行的路上,爸爸都會充滿 希望地看著他說:「兒子啊,這些錢將幫助你遠遠離開紡織廠的粗重工作,不再住 在這個老舊的小鎮,你將來一定會比老爸有出息!」
每次當爸爸將一筒筒的硬幣拿出,交給銀行行員的時候,一定會驕傲地微笑:「這 是我兒子的大學基金,他將來可不會像我一樣,一生都在紡織廠工作呢。」
每次存完錢後,父子倆都會去吃冰淇淋慶祝一下,曉竣總是點他最愛的巧克力甜筒。 當店員找了銅板給爸爸後,他會將手心裡的銅板給曉竣看,說:「回家後,我們還 要繼續將銅板投入空瓶裡哦。」
爸爸經常讓他投第一枚硬幣進去,然後相視一笑,爸爸會說:「你將以這些、五分、 一角,二角五分的硬幣進入大學之門。我保證,上帝一定能幫助你唸完大學。」
的確,那時不論家境多麼拮据,爸爸總是不斷地將硬幣投入那瓶子裡。甚至有一年 夏天,爸爸被紡織廠解僱,餐桌上媽媽只得常常讓他們吃乾豆子,但爸媽決不從那 瓶子中取出一分一毫。相反地,當爸爸瞧著曉竣將蕃茄醬倒在乾豆上,纔勉強下嚥時,更增強了他要將曉 竣帶出這種境遇的決心。他總是說:「兒子啊,當你完成了大學教育,就再也不需 要吃這種豆子了。」
一年年過去了,曉竣終於大學畢業,在鄰鎮找到一個工作。有一次,回去探望父母, 在他們臥房用電話時,發現那酸黃瓜瓶子不見了 。可能是它已經完成任務,所以被移到別處去了。在梳妝台旁邊沒看到那瓶子,他 心裡有些悵然若失。爸爸不是一個多言的人,他很少向曉竣說教,也沒有以話語訓 勉他「決心」,「堅持到底」和「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課。但那酸黃瓜瓶子 已經活生生地將這些教訓刻劃在曉竣的心懷裡了。
當他結婚後,和妻子淑珊聊起年少時的故事。將那不起眼的酸黃瓜瓶子在他年少生命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如何使他能夠完成大學教育,如何顯示父親對他的愛和期望,都描述給她聽。
女兒小潔出生後的第一個聖誕節,曉峻夫婦帶著女兒回父母家一起共渡。晚餐後,父母一起坐在沙發上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不久,小潔開始吵鬧,淑珊從父親手中抱走她,心想她大概尿布濕了,進入父母臥 房幫她換尿布。當淑珊回到客廳,眼角似乎有點濕潤。她將小潔交回給父親抱,便拉著曉峻到臥室去,「你看!」她指著梳妝台旁邊的地上。令曉峻大為驚訝的,那罐酸黃瓜瓶子,好像從未被移動過一般,仍好端端地立在那兒,底下也已裝了好些硬幣。
他走到那瓶子前,伸手進褲袋裡將所有的硬幣掏出來,以非常神聖的神情,投入那瓶子裡。這時父親也抱著小潔靜悄悄地進了臥室,父子四眼對望,都說不出話來,但他知道父親心裡的感覺和他是完全一樣的。 (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半個屁股
這是一個不錯的概念,與大家分享,
但是請留意「態度」與「標準」的問題。
我承認,凡事我們都應當盡力而為;在盡完力之後,要留意的是「完美主義」的陷阱。
所有現代的教育系統都訓練我們左腦,左腦代表理性邏輯系統;卻缺少右腦的功能(創意超理性)的平衡。
至於盡力與完美之間的平衡點如何設立,則求上帝賜你智慧了;也請留意看這個網站,以後將有系列的分享會刊載。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如郭台銘所言:魔鬼都藏在細節中, 要成功、完美首重注意細節
王文華
剛到史丹佛念書時,發現教室的設計很特別:劇場式階梯、馬蹄型桌子,坐下來,看到桌上有一條長長的細縫。
白蟻蛀的嗎?怎麼可能這麼整齊!「這是插名牌的!」同學告訴我。註冊時,教務處發給你一張橫式長方形厚紙卡,上面寫著「王文華」三個字。上課時你要把名牌插進細縫,好讓老師看清楚你的名字,方便點你發言。階梯式教室、馬蹄型桌子,都是為了讓老師同學看到彼此,討論時容易產生火花。
學期中,我把學校發給我的名牌搞掉了,自己做了一個,插進細縫中。下課後老師跟我說:「我看不清楚你的名字。」「為什麼?」「因為你做的名牌,名字和紙張底部之間的留白不夠,插進有深度的縫隙,一半名字都塞進縫隙裡。」我拿出名牌,果然是這樣,「你應該叫教務處幫你重做,他們做的名牌都是精密量過的,插進細縫中剛剛好。」老師臨走前一語雙關地說:「把你那張half-assed的名牌丟了吧,那張名牌只讓我們看到一半的你。」
當時我聽不懂「half-assed」(直譯:半個屁股)是什麼意思。去查字典,上面寫著「凡事只做一半,不注細節。」沒錯,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個大而化之、半個屁股的人。好的學校,連學生名牌上名字和頁緣之間的距離都斤斤計較,而過去的我,只會嘲笑這樣的人龜毛。
史丹佛第一年暑假,我和一位帶著兩歲小孩的朋友去拜訪在蘋果電腦工作的學長。在員工餐廳吃午餐,朋友抱著小孩,吃不到兩口。學長走到角落,拿來一張兒童椅。「你們的員工餐廳還有兒童椅?」「當然啊!雖然很少員工會把小孩帶到公司,但我們總要預防那種『萬一』!」
畢業開始工作後,常常出差。有一次我坐新航的長程飛機。第一餐結束後,機艙的燈變暗。空服員問我要不要睡覺,我說要。於是她把一張貼紙貼在我的椅子上,上面寫著客人要休息,下次餐飲不要打擾。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會拍醒你,問你要不要用餐,你說不要,但被吵醒後再也睡不著。新航用一張貼紙,兩全其美地解決問題。
這些年來,我發現成功的人和公司,屁股都很完整。不論大事小事,他們總能做到滴水不漏。
他們不靠革命性的創意,因為革命性的創意可遇不可求。他們有耐心和能力把例行公事做到完美,和二流之間的差別就在細節。
我永遠記得史丹佛的細縫、蘋果的兒童椅,和新航的貼紙。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細緻和體貼,一種成本很小、容易做到,卻是大家最不屑一顧的美德。所以,就叫我龜毛吧!因為我終於醒悟到工作和愛情路上的顛跛,都是因為我行走時少了半邊屁股。
急事, 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什麼也不用多說!嘿嘿 發生過的事,...也沒啥好說的
Sunday, March 29, 2009
浪子回頭--歸家的故事
【更夫註:林布蘭•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封底文
半瞎、面露慈憐的父親,伸出手,堅定溫柔地擁著滄桑、衣衫襤褸的小兒子;一旁站著的是雙手拘謹交叉胸前、神色懷疑不悅的大兒子。畫家林布蘭讓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鮮明生動的躍上畫布。
經過一百年,作家盧雲與畫偶然相遇,開啟了漫漫的心靈之旅。到底誰是真正的浪子?是揮霍浪 蕩的小兒子?是懷怨生氣的大兒子?是你﹝妳﹞?抑是我?到底人心靈深處真正渴望的是什麼?人如何能歸回真正的屬靈天家,與天父同享歡喜快樂?
在本書中,盧雲說不論大兒子或小兒子,回到屬靈天家的惟一途徑,也是天父對我們每個人的期許:「成為父親﹝或成為母親﹞:擁有天父的慈愛心腸,像祂一樣完全」。就讓我們進入「浪子」的世界,一起尋回歸家的路。
自序 :與一幅畫的因緣際會
一張複製畫
當年看到一幅掛畫,是林布蘭(Rembrandt)的「浪子回頭」的特寫。誰知這看似微不 足道的際會,竟然設定了一場漫漫的屬靈探索;使我對自己的服事有了新的認識,也給我新的力量,活出我的使命。這場探索的核心是:一幅十七世紀的畫作與其畫 家,初世紀的一則比喻與其作者,還有一個尋索生命意義的二十世紀人。
故事開始於一九八三年,法國車斯里村(Trosly)的秋天。我當時有幾個月時間在一個叫「方舟」的團體,那裡是智障人士的希望之家;由一位加拿大人范尼雲(Jean Vanier)創立。車斯里,只是遍佈世界的九十處方舟團體之一。
有一天去「方舟」的資料中心,看朋友藍德蓮。兩人聊天的時候,我無意間看見門上的一張大海 報。上面有個老人身著紅袍,溫柔地碰觸著跪在身前衣衫襤褸的孩子。我看得竟放不下眼;兩個人物的親暱,紅袍的溫暖,男孩衣袍呈顯金黃,還有包圍著兩人的深邃光芒牽引著我。但最令我戀棧的是人物的手——老人的手——觸摸男孩的肩膀,也觸及我心中從未被人觸及的角落。
猛然發覺自己並沒有在聽德蓮說話,就對她說:「跟我講講這張畫吧。」德蓮答道:「那個啊, 是林布蘭『浪子回頭』的複製海報。你喜歡嗎?」我還盯著看,良久才喃喃地說:「好美,但不只是美……看得你又想哭又想笑。……我說不出感覺,可是心卻抽痛。」德蓮說:「或許你該自己有一張。在巴黎可以買得到。」
「沒錯,」我說:「我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張。」
第一次看見「浪子回頭」這幅畫,我剛結束在美國六週之久的巡迴演講,呼籲教會團體盡其所能 停止中美洲內戰。我筋疲力竭,累得半死,幾乎都走不動了;我焦躁、孤單、煩亂、心靈貧乏。巡迴當中,我覺得自己是為公義、和平奮戰的勇士,無懼地面對黑暗。可是結束後,我覺得自己像個柔弱的孩子,只想爬回母親的膝上哭一場。喝采、咒罵的群眾一離開,我立即體會到絕然淒涼;當時若有什麼引誘讓我情緒、身體 得歇息,我一定輕易中計。
我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德蓮的辦公室門上初見林布蘭的「浪子回頭」;心頭不禁狂跳。漫長的拋頭露面之後,父子的輕柔擁抱表達了我當時渴望的一切。我就是那旅途勞頓的兒子,只想被父親抱一抱;我在尋找安全無虞的家。回家的兒子就是我,我只想作那回家的兒子。我處處遷徙已久:爭論、懇求、警誡、勸慰。如今,我只渴想有個地方安然憩息,有歸屬、回家的感覺。
那以後發生了很多事。即使我已不極度疲乏,重回講學、旅遊的生活,林布蘭描繪的擁抱已經雋刻於心靈,遠非任何情感的辭彙能形容。這幅畫把我帶到生命的深處,遠超乎生活忙碌的起起伏伏,也代表了人心不止息的想望:渴盼落定行腳、安然無虞,並且有 個長久的家。忙著與多人周旋,處理多種問題,在多處都是要角,居此之際,浪子重回家園的念頭一直留在心裡,在我的屬靈生命越來越見分量。由林布蘭的畫作引發,想要有個長遠的家;這種想望越來越深,越來越強,使得畫家竟成為我可靠的同伴與嚮導。
從初見林布蘭的海報兩年後,我辭了哈佛大學的教職,回到車斯理的「方舟」,住了整整一年。 這次,是要決定我是否要受召在「方舟」與智障的人一同生活。那轉變的一年裡,尤其覺得與林布蘭的「浪子回頭」格外親近。我到底是在尋找一個家!而這位荷蘭同胞(譯註:林布蘭是荷蘭人),成了我特別的友伴。那年結束前,我已決定以「方舟」為我的新家,加入它在多倫多的組織「黎明之家」。
畫作
就在我準備離開車斯里前,友人馬伯璧與妻子邀我到蘇聯旅遊。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可以看到那幅畫了。」從我迷上這幅名作,就知道原畫由凱瑟琳大帝於一七六六年收藏在聖彼得堡的隱士園藝術館。革命後該城改名為列寧格勒,最近又恢復原名稱。那幅畫還在原處;從沒夢想過這麼快就有機會親得一見。我當然很想擁有第一手資料,去認識這個影響我的思想、情感、感受甚深的國家;但是想到能有機會坐在顯露了我心中渴望的畫作前一探究竟,欲睹蘇聯真貌的期盼就一點也不足為道了。
從啟程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長遠以「方舟」為家的決定,與蘇聯之旅有密切的關聯——這個關聯,我敢確定就是林布蘭的「浪子回頭」。我隱約覺得親睹這幅畫,能讓自己經歷前所未有的重返家園的奧妙。
筋疲力竭地講完學回到一處安歇的地方,就是回家;離開老師、學生的世界,住進為智障人士成 立的團體,就是回家;到一個用高牆森嚴的守衛將自己與世界孤立的國家,與她的人民見面,也可說是一種回家的樣式。除此以外,也超乎此;「回家」於我是步步走向展臂等待我、想要永遠的懷抱我的祂。
我知道林布蘭深深了解這靈裡的重返家園。我知道,當林布蘭畫浪子回頭時,他的生活經歷,一定使他深深明白了何為真正、永久的家。我覺得如果進入林布蘭描繪的父與子、神與人、憐恤與痛苦的愛中,我就能識透生與死。我隱然盼望,有朝一日藉著這幅畫作能道盡我對愛的觀感。
人在聖彼得堡是一回事;有機會在隱士園靜靜揣想「浪子回頭」又是另一回事。待我看見等著進博物管的人潮,不由得焦急起來。我怎能看到最想看的那幅畫?而又能看多久呢?
還好,我的憂慮得以解脫。我們在聖彼得堡的正式行程結束後,伯壁的母親馬蘇珊女士 (Suzanne Massie)那時住在該地,邀我們到她的家住幾天。馬女士是俄國文化、藝術的專家。她的著作《黃鵬之境》(The Land of the Firebird),對這次旅遊的事前準備助益匪淺。我問她:「我到底怎麼能就近觀賞『浪子回頭』呢?」她說:「盧雲,別著急。我一定會讓你看到你心愛的作品,而且讓你看個夠。」
在聖彼得堡的第二天,馬女士給了我一個電話號碼,說:「這是我的好朋友艾力士?布連茲夫的電話。找他,他會幫忙你看到你的『浪子回頭』。」我立刻打電話,艾力士以略帶口音的英文一口答應,約我在非觀光客入口的側門見面。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星期六,下午兩點半,我沿著涅瓦河,經過隱士園的正門,找到艾 力士指示我的門口。有位坐在一張大桌前的人,讓我打電話找艾力士。不多久,他出來迎接,態度極其和善。
他帶我穿過華麗的長廊,優雅的階梯,到了觀光客遊覽不到的角落。那是個天花板很高的長形房間,看起來像以前的畫家工作室;四處堆放著畫作。中間有幾張大桌子與椅子,堆滿了東西和紙張。我們坐了不一會兒,就看出艾力士是修復部門的主管。他極其和善,並且對於我想要花時間看林布蘭的作品深感興趣;只要我需要,他都願意幫忙。他立刻帶我去看「浪子回頭」,並且告 訴守衛不要打擾我,讓我在那裡。
我來了;正對著三年來朝思暮想的畫作,深受其華嚴之美震懾。它的尺寸比實物大;豐潤的紅 色,棕色,黃色;陰暗的後景,亮麗的前景,尤有甚者,所有的光亮環抱著父子二人,四周又有四個神秘的旁觀者,這一切都遠出乎我意料。我曾想過,原作品是否會叫我失望;事實正好相反。這幅畫的高華與丰采似乎使周遭的每樣東西退居幕後,也完全的擒獲了我。來到這裡,的確是回到家了。
很多觀光團隨著導遊快速地來去;我坐在畫前的一張紅絨椅,就這麼看。現在看的是真品!不僅有父親擁抱著歸家的兒子,還有大兒子與其他三個人物;這是張巨大的油畫,八呎高,六呎寬。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只是叫自己體認自己已經在那裡,只是慢慢品味自己確是身處夢寐已久的作品前,單單享受我是獨自一人在聖彼得堡的隱士園,觀賞「浪子回頭」,愛看多久也沒關係。
這幅畫的位置再理想不過了;牆上有扇窗以八十九度的斜角,將充足的光線映照在畫上。坐在那 裡,我發覺光線隨著下午時間益見飽和,耀眼。四點鐘,太陽又以不同的光芒籠罩畫面,而陰暗的陪襯人物——早上看來還模糊——似乎走出了黑暗的角落。夜色將近,陽光益發金金閃耀。父子二人的擁抱也更加強烈,深沉,而旁觀者似乎更直接地參與這復合、赦免、心靈得醫治的場面。我漸漸體認到,每一光影變化都是一幅不同的「浪子回頭」,而我為這自然與藝術的水乳交融,看得出神良久。
等艾力士再現身,兩個多小時已經不知不覺溜走。他笑容親切,並作出鼓勵的手勢,提議我去喝杯咖啡,小憩片刻。他帶我穿過雄偉的廳堂——多為舊時沙皇的避寒行宮——回到剛才去過的工作室。艾力士與同事已經準備了滿桌的麵包、乳酪、甜點,請我都嚐嚐看。當初想要靜觀「浪子回頭」,卻作夢都沒想到能與該藝術館修復藝術品的諸君子喝下午茶。
艾力士與同事把他們對林布蘭作品的了解傾囊相授,也很想知道我何以對這幅畫如此著迷。聽了我屬靈角度的觀察與反思,他們既訝異也有些不解,不過聽得很專心,一直要我多說些。
喝完咖啡,我又回到畫前留連了一小時。直到守衛與清潔工毫不含糊地讓我知道:藝術館要關門,我待得夠久了。
四天以後,我又去看了一次「浪子回頭」。那次發生了很有趣的事,非寫出來不可。由於晨光照在畫上的角度,使得光漆散出攪擾視線的光澤。所以,我就把一張紅絨椅挪到反照不出光澤的角度,好再清楚看到畫中人物。有個年輕守衛,戴著帽子,身著類似軍裝的制服,看見我竟如此放肆地隨意搬動椅子的位置,非常生氣。他走過來,以一連串的俄文和世界通用的手勢,命令我把椅子搬回原處。我指著太陽和畫布,試著向他解釋搬椅子的原因,可是白費力氣。我只好把椅子搬回原處,然後坐在地板上。但是,守衛卻更惱怒。我比手畫腳地試著要他同情我的煩惱;守衛就要我坐在窗下的暖氣機上。那裡角度不錯。
不過有個館內解說員帶著大群人走過來,嚴詞命令我下來坐在紅絨椅上。守衛見狀又非常憤怒,用了大堆話語和動作告訴解說員,是他要我坐在暖氣機上的。解說員好像不服氣。不過,他還是決定重新招呼那批觀光客;他們正在看林布蘭的作品,猜測人物的大小。
幾分鐘後,艾力士來探望我。守衛立刻走上前,兩人談了很久;守衛顯然在說明出了什麼狀況。可是討論得太長,我竟然擔心起會有什麼意外。然後,艾力士突然離開。我一時感到很歉咎,招惹這般麻煩,恐怕他生我的氣。不過,十分鐘後,艾力士又回來,還拿了一把四腳漆金的紅絨椅;特別為了我!他咧開嘴笑,把椅子放在畫前,招手要我去坐。艾力士、守衛與我,三人都笑了起來。
我有了自己的椅子,不再有人不同意。突然,整件事變得很滑稽。三張空椅子,不容人搬動;然後從行宮其他房間搬來的這張華美扶手椅,卻任我隨意搬動。多麼豪華的官僚!我想如果畫中人目睹整個經過,也會與我們同笑吧。我無從知道。
我總共用了四個多小時看「浪子回頭」,記下了導遊與觀光客的話,陽光強弱的不同效果,以及我內心深處的經歷。我越來越溶於耶穌講過,林布蘭畫過的這則故事。在隱士園度過的珍貴時刻,有朝一日可會開花結果?
事件
造訪隱士園幾個禮拜後,我就抵達多倫多「方舟」的「黎明之家」擔任牧職。雖然我已經用一年弄清楚自己的服事路向,辨明神是否呼召我與智障人士一同生活,我還是擔憂,懷疑自己能否勝任。我以前並沒有多花心思在智障問題;恰恰相反,我的焦點一直是大學生與他們的問題。
我會講課,寫書,如何有條有理的講解,如何定標題、小標題,如何構理論,如何分析;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與那些不會說話的人溝通。事實 上,就算智障人士能夠說話,也對邏輯辯證,立論充足的意見沒什麼興趣。如何向這些以他們的心,不是以他們的腦聆聽的人宣講福音,我就知道得更少。
我於一九八六年八月來到「黎明之家」,深信這是無誤的抉擇,不過心裡仍滿了對前路的不安。儘管如此,我深信在課室待了二十多年後,如今要信得過神以其特有的方式愛心靈貧窮的人;即使我沒什麼給他們,他們卻能給我很多。
抵達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個好角落把「浪子回頭」掛起來。我的工作間很理想;不論我坐下讀書、寫東西、談話,都能看見那幅畫。父子間那不可思議的擁抱,後來成為我靈程中密切的一部分。
從我去過隱士園後,對畫中的另四個人物知道得更多。兩男兩女,佇立在光暈四周的空間,父親 喜迎歸家的兒子之處。他們的眼神讓人好生疑惑;究竟,他們對所見的場面有何感受、想法?這些旁觀的人,引起了各種解釋。當我省思自己生命的旅程,愈發覺得 自己長久以來都在扮演旁觀者的角色。我經年在屬靈生活的各方面指導學生,幫助他們明白屬靈生活的重要。可是,我自己可曾敢走進中央,跪下,讓饒恕的神擁我入懷?
表達意見,設定立論,辯明立場,或釐清眼界,這類單純的事向來都給我掌控在握的感覺。通常,我若能掌握得住事理不明的情況,就能心覺安然,如果甘冒自己受情況掌控的險,心就安定不了。
當然,也有禱告、靜修,或與屬靈長者交談頻繁,但是我從未完全撇棄旁觀的角色。雖然心底始終渴望能成為圈裡人往外看,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選定外人的位置,由外朝內觀望。有時是好奇地觀望,有時是嫉妒地觀望,有時是焦躁地觀望,偶爾也有柔情地觀望。但是,放下安全、重要的旁觀位置,似乎是縱身躍入茫茫的未知境界。我很想控制自己的靈程,至少仍舊能預估一些成果;撇棄旁觀的安全,成為軟弱的歸家兒子,簡直太不可能了。
教導學生,傳授歷世歷代對耶穌的言行提出的詮釋,披露先賢選擇的靈程,就好像畫中旁觀的四個人,圍觀那只應是天上有的擁抱。站在父親 身後的兩個婦女有遠有近,坐著的男人凝望空間、眼光游移不定,高大直立的男人則不以為然地看著眼前平台上的情景——他們代表各種不願置身的態度。淡漠、好奇、發呆,或專心觀察;有人凝望,有人觀看;有人站在背景裡,有人靠在拱門上,有人兩手交叉席地而坐,或站立彼此緊握著手。我對這些內裡或外在的態度再熟悉不過了。有些看來比較自在,但是所有的人都沒有直接參與在這場父子的重逢中。
從在大學教書到與智障朋友同住,至少朝著父親擁抱屈膝的兒子那座平台上邁前了一步。那是光明、真理、愛心之處;是我極想去,臨之也情怯的地方。在那裡我將得到一切我想望的,一切我曾希冀的,一切我將需要的;在那裡我也必須放開我緊握在手的。在那裡我迎頭看見:真正地接受愛、赦免與痊癒,遠比付出更為艱難。在那裡不再是賺取、配得、犒賞;那裡是全然降服、全然信靠之處。
我到「黎明之家」不久,有個叫林妲的年輕美麗的女孩,搭著我的肩膀說:「歡迎。」林妲有唐 氏症。她對每個新來的都這麼說,而且滿懷愛心與坦然的信心。可是我怎能受她擁抱?林妲與我素昧平生,毫不知道我來黎明之家以前是做什麼的;她從未撞見我的黑暗面,也未發掘我的光明角落;她從未讀過我寫的書,聽我演講,也未曾與我好好地談過話。
所以我大可以笑一笑,說她可愛,然後若無其事地走開?或是林妲正站在那個平台,以她的手勢 說:「上來,不要怕羞。你的天父也想擁抱你!」不論是林妲的歡迎、伯璧的握手、葛瑞革里的笑容、亞當的沉默,或是雷蒙的言詞,我每次似乎都在取決,到底要「解析」他們的表態意所何指,還是單單當作是更上一階,更親近一點的邀約。
在「黎明之家」的日子並不容易。我經歷了許多內心的掙扎,也嘗到精神、情感,與靈裡的痛苦。但是沒有,絕對沒有一樣蘊含著已經到家的感受。從哈佛到「方舟」只不過是一小步,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由批判者變為悔改的罪人,由傳授愛的教師變為被愛的人。我絲毫不明瞭回家的旅程有多艱辛。我不明瞭自己的抗拒心有多根深蒂固,而「恍然徹悟」、屈膝任淚水奔流會有多心折。我不明瞭置身林布蘭畫作所描繪的重大事蹟有多困難。
趨向畫作中央的每一小步,都像是達不到的一項要求:再次要求我放開掌控的意欲,再次撇棄預知生命的渴望,再次捻息不知這一切導向何方的恐懼,再次降服於不止息的愛。我知道,自己若沒有經歷無先決條件的愛,就永遠活不出最大的愛的誡命。從傳授愛到讓自己被愛的歷程,遠比我所理解的漫長。
異象
自我來到「黎明之家」所發生的事,多數記在日記裡、筆記本上。可是若要以原貌示人,並沒有多少合適的能與他人分享。用詞太粗糙、太喧囂、太「血淋淋」、太赤裸。現在時機成熟,我能夠回顧那些翻騰的日子,以比當時更客觀的態度描述那引起那一切心靈爭戰的地方。我還是不能完全自在地依偎於天父安適的懷裡;從多方面看,我還正朝著中央移動。我還是像那個浪子:外遊,準備演講,期想到了天父的家,會是什麼景況。
但我確實已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經離開遠方,又感受到愛就在身旁。所以,我能夠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中有盼望、有光亮、有安慰。我過去幾年的生活是故事的一部分,不是困惑與絕望的經過,而是走向光亮的旅途點滴。
林布蘭的畫在那段時期裡,一直在我心頭上。我換了很多地方懸掛:辦公室、教堂、「清泉」(「黎明之家」的祈禱屋)的起居間,然後又回到教堂。在「黎明之家」,或在外,我演講時多次提起這幅畫:對智障的人與他們的幫手、對牧師與神父,或形形色色的人。
我越講「浪子回頭」,我越看作是我個人的圖畫;上面不僅有神想要講給我聽的故事精髓,也有我想要講給神、講給人聽的故事精髓。全部的福音盡在其中,我的全部生命盡在其中,我全部朋友的生命盡在其中;這幅畫已成了一扇奧妙的窗,我能夠跨過,進入神的國度。這又好像一扇巨門,我能夠穿越遷至生命的彼岸,再回頭觀望此岸的人與事,觀望那拼織成我生命的各色奇特組合。
多年來我仔細觀察人生百態,想要瞥見神:孤獨與愛心,悲傷與喜樂,仇恨與感恩,戰爭與和平。我尋求了解心靈的起伏,辨識出只有稱作愛的神才能滿足的饑渴。我設法找出超乎片刻的長久,超乎現時的永恆,超乎驚懼畏縮的完全的愛,以及超乎人間悲情炎涼的屬天慰藉。我不時指陳,渴想跨越生命的有限,晉身那更大、更深、更廣、更美,超乎人所思所想的境界;也不斷地說,這境界現今就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只要你肯相信。
我在「黎明之家」的日子,踏進了前所未至的內心世界。那是神停留之處,是我被普愛眾生的父親擁抱之處。祂提名呼喚我,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也是我親嘗不屬這世界的喜樂與平安之處。
這地方一直在那裡。我早已知道那是恩典的泉源;然而,我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不能真真實實地住在那裡。耶穌說:「愛我的人必遵守我的誡命,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以他為家。」(譯註:約翰福音十四章23節自譯)這句話一直銘記在心。我是 神的家啊!但是要體驗這番話的真切卻非常不容易。沒錯,神居住在我最深處的內心世界,可是我怎能呼應耶穌的呼召「以我為家,正如我以你為家」(約十五 4)?神的邀約清楚明顯:在神以為家的地方為家。這是最艱難的屬靈挑戰,看起來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我的心思、感受、情緒、熱望,常常遠離神選擇為家的地方。回家,留在神的居所,傾聽真理與愛的話語,的確是我最怕的旅程,因為我知道神是忌邪的戀人,祂要的是我整個人。我什麼時候才準備好接受這種愛?
神自己指示了方法。在「黎明之家」的日子,瀕受情感或身體危機的干擾,所以只好更以九牛二虎之力試著回家,試著在尋得見神的地方尋見神——我的內心聖所。我不敢說已經到家了;這一輩子都不能,因為尋見神的路途遠超乎死亡的界限。這雖然是漫長、耗神的旅程,但沿途也充滿驚喜,叫我們淺嚐抵達最終點的滋味。
第一次看見林布蘭的畫,不像現在這麼熟悉神在我裡面的家。但是我對父親擁抱兒子的濃情令我知道,自己正拼命尋找一個地方,一個像畫中的年輕人被安然懷抱的地方。當時我不能預見需要做什麼才能走近那個地方;為著事先不知道神在我身上的計畫,心存感恩。但是,為了經過內心的痛苦,內心開闢了新天地,我亦深深感恩。如今,我有個新使命:就是從那新天地傳講、書寫,傳送回我自己生命裡的多方天地,以及別人汲汲營營的生命。
我必須跪在天父面前,將耳朵貼近神的胸膛,不受打擾地聆聽祂的心跳。然後,然後我才能小心、溫柔地道出所聽見的。現在我知道,要從永恆向今時傳述,從長久的喜樂向我們在世的短暫生命傳述,從愛之家向懼怕之家傳述,從神的居處向人的住所傳述。我深知使命之艱巨,但我亦堅信這是惟一的道路。大家或可稱此為「先知的」異象:以神的眼目看人世。
這對於凡人如我實際可行嗎?更要緊的是:這真的是我的選擇嗎?這不是形而上的問題,而是使命的問題。我受召進入我生命裡的聖所,也是神所選擇的住所。到達該處的惟一途徑是禱告,不住地禱告。眾多爭戰、眾多痛苦可以釐清前路;但我確信,只有藉著不住禱告,才能登堂入室。
盧雲,浪子回頭,校園書房出版
Saturday, March 28, 2009
如何辨別異端
羅錫為牧師
〖 基督教旁門的特徵 〗
在聖經裏,什麼人會被視為「異端」呢?就是那些分裂教會的人。他們分門結黨,從事愚昧的辯論,為律法條文而起爭執。他們的行為被視作私欲的表現,是背道、犯罪的行徑。(林前11:18-19;多3:9-11;加5:20)新約聖經中幾乎每一卷都提醒我們防備假先知、假師傅的異端。彼得指出假先知的出現,從前已在,將來也會有。他們的動機出於貪心、圖利;他們的謬誤是否認救贖他們的主;他們的作風及行為淫邪,譭謗真道,捏造事實;他們竟能使多人隨從;他們的結局乃自取滅亡。(彼後二1-3)
從這些描述和評論中,我們發現異端之害,不單在「教義」上發生偏差,離開了信仰的「正統」,而且在「道德」上也有問題,引人走上「歧途」。許多異端叫人放縱情欲,也有一些使人產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困擾,引起種種反社會、反理性的行為。異端不只是一種錯誤的信仰,也是一種乖謬的生活行為模式。
近年來,異端旁門對社會和倫理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漸受到社會眾的關注。(如在外國和中國國內常常發生的「邪教問題」。邪教也常常成為香港的熱門新聞。)各種新興的教派,無論是本地或外來的,都使教會大感頭痛。加上一般信徒的一知半解,使「異端」、「旁門」、「邪教」等名詞的含意愈來愈趨模糊和混亂。
為方便分析起見,「旁門」這個名詞,用來專門指稱凡自稱是基督教或出自基督教,但在信仰上與正統教會有明顯歧異的教派。「異端」則專指歷史上教會已判定為錯誤的,歧出的教義或神學觀點。
〖 何謂異端 〗
毫無疑問,判斷「異端」要以堅實正確的神學作為基礎。根據神學的原則,異端是一些自稱基督教,或類似基督教的信仰,但與正統教會所解釋的聖經真理有所矛盾的。而所謂正統的信仰,正確的聖經解釋,是以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拿修信經三大大公信經所說明為准。聖經當然是基督教信仰的最高權威,是上帝在基督裏的自我啟示。教會為應付異端,澄清信仰,宣講福音,於是把使徒的信仰歸納而為一些綱目--信經。
因此,我們對異端的批判,不是根據某一特定宗派的信條或教義。某宗派持守不同的教義、教制、教條,未必就是異端,只是一些不同的見解。所以,當我們遇見一些教會的教義、教制、教儀與我們自己的教會有不同之處時,不要立刻把別人判為異端、邪教。我們應以信經作為衡量的準則。凡否認信經或與信經矛盾的教義,肯定就是異端。
任何個人的見解,或從聖經所得的亮光,都不足以作為判斷異端的根據。而且,這種做法,本身就是異端的表現。因此,如果有人想曲解聖經,否認正統教會在信徒中所確立的使徒信仰--如三位一體、因信稱義、聖而公之教會等,都是「離道反教」的異端(帖後二:3)。
其實,我們可以把旁門異端稱為「冒牌的基督教」。因為他們打著基督教的幌子,自稱是基督教,儘量使人以為他們是類似基督教的教派。他們更懂得搬出聖經來支持他們的教義,魚目混珠,使人受到錯誤的引導。一般人當然難分真假,甚至基督徒往往也張冠李戴,給搞糊塗了。然而,對信仰稍為認真的信徒,當不難從他們的異端特徵看出他們的真偽來。他們所其的異端特徵如下:
1.自稱為唯一信仰正確和正統的教會,而正統的信仰是反被指為錯誤的,對其加以激烈的批評。
「摩門教」(「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認為正統的教會已「敗壞與離道反教」,而摩門教是基督親手重建的,與耶穌基督所組織的教會相同。他們傳的「福音」是耶穌基督福音的「復興」。〔參「耶穌基督所組織的同樣教會」(單張)JameE.Talmage:Astudy of the Articles of Faith,p.198-216〕「守望台」則認為一切正統的教會都不是「真教會」,只有耶和華見證人才是「真教會」,是上帝所使用的「唯一交通途徑」。只有耶和華見證人仍然遵從上帝的命令。(「以上帝為真實」,第十一章「上帝的教會」第123至133頁)
2.以他們的領袖或創辦人的言論和著作為教義和生活的最高指示。
聖經的解釋也得接受他們的看法。如摩門教以創教人斯密約瑟、楊百翰及歷任的會長為先知,可以從上帝直接獲得啟示。「守望台」的信仰主要是受到第一任社長查爾士?退斯?羅素和第二任社長盧述福的見解影響。而大衛.保格自認為先知,創辦了「天父的兒女」。(又稱「愛之家」)。瑪利˙碧嘉˙愛迪創立「基督科學」,她的言論,被奉為金科玉律。洪以利亞在臺灣的「錫安山」上,被信徒奉為「列國先知」。大陸一位姓鄧的女士,給「東方閃電」派視為複來的基督。而「統一教」的教主文鮮明,「人民聖殿」的占姆.鐘斯差不多已成為教友崇拜的神明。
3.不接受正統基督教的主要教義和「信經」。
摩門教和守望台都反對「三位一體」和「因信稱義」的信仰。普世教會所共認的三大大公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那修信經」所詮釋的正確教義,可以用作量度異端的準繩。
4.接受聖經以外的「新啟示」--「經外權威」。
摩門教認為「摩門經」、「教義與聖約」和「無價珍珠」都是上帝的啟示。而統一教徒視文鮮明的「神聖原則」有若「聖經」的權威。而且聖經只是給那些心靈和知能程度非常低的古人看的「過渡的教科書」。文鮮明把耶穌未能說出,抱在心中而逝的聖言說出來。
5.聲稱以聖經為教義的根據,動輒引用聖經,卻是斷章取義,曲解經文,甚至竄改聖經譯本,以自圓其說。
「守望台」自行出版一本「新世界譯本」,稱為「最符合」聖經原意的譯本,其實把自己那些不合聖經原意的意思強加進去,以圖自圓其說。異端最經常使用的讀經方法是「讀入法」--把自己的意思讀入聖經裏面。撒爾雅(James Sire)在《曲解聖經》(Scripture Twisting)一書的分析很對,他認為異端和邪教都是拿聖經作根據,郤產生不同而又矛盾的解釋,原因是他們把自己的「世界觀」(WorldViews)套入聖經裏面,作為解釋聖經的原則,因而創出一些與聖經原意不同的教義。
他們對待聖經的態度,不單只斷章取義,並且將聖經抽離了原本的歷史、文化、宗教背景,把自己個人的世界觀套入聖經裏頭。我們往往發現,很多異端把聖經解釋得頭頭是道,處處都有聖經支持,可是千萬不要給他們弄糊塗了。「找聖經替自己說話」會比「替聖經說話」得心應手得多。
6.強調末世即將來臨,自認為只有他們才瞭解末世的奧秘,自居為末世的主人翁。
斯密約瑟說:錫安會在美洲建立。「安息日會」認為只有他們才是「餘民教會」,經得起末世考驗。「守望台」(又稱耶和華見證人)曾多次預言末日來臨的日期,哈馬吉多頓大戰會把「大巴比倫」(即基督教會)和列國消滅,當然只有「耶和華見證人」才可以「活著渡過哈米吉多頓」。經得起末世的考驗而得救。守望台的計算的日期無一應驗。統一教的文鮮明認為「再臨主」己降生在文鮮明同時代的韓國。天父的兒女相信1994年世界本日。
〖 邪教的特徵 〗
如果我們承認異端的興起,是今日教會窮于應付的一個問題,那麼,怎樣去界定異端,便是個更難處理的問題了。當然,那些業經大公教會判為異端的派別,早已成為歷史的公論。
而另一些近代崛起的派別,像摩門教,把聖經以外的其他所謂經文,如《摩門經》、《教義和聖約》、《無價的珍珠》等列為啟示,這顯然是「並不是福音」的「別的福音」(加一:6-12)。他們另樹旗幟,與正統的教會愈走愈遠,很容易就分.辨出來。
不過,湧現在今日教會和社會面前的,是林林總總,千奇百怪的新興宗教活動,很難以一個簡單而籠統的定義,去概括所有這些異端邪教。一位對這些新興邪教頗有研究的學者安樂夫(Ronald Enroth)說得對:「對邪教任何簡單而明確的劃分,都必加以慎重考慮;因為一般的趨勢是把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過份簡化了。」
異端邪教的一般特徵
邪教在一般人心目中印象的,多來自大眾傳播媒介的報導。自從邪教的問題成為香港大眾傳播媒介的熱門新聞之後,教會立刻對邪教敏感起來。其實新聞界的報導,未必盡屬客觀。新聞記者所關心的是新聞價值,包括對社會的影響和讀者的趣味。於是,大眾傳播媒介報導邪教,往往會注重邪教的一些「極端」的言論和「怪異」的行為,如一些駭人聽聞的傳言,秘密的組織,權威無上的領袖人物,隔離社會的宗教生活,對現存社會制度的抨擊,特別的宗教儀式等等。其實,他們並不關心這些邪教信仰是否「正統」,新聞眼所看見的,只是一些反社會、反理智的極端[的社會行為。
根據社會學的立場,邪教乃是一抗拒主流文化的「小派」。他們與既有的社會結構脫節,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與傳統所認同的異趣。所以,有些人會為他們辯護,說他們只是一群不為多數派接納,而遭受壓制的少數派。但問題並不是這樣簡單。
正統的真理與人數多寡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起初,基督教不是被視為猶太教中的一個「小派」嗎?改教運動原先不是個少數派的運動嗎?而今日,許多新興的邪教異端發展異常迅速,儼然成為大型的群眾運動(Mass Movement)或宗教組織。
比方摩門教便有四百六十多萬的教友,守望台有二百二十多萬人,這總不能說是少數吧。同時,單從社會的角度分析,仍然不能完滿解釋為甚麼從一個相同的信仰傳統,會產生不同的門派;至於對同一傳統的不同解釋,更不能就此輕易判斷那一個是對,那一個是錯。我們可以把邪教的一般社會特徵歸納起來,作為辨別異端、邪教的參考。
異端邪教的社會特徵
1.權威的領導人
2.反社會的行為模式
3.對領袖及所屬群體的絕對效忠
4.受迫害的意識
5.神秘而嚴密的內部組織
6.獨斷的自我聲稱
7.排他主義
8.嚴格的紀律
9.對教友作思想的管制和操縱
10.強制的服務及傳教活動
具有部份或全部上述特徵的教派,很可能是邪教,但不一定是異端,因為這些極端的社會行為,有時也會在一些信仰正統的教派中出現。
〖 異端邪教是對正統教會的反動 〗
邪教對社會的遺害,不必細表,大家都知道了。不過,如果我們假定這些倡說異端,建立邪教的人和其從者都是心懷不軌,放縱情欲,天良泯滅的人,這樣就可能太武斷了。有人說,邪教是教會「未清付的帳單」(Unpaid Bill of the Church),這話說來有理。
異端和邪教的興起,往往是對傳統(正統)教會的一種反動。當教會失去其應有的功能,腐敗和僵化的時候,就會有人興起,要求改革,對既有的教義、教制和教儀加以抨擊。
異端有時是一種復古的反應,要求教會時光倒流,回到最初時,想像中的理想模式。於是有人要求把教會復原到使徒教會的形式;但是在聖經所記載眾多的教會模式之中,有沒有一個所謂「使徒教會模式」呢?面對時代的挑戰,當代的生活方式,和新時代的來臨,教會是要抱殘守缺,固步自封,還是要不斷進步,跑在時代的前端呢?
〖 教義的平衡 〗
教會不斷要在一些相對的趨勢之中,達至平衡。這些相對的趨勢,有時會各走極端,做成一種緊張狀態。如果在兩種互相牽制的極端之間,能維持一定的均衡,會有助教會不斷的反省其使命,改革其體制,校正其信仰。可是一旦失去制衡的力量,或任何一方給過份強調了,就會很容易變成異端了。比如在「靈性」和「教義」之間的平衡,就是最常見的例子。
任何宗教都會有熱心份子,喜歡強調信仰中感情的、熱誠的一面,基督教也不例外。另一極端則注重「正確」的教義,「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40)。過份強調感情一面的,會變成「狂熱主義」;過份強調教義的,會變成「教條主義」。當正統教會過份著重教義和形式的問題,忽略了個人心靈的需要,邪教異端就會乘時而興,專向人們感情的需要入手了。
另一對互相排斥的取向,是崇拜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的偏廢。信仰的生活,不純是主觀的受用和經歷,亦有其客觀的根據和應用;兩者之間,任何一方面給過份強調,就容易淪為異端。
羅馬天主教強調教會集體的權威(Collective Authority),而把教會的權威置於聖經之上。改教運動強調個人的「良心」,但極端的趨向會使個人「內心之亮光」成為最後的權威。
東正教注重崇拜的主觀性,會墮入「神秘主義」(Mysticism)的危險之中;注意人神的密契而忽略了對現實生活的關顧。相反的趨向是「社會福音」,強調人類的努力,郤貶低了上帝的恩典,兩者都會導致異端。
異端的產生,也可能是由於過份強調某一個給人忽略了的真理,或是對某一個給人過份過調的真理的過份反應。例如基督教科學會之所以受人注意,是因為今日教會忽略了其醫療的使命。靈恩運動的興起,反映教會忽略了聖靈的恩賜和能力。耶和華見證人的成功,證明正統教會沒有正視主再來的信仰。
還有一種各走極端的趨勢是「聖禮的職事」,與「聖道的職事」。按正意「施行聖禮」和「宣講聖道」,是真正教會的標記。正統的教會承認兩者是並行的,同樣重要的。但是,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定的均衡。羅馬天主教過份強調聖禮,因而演變成一種過份的「聖禮主義」。又有一些基督教的教派,則過份強調講道而忽視了聖禮(當然也有把聖禮和聖道兩者都放棄的),這都是有異端傾向的極端表現。
〖 基督教旁門的特徵 〗
在聖經裏,什麼人會被視為「異端」呢?就是那些分裂教會的人。他們分門結黨,從事愚昧的辯論,為律法條文而起爭執。他們的行為被視作私欲的表現,是背道、犯罪的行徑。(林前11:18-19;多3:9-11;加5:20)新約聖經中幾乎每一卷都提醒我們防備假先知、假師傅的異端。彼得指出假先知的出現,從前已在,將來也會有。他們的動機出於貪心、圖利;他們的謬誤是否認救贖他們的主;他們的作風及行為淫邪,譭謗真道,捏造事實;他們竟能使多人隨從;他們的結局乃自取滅亡。(彼後二1-3)
從這些描述和評論中,我們發現異端之害,不單在「教義」上發生偏差,離開了信仰的「正統」,而且在「道德」上也有問題,引人走上「歧途」。許多異端叫人放縱情欲,也有一些使人產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困擾,引起種種反社會、反理性的行為。異端不只是一種錯誤的信仰,也是一種乖謬的生活行為模式。
近年來,異端旁門對社會和倫理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漸受到社會眾的關注。(如在外國和中國國內常常發生的「邪教問題」。邪教也常常成為香港的熱門新聞。)各種新興的教派,無論是本地或外來的,都使教會大感頭痛。加上一般信徒的一知半解,使「異端」、「旁門」、「邪教」等名詞的含意愈來愈趨模糊和混亂。
為方便分析起見,「旁門」這個名詞,用來專門指稱凡自稱是基督教或出自基督教,但在信仰上與正統教會有明顯歧異的教派。「異端」則專指歷史上教會已判定為錯誤的,歧出的教義或神學觀點。
〖 何謂異端 〗
毫無疑問,判斷「異端」要以堅實正確的神學作為基礎。根據神學的原則,異端是一些自稱基督教,或類似基督教的信仰,但與正統教會所解釋的聖經真理有所矛盾的。而所謂正統的信仰,正確的聖經解釋,是以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拿修信經三大大公信經所說明為准。聖經當然是基督教信仰的最高權威,是上帝在基督裏的自我啟示。教會為應付異端,澄清信仰,宣講福音,於是把使徒的信仰歸納而為一些綱目--信經。
因此,我們對異端的批判,不是根據某一特定宗派的信條或教義。某宗派持守不同的教義、教制、教條,未必就是異端,只是一些不同的見解。所以,當我們遇見一些教會的教義、教制、教儀與我們自己的教會有不同之處時,不要立刻把別人判為異端、邪教。我們應以信經作為衡量的準則。凡否認信經或與信經矛盾的教義,肯定就是異端。
任何個人的見解,或從聖經所得的亮光,都不足以作為判斷異端的根據。而且,這種做法,本身就是異端的表現。因此,如果有人想曲解聖經,否認正統教會在信徒中所確立的使徒信仰--如三位一體、因信稱義、聖而公之教會等,都是「離道反教」的異端(帖後二:3)。
其實,我們可以把旁門異端稱為「冒牌的基督教」。因為他們打著基督教的幌子,自稱是基督教,儘量使人以為他們是類似基督教的教派。他們更懂得搬出聖經來支持他們的教義,魚目混珠,使人受到錯誤的引導。一般人當然難分真假,甚至基督徒往往也張冠李戴,給搞糊塗了。然而,對信仰稍為認真的信徒,當不難從他們的異端特徵看出他們的真偽來。他們所其的異端特徵如下:
1.自稱為唯一信仰正確和正統的教會,而正統的信仰是反被指為錯誤的,對其加以激烈的批評。
「摩門教」(「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認為正統的教會已「敗壞與離道反教」,而摩門教是基督親手重建的,與耶穌基督所組織的教會相同。他們傳的「福音」是耶穌基督福音的「復興」。〔參「耶穌基督所組織的同樣教會」(單張)JameE.Talmage:Astudy of the Articles of Faith,p.198-216〕「守望台」則認為一切正統的教會都不是「真教會」,只有耶和華見證人才是「真教會」,是上帝所使用的「唯一交通途徑」。只有耶和華見證人仍然遵從上帝的命令。(「以上帝為真實」,第十一章「上帝的教會」第123至133頁)
2.以他們的領袖或創辦人的言論和著作為教義和生活的最高指示。
聖經的解釋也得接受他們的看法。如摩門教以創教人斯密約瑟、楊百翰及歷任的會長為先知,可以從上帝直接獲得啟示。「守望台」的信仰主要是受到第一任社長查爾士?退斯?羅素和第二任社長盧述福的見解影響。而大衛.保格自認為先知,創辦了「天父的兒女」。(又稱「愛之家」)。瑪利˙碧嘉˙愛迪創立「基督科學」,她的言論,被奉為金科玉律。洪以利亞在臺灣的「錫安山」上,被信徒奉為「列國先知」。大陸一位姓鄧的女士,給「東方閃電」派視為複來的基督。而「統一教」的教主文鮮明,「人民聖殿」的占姆.鐘斯差不多已成為教友崇拜的神明。
3.不接受正統基督教的主要教義和「信經」。
摩門教和守望台都反對「三位一體」和「因信稱義」的信仰。普世教會所共認的三大大公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那修信經」所詮釋的正確教義,可以用作量度異端的準繩。
4.接受聖經以外的「新啟示」--「經外權威」。
摩門教認為「摩門經」、「教義與聖約」和「無價珍珠」都是上帝的啟示。而統一教徒視文鮮明的「神聖原則」有若「聖經」的權威。而且聖經只是給那些心靈和知能程度非常低的古人看的「過渡的教科書」。文鮮明把耶穌未能說出,抱在心中而逝的聖言說出來。
5.聲稱以聖經為教義的根據,動輒引用聖經,卻是斷章取義,曲解經文,甚至竄改聖經譯本,以自圓其說。
「守望台」自行出版一本「新世界譯本」,稱為「最符合」聖經原意的譯本,其實把自己那些不合聖經原意的意思強加進去,以圖自圓其說。異端最經常使用的讀經方法是「讀入法」--把自己的意思讀入聖經裏面。撒爾雅(James Sire)在《曲解聖經》(Scripture Twisting)一書的分析很對,他認為異端和邪教都是拿聖經作根據,郤產生不同而又矛盾的解釋,原因是他們把自己的「世界觀」(WorldViews)套入聖經裏面,作為解釋聖經的原則,因而創出一些與聖經原意不同的教義。
他們對待聖經的態度,不單只斷章取義,並且將聖經抽離了原本的歷史、文化、宗教背景,把自己個人的世界觀套入聖經裏頭。我們往往發現,很多異端把聖經解釋得頭頭是道,處處都有聖經支持,可是千萬不要給他們弄糊塗了。「找聖經替自己說話」會比「替聖經說話」得心應手得多。
6.強調末世即將來臨,自認為只有他們才瞭解末世的奧秘,自居為末世的主人翁。
斯密約瑟說:錫安會在美洲建立。「安息日會」認為只有他們才是「餘民教會」,經得起末世考驗。「守望台」(又稱耶和華見證人)曾多次預言末日來臨的日期,哈馬吉多頓大戰會把「大巴比倫」(即基督教會)和列國消滅,當然只有「耶和華見證人」才可以「活著渡過哈米吉多頓」。經得起末世的考驗而得救。守望台的計算的日期無一應驗。統一教的文鮮明認為「再臨主」己降生在文鮮明同時代的韓國。天父的兒女相信1994年世界本日。
〖 邪教的特徵 〗
如果我們承認異端的興起,是今日教會窮于應付的一個問題,那麼,怎樣去界定異端,便是個更難處理的問題了。當然,那些業經大公教會判為異端的派別,早已成為歷史的公論。
而另一些近代崛起的派別,像摩門教,把聖經以外的其他所謂經文,如《摩門經》、《教義和聖約》、《無價的珍珠》等列為啟示,這顯然是「並不是福音」的「別的福音」(加一:6-12)。他們另樹旗幟,與正統的教會愈走愈遠,很容易就分.辨出來。
不過,湧現在今日教會和社會面前的,是林林總總,千奇百怪的新興宗教活動,很難以一個簡單而籠統的定義,去概括所有這些異端邪教。一位對這些新興邪教頗有研究的學者安樂夫(Ronald Enroth)說得對:「對邪教任何簡單而明確的劃分,都必加以慎重考慮;因為一般的趨勢是把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過份簡化了。」
異端邪教的一般特徵
邪教在一般人心目中印象的,多來自大眾傳播媒介的報導。自從邪教的問題成為香港大眾傳播媒介的熱門新聞之後,教會立刻對邪教敏感起來。其實新聞界的報導,未必盡屬客觀。新聞記者所關心的是新聞價值,包括對社會的影響和讀者的趣味。於是,大眾傳播媒介報導邪教,往往會注重邪教的一些「極端」的言論和「怪異」的行為,如一些駭人聽聞的傳言,秘密的組織,權威無上的領袖人物,隔離社會的宗教生活,對現存社會制度的抨擊,特別的宗教儀式等等。其實,他們並不關心這些邪教信仰是否「正統」,新聞眼所看見的,只是一些反社會、反理智的極端[的社會行為。
根據社會學的立場,邪教乃是一抗拒主流文化的「小派」。他們與既有的社會結構脫節,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與傳統所認同的異趣。所以,有些人會為他們辯護,說他們只是一群不為多數派接納,而遭受壓制的少數派。但問題並不是這樣簡單。
正統的真理與人數多寡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起初,基督教不是被視為猶太教中的一個「小派」嗎?改教運動原先不是個少數派的運動嗎?而今日,許多新興的邪教異端發展異常迅速,儼然成為大型的群眾運動(Mass Movement)或宗教組織。
比方摩門教便有四百六十多萬的教友,守望台有二百二十多萬人,這總不能說是少數吧。同時,單從社會的角度分析,仍然不能完滿解釋為甚麼從一個相同的信仰傳統,會產生不同的門派;至於對同一傳統的不同解釋,更不能就此輕易判斷那一個是對,那一個是錯。我們可以把邪教的一般社會特徵歸納起來,作為辨別異端、邪教的參考。
異端邪教的社會特徵
1.權威的領導人
2.反社會的行為模式
3.對領袖及所屬群體的絕對效忠
4.受迫害的意識
5.神秘而嚴密的內部組織
6.獨斷的自我聲稱
7.排他主義
8.嚴格的紀律
9.對教友作思想的管制和操縱
10.強制的服務及傳教活動
具有部份或全部上述特徵的教派,很可能是邪教,但不一定是異端,因為這些極端的社會行為,有時也會在一些信仰正統的教派中出現。
〖 異端邪教是對正統教會的反動 〗
邪教對社會的遺害,不必細表,大家都知道了。不過,如果我們假定這些倡說異端,建立邪教的人和其從者都是心懷不軌,放縱情欲,天良泯滅的人,這樣就可能太武斷了。有人說,邪教是教會「未清付的帳單」(Unpaid Bill of the Church),這話說來有理。
異端和邪教的興起,往往是對傳統(正統)教會的一種反動。當教會失去其應有的功能,腐敗和僵化的時候,就會有人興起,要求改革,對既有的教義、教制和教儀加以抨擊。
異端有時是一種復古的反應,要求教會時光倒流,回到最初時,想像中的理想模式。於是有人要求把教會復原到使徒教會的形式;但是在聖經所記載眾多的教會模式之中,有沒有一個所謂「使徒教會模式」呢?面對時代的挑戰,當代的生活方式,和新時代的來臨,教會是要抱殘守缺,固步自封,還是要不斷進步,跑在時代的前端呢?
〖 教義的平衡 〗
教會不斷要在一些相對的趨勢之中,達至平衡。這些相對的趨勢,有時會各走極端,做成一種緊張狀態。如果在兩種互相牽制的極端之間,能維持一定的均衡,會有助教會不斷的反省其使命,改革其體制,校正其信仰。可是一旦失去制衡的力量,或任何一方給過份強調了,就會很容易變成異端了。比如在「靈性」和「教義」之間的平衡,就是最常見的例子。
任何宗教都會有熱心份子,喜歡強調信仰中感情的、熱誠的一面,基督教也不例外。另一極端則注重「正確」的教義,「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40)。過份強調感情一面的,會變成「狂熱主義」;過份強調教義的,會變成「教條主義」。當正統教會過份著重教義和形式的問題,忽略了個人心靈的需要,邪教異端就會乘時而興,專向人們感情的需要入手了。
另一對互相排斥的取向,是崇拜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的偏廢。信仰的生活,不純是主觀的受用和經歷,亦有其客觀的根據和應用;兩者之間,任何一方面給過份強調,就容易淪為異端。
羅馬天主教強調教會集體的權威(Collective Authority),而把教會的權威置於聖經之上。改教運動強調個人的「良心」,但極端的趨向會使個人「內心之亮光」成為最後的權威。
東正教注重崇拜的主觀性,會墮入「神秘主義」(Mysticism)的危險之中;注意人神的密契而忽略了對現實生活的關顧。相反的趨向是「社會福音」,強調人類的努力,郤貶低了上帝的恩典,兩者都會導致異端。
異端的產生,也可能是由於過份強調某一個給人忽略了的真理,或是對某一個給人過份過調的真理的過份反應。例如基督教科學會之所以受人注意,是因為今日教會忽略了其醫療的使命。靈恩運動的興起,反映教會忽略了聖靈的恩賜和能力。耶和華見證人的成功,證明正統教會沒有正視主再來的信仰。
還有一種各走極端的趨勢是「聖禮的職事」,與「聖道的職事」。按正意「施行聖禮」和「宣講聖道」,是真正教會的標記。正統的教會承認兩者是並行的,同樣重要的。但是,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定的均衡。羅馬天主教過份強調聖禮,因而演變成一種過份的「聖禮主義」。又有一些基督教的教派,則過份強調講道而忽視了聖禮(當然也有把聖禮和聖道兩者都放棄的),這都是有異端傾向的極端表現。
Friday, March 27, 2009
活生生的神蹟: 使人脫離貧窮
這一篇見證是孫立立姐妹寄來的。
我ㄧ邊讀,一邊起雞皮疙瘩,
好像一,同經歷了整個神蹟發生的過程。
尤其"看到"每天定時有一小片雲來澆灌高山茶園和青椒作物,
一下又讓青椒全腐爛...祂的愛何等細膩。
雨太大,會造成土石流,雨太小,又無濟於事,....
這就是我們所信的神!
大能信實,聽他兒女的禱告從不誤事。
而這個事奉團隊也了不起,
他們能敏銳清楚聽見聖靈說話的聲音。
用信心收下古志明的奉獻(若沒有對神的信心怎麼收的下?),
傳主福音為人祝福的腳蹤何等佳美。
讓我們也一起來經歷,
只要信,神一定能讓我們經歷祂的大能作為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哈利路亞! 讚美主! 我們的神是值得稱誦的!
信的人必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 馬可 16:17-18
阿們!
這是發生在『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去台東福音工作所經歷的見證
不知在這時代您還相不相信神蹟...若您還是不信...
我為您禱告 ... 願上帝賜福您,讓您也能經歷衪的神蹟奇事.
只要你信...信的人必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Sonya
親愛的親朋好友們!
這是真實的見證
不要疑惑…..總要信!
要大聲的來讚美我們的生命源頭
我們的阿爸天父
我們的救主~ 耶穌基督
願聖靈將信心賜給~收信的你!
收信的你將神的見證~傳揚出去
最後的救命錢
某日,聖靈要我們去台東利稻部落(布農族)服事,我們打聽
後知道有位弟兄是基督徒,他也願意接待我們,於是我們住
在他家,他也按照三餐供應我們的需要。
跟他談話中我們發現他滿臉憂愁,有很深的重擔,他說:我
跟銀行借了很多錢,也用信用卡預借現金借很多錢買了許多
肥料施肥,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茶葉一直都營養不良,又
有許多病蟲害,以至於無法收成,也沒錢可以再買肥料施肥
,所以古志明的茶葉看起來,樹枝比葉子還多,很像枯萎的
樣子,另外,他也種植了青椒,可是種植的地方太高山了,
沒有水源可以灌溉,如果下雨的話,又會土石流,因此當地
人都笑他說:你的青椒不能收成啦,種在這裡不是枯死就是
被土石流沖走。這位弟兄沒得選擇,因為它只有這塊地可以
種,其他的地都是別人的。
銀行不斷的催收帳款,他已經好幾期最低應繳金額都付不出
來,銀行說若再不還錢的話就要送法院強制執行,因此這位
弟兄只好到處跟親人借錢,好不容易借了一萬元,這是銀行
要求至少先還一萬元,否則會很慘。
當我們知道這情況後就為他禱告,並且去青椒園和茶葉園
按手在土地和作物上禱告,然後我們2天的服事結束準備離
開,忽然聖靈又感動我們去雪見服事,可是我們的錢都用
完了,估算一下去雪見的加油錢和食宿費,需要6,000元,
這怎麼辦呢?正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這位弟兄古志明拿了
6,000元給我們,他說:神感動我,要我奉獻6,000元給你們
,我掙扎了一下,最後還是順服神,請你們收下。唉呀!這
錢是救命錢,我們怎麼敢收呢,可是他說我很確定是聖靈
的聲音要我奉獻,所以我們就為他祝福禱告後收下這筆救
命錢,然後去雪見服事,當我們一上車要離開時,神用很
清楚的聲音告訴我們團隊的傳道人說:這位弟兄從此脫離
貧窮的軛,哦,感謝主,我們真是歡喜快樂的讚美神,一
個月後,當我們再回到這個弟兄家服事時,神蹟發生了。
有個農業專家說這地方的海拔所種植的茶葉,若是水分和
肥料充足的話,至少要45天才能收成採茶,沒想到這位
弟兄說:從我們離開後到現在,只有28天,他已經收成了3次
,而且茶葉快速成長,整個茶園看不到茶枝,只有滿滿的
茶葉如同爆炸頭包著茶樹,而且也沒澆水也沒施肥。
至於青椒園呢,只長了約30公分的高度,可是青椒卻結實
磊磊,每顆青椒樹至少長了5個青椒,更利害的是,青椒的
大小如同人的手肘,又大又肥,這青椒樹看起來根本還在
發育階段,還是小Baby,怎能有這麼豐富的結果,我們
問他發生什麼事?他說自從我們離開後,每天下午2點到4點
總會有一片很濃的霧水飄到青椒園和茶園的上面,然後就有
很小很細的雨絲降下來,2個小時後霧水就飄走了,每天
都是如此。
這是神親自灌溉的,別人的菜園都沒有這種好事,只有
我的菜園有這種超自然的神蹟,當天這弟兄採收青椒要
賣到市場時,原本前一天,一箱青椒只能賣390元,竟然
當天暴漲到一箱800元。忽然間我的腦袋一片空白,我只能
說:哦我的神啊,無人能像祢,無人能像祢,只有祢是
全能真神,獨行奇事,掌管萬有。
神蹟還沒結束。
過了幾個月後他們開始在青椒園的走道中間種植四季豆,
當四季豆發芽時青椒居然開始爛掉,而四季豆卻快速成長
,我們求問神怎麼回事,這青椒是神所賜福的,為何爛掉?
神說:現在青椒的市價開始下跌,會跌落谷底,因此神使
青椒爛掉變成四季豆的肥料。當四季豆收成要賣的那一天,
從一箱400元漲到1,200元。這位弟兄因為順服神,在最
艱困的環境中神賜福給他,他的債務快要還清了,他現在
也變成部落中最有錢的人。
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依靠耶和華的人必不羞愧。
感謝神,讓我有這福分,親眼目睹這偉大神蹟,我要說,
在這不景氣的日子裡,耶穌是我唯一的靠山,依靠耶和華
的人必享大福,是無人能奪去的。照片就是這位弟兄和
他的神蹟茶園,茶園已經採收過了還有這麼多葉子,真是
奇妙啊奇妙!
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依靠耶和華的人必不羞愧。感謝神,
讓我有這福分,親眼目睹這偉大神蹟,我要說,在這不景氣
的日子裡,耶穌是我唯一的靠山,依靠耶和華的人必享大福
,是無人能奪去的。照片就是這位弟兄和他的神蹟茶園,茶
園已經採收過了還有這麼多葉子,真是奇妙啊奇妙!
古志明的茶園
現在這位台東利稻部落的古志明弟兄…….為了要幫助族人把菜賣掉,
變成現金,才能有錢買飯吃….所以乾脆就把別人的菜全部買下來,
然後志明再慢慢賣出去…….. 3,000顆高麗菜
部落中其他的菜農也是沒錢買農藥、肥料,所以他們種植的
高山高麗菜,也就變成了自然生長,最健康的有機蔬菜了。
我ㄧ邊讀,一邊起雞皮疙瘩,
好像一,同經歷了整個神蹟發生的過程。
尤其"看到"每天定時有一小片雲來澆灌高山茶園和青椒作物,
一下又讓青椒全腐爛...祂的愛何等細膩。
雨太大,會造成土石流,雨太小,又無濟於事,....
這就是我們所信的神!
大能信實,聽他兒女的禱告從不誤事。
而這個事奉團隊也了不起,
他們能敏銳清楚聽見聖靈說話的聲音。
用信心收下古志明的奉獻(若沒有對神的信心怎麼收的下?),
傳主福音為人祝福的腳蹤何等佳美。
讓我們也一起來經歷,
只要信,神一定能讓我們經歷祂的大能作為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哈利路亞! 讚美主! 我們的神是值得稱誦的!
信的人必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 馬可 16:17-18
阿們!
這是發生在『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去台東福音工作所經歷的見證
不知在這時代您還相不相信神蹟...若您還是不信...
我為您禱告 ... 願上帝賜福您,讓您也能經歷衪的神蹟奇事.
只要你信...信的人必有神蹟奇事隨著他們.....Sonya
親愛的親朋好友們!
這是真實的見證
不要疑惑…..總要信!
要大聲的來讚美我們的生命源頭
我們的阿爸天父
我們的救主~ 耶穌基督
願聖靈將信心賜給~收信的你!
收信的你將神的見證~傳揚出去
最後的救命錢
某日,聖靈要我們去台東利稻部落(布農族)服事,我們打聽
後知道有位弟兄是基督徒,他也願意接待我們,於是我們住
在他家,他也按照三餐供應我們的需要。
跟他談話中我們發現他滿臉憂愁,有很深的重擔,他說:我
跟銀行借了很多錢,也用信用卡預借現金借很多錢買了許多
肥料施肥,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茶葉一直都營養不良,又
有許多病蟲害,以至於無法收成,也沒錢可以再買肥料施肥
,所以古志明的茶葉看起來,樹枝比葉子還多,很像枯萎的
樣子,另外,他也種植了青椒,可是種植的地方太高山了,
沒有水源可以灌溉,如果下雨的話,又會土石流,因此當地
人都笑他說:你的青椒不能收成啦,種在這裡不是枯死就是
被土石流沖走。這位弟兄沒得選擇,因為它只有這塊地可以
種,其他的地都是別人的。
銀行不斷的催收帳款,他已經好幾期最低應繳金額都付不出
來,銀行說若再不還錢的話就要送法院強制執行,因此這位
弟兄只好到處跟親人借錢,好不容易借了一萬元,這是銀行
要求至少先還一萬元,否則會很慘。
當我們知道這情況後就為他禱告,並且去青椒園和茶葉園
按手在土地和作物上禱告,然後我們2天的服事結束準備離
開,忽然聖靈又感動我們去雪見服事,可是我們的錢都用
完了,估算一下去雪見的加油錢和食宿費,需要6,000元,
這怎麼辦呢?正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這位弟兄古志明拿了
6,000元給我們,他說:神感動我,要我奉獻6,000元給你們
,我掙扎了一下,最後還是順服神,請你們收下。唉呀!這
錢是救命錢,我們怎麼敢收呢,可是他說我很確定是聖靈
的聲音要我奉獻,所以我們就為他祝福禱告後收下這筆救
命錢,然後去雪見服事,當我們一上車要離開時,神用很
清楚的聲音告訴我們團隊的傳道人說:這位弟兄從此脫離
貧窮的軛,哦,感謝主,我們真是歡喜快樂的讚美神,一
個月後,當我們再回到這個弟兄家服事時,神蹟發生了。
有個農業專家說這地方的海拔所種植的茶葉,若是水分和
肥料充足的話,至少要45天才能收成採茶,沒想到這位
弟兄說:從我們離開後到現在,只有28天,他已經收成了3次
,而且茶葉快速成長,整個茶園看不到茶枝,只有滿滿的
茶葉如同爆炸頭包著茶樹,而且也沒澆水也沒施肥。
至於青椒園呢,只長了約30公分的高度,可是青椒卻結實
磊磊,每顆青椒樹至少長了5個青椒,更利害的是,青椒的
大小如同人的手肘,又大又肥,這青椒樹看起來根本還在
發育階段,還是小Baby,怎能有這麼豐富的結果,我們
問他發生什麼事?他說自從我們離開後,每天下午2點到4點
總會有一片很濃的霧水飄到青椒園和茶園的上面,然後就有
很小很細的雨絲降下來,2個小時後霧水就飄走了,每天
都是如此。
這是神親自灌溉的,別人的菜園都沒有這種好事,只有
我的菜園有這種超自然的神蹟,當天這弟兄採收青椒要
賣到市場時,原本前一天,一箱青椒只能賣390元,竟然
當天暴漲到一箱800元。忽然間我的腦袋一片空白,我只能
說:哦我的神啊,無人能像祢,無人能像祢,只有祢是
全能真神,獨行奇事,掌管萬有。
神蹟還沒結束。
過了幾個月後他們開始在青椒園的走道中間種植四季豆,
當四季豆發芽時青椒居然開始爛掉,而四季豆卻快速成長
,我們求問神怎麼回事,這青椒是神所賜福的,為何爛掉?
神說:現在青椒的市價開始下跌,會跌落谷底,因此神使
青椒爛掉變成四季豆的肥料。當四季豆收成要賣的那一天,
從一箱400元漲到1,200元。這位弟兄因為順服神,在最
艱困的環境中神賜福給他,他的債務快要還清了,他現在
也變成部落中最有錢的人。
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依靠耶和華的人必不羞愧。
感謝神,讓我有這福分,親眼目睹這偉大神蹟,我要說,
在這不景氣的日子裡,耶穌是我唯一的靠山,依靠耶和華
的人必享大福,是無人能奪去的。照片就是這位弟兄和
他的神蹟茶園,茶園已經採收過了還有這麼多葉子,真是
奇妙啊奇妙!
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依靠耶和華的人必不羞愧。感謝神,
讓我有這福分,親眼目睹這偉大神蹟,我要說,在這不景氣
的日子裡,耶穌是我唯一的靠山,依靠耶和華的人必享大福
,是無人能奪去的。照片就是這位弟兄和他的神蹟茶園,茶
園已經採收過了還有這麼多葉子,真是奇妙啊奇妙!
古志明的茶園
現在這位台東利稻部落的古志明弟兄…….為了要幫助族人把菜賣掉,
變成現金,才能有錢買飯吃….所以乾脆就把別人的菜全部買下來,
然後志明再慢慢賣出去…….. 3,000顆高麗菜
部落中其他的菜農也是沒錢買農藥、肥料,所以他們種植的
高山高麗菜,也就變成了自然生長,最健康的有機蔬菜了。
Wednesday, March 25, 2009
更精彩的下半場
這是一篇好文章力薦給你。
在管理學中有一句話很有名「不計劃,就是計劃失敗!」。
意思是說,如果你沒有事先作好計劃,那麼就等於說,你是計劃要讓自己失敗!
人生也是如此,做好生涯規劃,可以避免許多冤枉路;請仔細讀這篇文章。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江林月嬌
人生規劃,可別忘了為下半場著墨。
人生好像一艘航行於海面上的船,由於前進發展的必要,需要決定
在何處停泊?在何時拋錨?行為科學家稱這種職業生涯規劃之轉型
為「生涯錨」(career anchor)。
一個人應當在何處拋下職業生涯錨?首先,須從瞭解自己和認識
職業兩方面著手。
古希臘哲學思想家蘇格拉底(Socrates)主張,人生最重要的事
就是「認識自己」。自我認知的能力,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過程
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繁多複雜的職業中,想要做出無
怨無悔的選擇嗎?那麼就先從明白你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和工作
價值觀開始吧!
識己才能規劃生涯
2005年,中國採取聚類分析法調查了7632位「工作人」,分析
不同工作崗位的人群,究竟是為「啥」而工作?研究報告結果顯
示,中國人的工作價值觀大體可分為六大類型:
一、創業開拓型:對工作環境與外在條件不挑剔,期望從事有創
意、有成就感的工作,並擁有足夠的自由與影響力,把工作做好。
二、回饋驅動型:看重工作獲得的回報,包括物質、工作與精神
上各層面的報酬。
三、工作滿足型:期望工作之餘,同時保有自己的興趣,著重有
意義的工作。
四、理想主義者:對工作條件、勞動內容、回饋報酬、榮譽尊嚴
和影響力都十分重視。
五、安逸享受型:工作條件是否穩定,是否必須加班加點;工作
時間安排能否配合個人生活上的需要等為優先考慮重點。
六、隨遇而安型:對工作條件、內容、回報或尊嚴、榮譽和影響
力都不在意,與境遇和平相處。
下半生預備動作
知名管理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弔詭的年
代》(The Age of Paradox)一書中提出「S型曲線」(The
Sigmoid Curve) 理論:不斷成長的秘訣在於第一條人生曲線
未走下坡前,即開始第二條曲線;目的是為了幫助新曲線渡過起
初探索期和可能產生的錯誤。
因此,當一個人工作20-25年之後,職業生涯二次面臨重大
抉擇:是否繼續原工作直到退休?是否要轉換跑道,為下半
生預作準備?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杜拉克精選:個人篇》(The Esential
Drucker on theIndividual)鼓勵讀者們為下半生做好
準備!為下半生預作準備的三大重點分別是:
一、開創第二種不同的事業。
二、平行發展第二項事業。
三、當「社會創業家」。
與使徒保羅相比,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與憐憫,是大而又大。
還記得保羅的下半場嗎?他雖被關在陰暗潮濕的監牢裡,卻靠
主有力,得勝有餘:「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
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
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
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可預測的轉換
心理分析學家高德(R.C.Gould)提出的「轉換論」
(Transposition Theory)認為,人生是由一連串可預測的
轉換期所構成。
人在一生當中,至少有七段明確的轉換期:
(1)16~18歲冀望自主想離家的青少年期;
(2)18~22歲獨立思考、獨立決定,不想被約束的矛盾期;
(3)22~28歲進入成人世界的青年期;
(4)28~34歲面臨婚姻、事業、角色混淆期;
(5)35~43歲生理趨於老化,想突破事業和婚姻關係的成年轉換
期,即所謂「中年危機」;
(6)43~50歲轉換成功穩定生活下渴望對社會有貢獻期,或遲滯
中年危機問題,生命陷入困境的行為反叛期;
(7)50~60歲接受過往成敗之事實,重估生命意義,渴望維持
「老朋友」人際關係的成熟期。
轉換期在成人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青年轉換期」和
「中年轉換期」這兩個時期,從成人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雖然
十分相似,卻是個人是否能夠順利進入各個階段的關鍵時期。
美國企業界預測未來的趨勢,將有更多原本工作相當成功的人,
轉換至第二種事業跑道。這些頗有實力的新新人類,在選擇工作
時,除了需要一份收入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挑戰、熱誠、有意義。
超越時空的服事
人生跑道轉換,有人繼續工作,但時間漸減,同時在非營利性的活
動中,展開新事業;有人轉至社區大學作更專業的進修與學習;也
有人全然投入非營利機構成為志工,服務社區中有需要的人群。
舉例說明,丈夫世鐸從事的是電腦方面的專業,但是他對電子器材
也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攝影和音響情有獨鍾。為了讓夫妻倆成
為彼此最親密的同工,眼看著我專心於文字事奉,他也沒閒著,悄
悄地申請架設了一個個人網站。當時從未抓過「老鼠」的我,是個
典型的電腦盲,連電腦開關長在哪兒都一竅不通,更別指望我「玩
電腦、搞網頁」這些玩意兒。 剛開始,世鐸單槍匹馬地設計網
頁。他將我的文章放在畫出四個方格的網頁上,當時網站名為
「嬌嬌的網站」。世鐸此舉確實刺激了我的創意神經,光說不練
也不行,我自己也漸克服了「電子操作恐懼症」。世鐸見時機
成熟,開始教我使用電腦指令,同時努力閱讀網頁設計相關資訊;
兩年後網站更名為「愛網」(www.julia4christ.org)。
這八年來,我們除了同心在文字與網路上相互搭配服事外,世鐸
又將獻唱詩歌與主日學課程全程錄影。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率地服
事主,工作之餘,開始研究起各樣影音器材與不同產品的使用方法
和效能。攝影、錄音、網路三合一事奉,成為世鐸的「第二種不同
的事業」,同時也是鄰近教會網路事工疑難雜症的咨詢人員。外州
幾處教會和福音機構,甚至遠至亞洲地區,都希望我們夫妻倆能離
家數日幫忙訓練同工,開授有關家庭輔導、文字事奉和網路事工等
方面的課程。
我們考慮到家中尚有十四歲Angry Teen和十一歲體力過剩的兩個
孩子,因此一直沒有接受任何外地的邀請。然而,世鐸和我一直懷
著欣喜的心等候,翹首期盼空巢期的來臨。我倆深知人生下半場,
卸下養兒育女的重任後,將躍入廣大的禾場,展開另一段精彩的下
半場生涯規劃。
精彩的下半場婚姻
下半場人生除了工作職場規劃外,婚姻關係的建造尤為重要。
被喻為「空巢期專家」、「生氣蓬勃的婚姻」創辦人安大衛
(David Arp)和安可蘭(Claudia Arp)夫婦於2004年推出
《婚姻下半場──面對空巢期八挑戰》(The Second Half of
Marriage: Facing the Eight Challenges of the
Empty-Nest Years)。書中與婚姻正處於下半場的夫婦們分
享,空巢期面臨的八大挑戰:
1.忘記過去,彼此饒恕。
2.配偶才是婚姻焦點,並非兒女。
3.重新培養傾聽能力和習慣,學習夫妻溝通的藝術。
4.化阻力為助力,積極處理怒氣與衝突。
5.建立真摯的友誼。
6.製造浪漫情趣和愉悅的性關係。
7.三明治世代:夾在老邁父母與成年兒女之間。
8.天路伴侶:相互扶持,同心同行。
親愛的讀者們!無論您的婚姻曾經歷何等凶險的暴風與挑戰,
下半場婚姻是咫尺難逢的良機;兒女成人、二人世界,重溫舊
愛、愛情續杯,正是一同營造成熟、圓滿、浪漫婚姻生活的最
佳時機。
「夕陽無限好,不怕近黃昏」。今後,讓我們將生涯規劃朝向
更有意義的轉換,並努力營造一個夫妻相愛相屬,更精彩的人
生下半場吧!
在管理學中有一句話很有名「不計劃,就是計劃失敗!」。
意思是說,如果你沒有事先作好計劃,那麼就等於說,你是計劃要讓自己失敗!
人生也是如此,做好生涯規劃,可以避免許多冤枉路;請仔細讀這篇文章。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江林月嬌
人生規劃,可別忘了為下半場著墨。
人生好像一艘航行於海面上的船,由於前進發展的必要,需要決定
在何處停泊?在何時拋錨?行為科學家稱這種職業生涯規劃之轉型
為「生涯錨」(career anchor)。
一個人應當在何處拋下職業生涯錨?首先,須從瞭解自己和認識
職業兩方面著手。
古希臘哲學思想家蘇格拉底(Socrates)主張,人生最重要的事
就是「認識自己」。自我認知的能力,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過程
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繁多複雜的職業中,想要做出無
怨無悔的選擇嗎?那麼就先從明白你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和工作
價值觀開始吧!
識己才能規劃生涯
2005年,中國採取聚類分析法調查了7632位「工作人」,分析
不同工作崗位的人群,究竟是為「啥」而工作?研究報告結果顯
示,中國人的工作價值觀大體可分為六大類型:
一、創業開拓型:對工作環境與外在條件不挑剔,期望從事有創
意、有成就感的工作,並擁有足夠的自由與影響力,把工作做好。
二、回饋驅動型:看重工作獲得的回報,包括物質、工作與精神
上各層面的報酬。
三、工作滿足型:期望工作之餘,同時保有自己的興趣,著重有
意義的工作。
四、理想主義者:對工作條件、勞動內容、回饋報酬、榮譽尊嚴
和影響力都十分重視。
五、安逸享受型:工作條件是否穩定,是否必須加班加點;工作
時間安排能否配合個人生活上的需要等為優先考慮重點。
六、隨遇而安型:對工作條件、內容、回報或尊嚴、榮譽和影響
力都不在意,與境遇和平相處。
下半生預備動作
知名管理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弔詭的年
代》(The Age of Paradox)一書中提出「S型曲線」(The
Sigmoid Curve) 理論:不斷成長的秘訣在於第一條人生曲線
未走下坡前,即開始第二條曲線;目的是為了幫助新曲線渡過起
初探索期和可能產生的錯誤。
因此,當一個人工作20-25年之後,職業生涯二次面臨重大
抉擇:是否繼續原工作直到退休?是否要轉換跑道,為下半
生預作準備?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杜拉克精選:個人篇》(The Esential
Drucker on theIndividual)鼓勵讀者們為下半生做好
準備!為下半生預作準備的三大重點分別是:
一、開創第二種不同的事業。
二、平行發展第二項事業。
三、當「社會創業家」。
與使徒保羅相比,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與憐憫,是大而又大。
還記得保羅的下半場嗎?他雖被關在陰暗潮濕的監牢裡,卻靠
主有力,得勝有餘:「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
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
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
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可預測的轉換
心理分析學家高德(R.C.Gould)提出的「轉換論」
(Transposition Theory)認為,人生是由一連串可預測的
轉換期所構成。
人在一生當中,至少有七段明確的轉換期:
(1)16~18歲冀望自主想離家的青少年期;
(2)18~22歲獨立思考、獨立決定,不想被約束的矛盾期;
(3)22~28歲進入成人世界的青年期;
(4)28~34歲面臨婚姻、事業、角色混淆期;
(5)35~43歲生理趨於老化,想突破事業和婚姻關係的成年轉換
期,即所謂「中年危機」;
(6)43~50歲轉換成功穩定生活下渴望對社會有貢獻期,或遲滯
中年危機問題,生命陷入困境的行為反叛期;
(7)50~60歲接受過往成敗之事實,重估生命意義,渴望維持
「老朋友」人際關係的成熟期。
轉換期在成人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青年轉換期」和
「中年轉換期」這兩個時期,從成人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雖然
十分相似,卻是個人是否能夠順利進入各個階段的關鍵時期。
美國企業界預測未來的趨勢,將有更多原本工作相當成功的人,
轉換至第二種事業跑道。這些頗有實力的新新人類,在選擇工作
時,除了需要一份收入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挑戰、熱誠、有意義。
超越時空的服事
人生跑道轉換,有人繼續工作,但時間漸減,同時在非營利性的活
動中,展開新事業;有人轉至社區大學作更專業的進修與學習;也
有人全然投入非營利機構成為志工,服務社區中有需要的人群。
舉例說明,丈夫世鐸從事的是電腦方面的專業,但是他對電子器材
也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攝影和音響情有獨鍾。為了讓夫妻倆成
為彼此最親密的同工,眼看著我專心於文字事奉,他也沒閒著,悄
悄地申請架設了一個個人網站。當時從未抓過「老鼠」的我,是個
典型的電腦盲,連電腦開關長在哪兒都一竅不通,更別指望我「玩
電腦、搞網頁」這些玩意兒。 剛開始,世鐸單槍匹馬地設計網
頁。他將我的文章放在畫出四個方格的網頁上,當時網站名為
「嬌嬌的網站」。世鐸此舉確實刺激了我的創意神經,光說不練
也不行,我自己也漸克服了「電子操作恐懼症」。世鐸見時機
成熟,開始教我使用電腦指令,同時努力閱讀網頁設計相關資訊;
兩年後網站更名為「愛網」(www.julia4christ.org)。
這八年來,我們除了同心在文字與網路上相互搭配服事外,世鐸
又將獻唱詩歌與主日學課程全程錄影。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率地服
事主,工作之餘,開始研究起各樣影音器材與不同產品的使用方法
和效能。攝影、錄音、網路三合一事奉,成為世鐸的「第二種不同
的事業」,同時也是鄰近教會網路事工疑難雜症的咨詢人員。外州
幾處教會和福音機構,甚至遠至亞洲地區,都希望我們夫妻倆能離
家數日幫忙訓練同工,開授有關家庭輔導、文字事奉和網路事工等
方面的課程。
我們考慮到家中尚有十四歲Angry Teen和十一歲體力過剩的兩個
孩子,因此一直沒有接受任何外地的邀請。然而,世鐸和我一直懷
著欣喜的心等候,翹首期盼空巢期的來臨。我倆深知人生下半場,
卸下養兒育女的重任後,將躍入廣大的禾場,展開另一段精彩的下
半場生涯規劃。
精彩的下半場婚姻
下半場人生除了工作職場規劃外,婚姻關係的建造尤為重要。
被喻為「空巢期專家」、「生氣蓬勃的婚姻」創辦人安大衛
(David Arp)和安可蘭(Claudia Arp)夫婦於2004年推出
《婚姻下半場──面對空巢期八挑戰》(The Second Half of
Marriage: Facing the Eight Challenges of the
Empty-Nest Years)。書中與婚姻正處於下半場的夫婦們分
享,空巢期面臨的八大挑戰:
1.忘記過去,彼此饒恕。
2.配偶才是婚姻焦點,並非兒女。
3.重新培養傾聽能力和習慣,學習夫妻溝通的藝術。
4.化阻力為助力,積極處理怒氣與衝突。
5.建立真摯的友誼。
6.製造浪漫情趣和愉悅的性關係。
7.三明治世代:夾在老邁父母與成年兒女之間。
8.天路伴侶:相互扶持,同心同行。
親愛的讀者們!無論您的婚姻曾經歷何等凶險的暴風與挑戰,
下半場婚姻是咫尺難逢的良機;兒女成人、二人世界,重溫舊
愛、愛情續杯,正是一同營造成熟、圓滿、浪漫婚姻生活的最
佳時機。
「夕陽無限好,不怕近黃昏」。今後,讓我們將生涯規劃朝向
更有意義的轉換,並努力營造一個夫妻相愛相屬,更精彩的人
生下半場吧!
喜樂在今天
思逸
我不再駐足在憂傷和埋怨之中,也不讓任何事物搶奪已經屬於我的喜樂。
好喜歡清早起來,趁著家人仍沉睡時,我安靜地迎向大自然。晨露初降,花草生氣蓬勃。魚池裡,睡蓮經過長夜的憩息,就著陽光綻開了花苞;而迴游的錦鯉也在追逐嬉戲,點綴成一幅生動的畫面。萬物循序進行,每早晨吐露清新,顯明創造主的慈愛和信實。
至於我呢?今天我可以用甦醒的心靈,緊緊保守住「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麼?我定意選擇凡事感恩的心態,拒絕憂愁煩悶的困擾,學習隨時隨處和愛我的主交談,並將大小事物都放在永恆的天秤上衡量,來行走我的一天麼?
下定這樣的決心,對我來說,著實不容易!
肩負重荷難開心
在我成長過程中,一直被期待為一個堅守紀律,講求效率,面對家庭、教會各種要求,可以面面兼顧的婦女。多年來的時間表,讓急遽增加的「待辦事項」填滿了我的生活。
父母年老需要更多孝敬與照料;丈夫工作和事奉需要實際的支持與鼓勵;四個兒女成長隨時等著我的陪伴和教導。而我的心智體力何其有限!進入中年,肩上負荷增加,總覺得催趕的壓力,和急亂的生命行程。面對愛的虧欠,日子顯得沉重。過去喜愛閒情、浪漫的步調,已不復重現。
每逢在教會裡、團契中,和姊妹們相聚,彼此在堆砌笑容的寒暄問候之後,不免互吐苦水,長噓短嘆一番。互相分享時,大家也不約而同地感受忙碌生活的煩憂,顯出信心的不足,和喜樂的缺乏。
在相惜互勉之外,我們忍不住問:「如此這般,難道就是豐盛的生命麼?」我們更會誠實地質疑:「重生的生命,豈不該有更新鮮亮麗的色彩麼?」
靠主喜樂是祕訣
聖經上說:「要靠主喜樂。」(腓2:1)又說:「要常常喜樂。」(帖前5:16)
身為忠誠的基督徒,我們會向世人宣告:「我有喜樂深藏我心」。心靈深處的確有喜樂的證據,或許它沉底了,外表上是看不見的。
教會裡,大家強調的是「愛心裡的勞苦」、「患難中的忍耐」、「傳福音的負擔」、以及「多結果子」。難得找到一位笑口常開的喜樂姊妹,也難得遇見信心單純、事奉快樂的媽媽了。
十多年在婦女團契裡,我接觸了上百位姊妹,忠誠地以愛和智慧服事他人,其中活得開心的卻寥寥無幾。難道,我們真的不會「歡呼行走」嗎?
許多的省思之後,我必須承認,人生的挑戰或許纏累我們的心靈,生活的忙碌或許催促我們的腳步,卻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左右我們的反應,代替我們的決定:「本著對永生神的信心,活出喜樂的生命。」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詩118:24)
活得喜樂,不僅是一種態度,一個選擇,一種認定,更應該是每日生活的模式。
我必須日日連接於快樂的源頭,容許生活的主教導我「住在基督裡」的真實,安心於情境、人事或有變遷,神卻仍掌握特殊的時刻表。我所要作的,是訓練自己單純地抓住神的應許:「我的喜樂常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
放鬆心情享樂趣
其次,我要學習「善待自己」,努力培養自己的身心健康。如同許多婦女一般,我們往往忙著照顧周圍的家人、親友,卻忽略了自己。體力和心智的不濟,往往無法帶給對方祝福。要活得健康,除了定時進食、充分睡眠和儘量找機會運動之外,我也學習按照聖經原則,練習「對心說話的藝術」、管理自己情緒、以及減輕壓力的技巧。藉著放鬆心情,減低對己對人的過高期望,幫助我可以享受有趣的人和好玩的事情。
慢慢地,我嚐試在生活中加添一些輕鬆和幽默的色彩,脫去嚴肅和緊繃的外表,允許自己多欣賞因笑談而揭露的純真天性。原來,許多人都喜歡放下武裝,和快樂活潑的心靈相交,增進彼此的情誼。
曾幾何時,喜樂漸漸感染身邊的人。他們捕捉了我的好心情,脫離低氣壓的氣氛,比較敢於主動和我閒聊,分享生活。觀察敏銳的丈夫,也不必每天提醒孩子們為「快樂的媽媽」禱告了。
如今,全家大小都愛聽我學說笑話,愛看我開車走錯路,愛傳我的難得糊塗,愛說我的不完美。教會裡的小組聚會和同工會,常有我特意帶去的趣事和可愛的小故事。不為什麼,只因我渴想減輕大夥兒沉重和枯乾的生活皺紋,好讓神的撫慰和滋潤,自由地賜給祂所愛的人。
處處拾取神祝福
若我單純地定意以神為樂,又滿足地接受上帝對我和我一家的計劃。生命道旁的一朵小花、家裡隨處印滿的小手跡、孩子開心給予的一個擁抱、丈夫難得送來的一份讚美、同工們久久捎來的一個問候,都顯得異常珍貴。若我留心細察,神的祝福處處都可拾取。我不再駐足在憂傷和埋怨之中,也不讓任何事物搶奪已經屬我的喜樂。畢竟,永恆之中,完全的盼望和光榮的獎賞已為我存留。我又何必用緊繃的心弦,來彈奏悠遠深沉的生命之歌呢?
好愛吟唱主日學的詩歌:「變變變,我要變。憂愁變為喜樂,長臉變為圓。主恩真豐富,說也說不盡,只有滿心稱頌救主的恩典。」
雖然仍難免有軟弱或低沉,昔日的習性也不時向我挑戰。只有謙卑又滿懷信心地期許著自己:「靠著基督,我能輕鬆地享受一切,喜樂地看待今天。」
摘自飛揚
Tuesday, March 24, 2009
神啊,改變我這人!
愛情與婚姻是一個難畢業的實踐課程,
男女雙方都有許多需要學習與被訓練的地方。
這篇文章出於一位弟兄之手,
自然是站在男人的立場來著墨,
描述男人學習為夫的心得。
但是,女人難道沒有要學習被提醒之處嗎?
文中作者第二位學長的妻子,明顯在對丈夫
的尊重上需要重修學分。
無論男人、女人雙方均用「神啊,改變我這人!」來禱告
我認為都是應該且適宜的。
但願夫妻愛情歷久彌堅;
也願意那些正在預修愛情婚姻學分的男男女女,
修足學分,作好思想心理準備。
如果未做好萬全預備,
千萬請勿輕率地踏入婚姻,
你的守望者
更夫
=============
盧永增
從前我禱告,神啊改變我老婆;
現在我禱告,神啊改變我這人。
我的內人過去是我公司的職員。婚前她對我的態度一直都是百依百順地;婚後卻彷 彿一切都變了天!
婚前,她會主動地關心我;婚後,她像是我的上司一樣,什麼事都要管,而且總數落我的不對。吵起架來,她經常翻起舊賬:「我才沒有像你那麼憨,憨到把好幾仟萬元拿去讓人家給坑掉!」這樁事原是我內心的最痛,她居然可以隨時隨地這樣無情地攻擊我,我卻一點招架的能力都沒有!每當為此心灰意冷時,真是有苦難言。
我曾經離過一次婚,好不容易上帝重新再賜給我一個新的家庭,我不能輕言……幸好當我感到一無所恃時,依然記得還有慈愛的上帝可以依靠。我先以禱告的方式,請上帝調整「她的脾氣」、賜給「她智慧」、改變「她的個性」、提升「她的境界」。可是她一點也沒有改變,難道這些一次又一次的禱告,上帝都沒有聽到?祂為什麼一直沒有回應我的禱告?
後來連續在幾次的聚會活動中,正巧都與一位學長和他的太太坐在一起,我注意到每當這位學長說話或發表意見後,都會轉身問他的太太:「老婆,我剛剛說得好不好啊?這樣說對不對?如有不對的妳要告訴我喔,這樣我才會進步。」
起初聽到他這樣的語氣,我並不以為意;沒想到連續好幾次,我都遇到同樣的情況。我不禁心裏想:「天底下怎麼有這樣尊重老婆的男人?這是什麼樣的男人啊!」。
不僅這樣,另一位學長夫婦,有次與我們夫婦相約到外地旅遊。當在風景區參觀時,他把為他太太提的手提袋暫放在地上,然後拿起相機要幫她照相。他的太太突然大聲喊叫:「髒老頭!地上那麼髒,怎可把我的袋子放在地上,你知道地上有多少細菌嗎?」
看到與聽到她這樣的反應,我真是愣住了!我心裏想「完了!如果學長此時翻臉,我該怎麼辦?」想不到就在我還沒回應過來時,學長竟然不慌不忙地掏出褲後口袋 裏的手帕,一邊擦拭著手提袋,一邊對著他的太太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老婆妳不要生氣,這都是我的錯,以後不會這樣了!」天啊!這個學長又是怎麼樣的 男人呢?
他們都是事業有成、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為何對老婆都能夠如此溫柔謙卑?我仔細探討,才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原來一切的困擾都是由於我的心態造成的。終於明白神為了幫助我,早就派了這兩位天使在我的身邊,讓我看看真正的男人是怎麼樣對待老婆的。
其實神早就回應了我的禱告,只是我後知後覺而已。我也曾請教過其中的一位學長,為什麼他會那樣子謙卑虛己?他說:「當我不能改變身邊的人或環境時,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先改變自己的態度。」
我相信每位身為丈夫的男人,如果面臨了老婆生病或危難時,都會義不容辭,挺身 而出,甚至於獻上自己的生命,一切都是為了愛她;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我對所愛的老婆表示道歉或感謝時,竟然是非常地難以啟齒。事實上,彼此都已經是老夫老妻了,我到底在跟她計較什麼、爭什麼呢?
可能是我太過於關注自己的需要,以致於無力或疏於分擔老婆的重擔。聖經教導我們:「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弗5:23-28)
如今,我體會到上帝給的真理是:當我能夠真正地關心老婆、分擔她的重擔時,才是上帝開始祝福我的時候;我終於明白要得著上帝恩典最好的方法,就是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
從此,我的禱告已不再是懇請上帝「改變老婆」了,而是請「改變我!」即使在 「我對、她錯;她對、我錯」的爭論中,我也學會主動地先開口向老婆道歉,無論 我是對或錯,因為「男人為首,應該包括開口道歉」啊!
綻放在殘缺中的喜樂之花
好一個勇敢又樂觀的小女孩!
我們真的沒有悲哀的權利!
希望是給時刻極積的人 成功是給堅持到底的人
健康是給涵養身心的人 財富是給勤儉能拾的人
幸福是給常懷感恩的人 快樂是給心中知足的人
清靜是給隨處自在的人 詳和是給珍惜一切的人
智慧是給低心學習的人 使命是給願意承擔的人
機會是給準備完全的人
不知道你看了以上的圖片文字後作何感想
1。珍惜上帝所賜的健全身體
把身體用在合神心意的地方
2。喜樂是內在心靈的福份
與外體環境沒有直接關係
3。喜樂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抉擇
這個抉擇取決於內在生命的健康與否
4。上帝可以容許人遭橫逆或天生殘缺
可是祂從不取消人對喜樂的選擇權
5。越單純的人越懂得選擇喜樂
6。生活簡樸的人他喜樂的程度
往往高過家道豐富的人
7。喜樂是信心開出來的誇勝之花
願主耶穌用喜樂的油膏抹你
你的守望者
更夫
Monday, March 23, 2009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與你分享一篇剛收到的文章,相當不錯。「對的事情要堅持
做下去,而這種堅持夠久了,就會變成一種文化、一種氛圍、
一種習慣和環境。」
你的守望者
更夫
--------------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
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
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
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
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
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
「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
只買5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
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
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
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
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
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
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
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
警告,第二次就開除了。
我發現: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
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相反的,如果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
工作也被動、不愉快。
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週遭朋友,同事,處於
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
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
您了解了這道理,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
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
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
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記得,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堅持對的事情才能天長地久。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做下去,而這種堅持夠久了,就會變成一種文化、一種氛圍、
一種習慣和環境。」
你的守望者
更夫
--------------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
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
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
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
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
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
「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
只買5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
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
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
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
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
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
地方貼了一張紙條:「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
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
警告,第二次就開除了。
我發現: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
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相反的,如果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
工作也被動、不愉快。
各位親愛的夥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週遭朋友,同事,處於
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
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
您了解了這道理,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
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
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
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記得,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堅持對的事情才能天長地久。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從困難中找機會
我ㄧ直很喜歡卡內基的訓練,在台灣,黑幼龍先生就是卡內基的
代表人。曾經與他有一面之緣,也通過兩次電話。映像中他總是
睿智過人,但卻又藏鋒內斂、親和力十足;說白一點,就是那種
既有料,又謙卑的人。我很欣賞他的人,也欣賞他的談話。他每
次發表的文章裡面,都有許多的智慧箴言。就拿這一篇來說,信
手摘錄就有好多至理名言,例如:
「不變就代表消失」...
「沒有比一切正常更危險的事。」
「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
「你現在所會的、所知道的,都已經是過去式了。因此,我們必須
不斷地去學習。」
溝通的最高層次就是,「說話的人要說到對方想聽,聽的人要聽到
讓別人想說。」這是一種溝通的良性循環。
教育是要改變人的想法,訓練是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成功的人常在困難中找到機會,失敗的人常在機會中找到困難。」
每一句都很棒吧!而其中任何一句,都夠我們操練一輩子的了。
你認為呢?
你的守望者
更夫
黑幼龍
我今天要談的,就是我們平常能夠做什麼,到了發生困難、災難
的時候,可以把那些困難化成機會。
很多人希望能預測自己的未來,知道我未來五年、十年是什麼樣
子,其實這都是沒有用的。
我看過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一句話,他說「唯一能預測未來
的方法,就是去開創它。」也就是說,你如果希望未來成為怎麼
樣的一個人,只有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努力去做,才能成功。
但是,大多數的人通常都是照著以前一樣的模式來做事,很少想
到應該要去開創未來。
舉例來說,財星雜誌票選五百大企業,在1985-1995十年間共有
一百四十三家公司跌出前五百名外。這些都是很優秀的公司,可是
為什麼在十年間會有這種變化?
那是因為他們只知道埋頭苦幹,沒有看到外界的改變而積極去
開創未來。
這樣的人在公司一多,整個公司自然就危險了。
另外,1993年訪問了IBM一千二百位高階經理人,有四十%表示
看不出有改變的需要。
聽了上面這些,你千萬不要以為我們自己是例外,其實我們可能
只是大多數人中的一個。
如果你沒有想到要去開創未來,尤其是在不景氣下,或者你覺得
我沒有能力開創什麼,我們就跟這些人完全一樣。
在今天,改變其實是一個常態。
像這一次的金融危機,難道這次過了,下次就不會出現了嗎?
有人說過一句話--「不變就代表消失」。
雷明頓公司的董事長也說過,「沒有比一切正常更危險的事。」
所以,如果我們不一直想著改變、改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就如奇異公司的董事長韋爾許所說:「如果外界的改變比我們
公司內部改變快的話,我們就是在走向結束。」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才能因應改變,開創未來呢?
●團隊合作激發潛能
第一,我覺得現在社會最大的改變,就是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
大家合作,而不是個人或英雄主義。
「EQ」的作者高曼在他的個案研究中發現,成功的人「情緒智慧」
往往比較高。
「情緒智慧」可以激勵自己,也能激勵別人,讓我們和別人能很
順利地一起工作。
高曼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一架飛機如果機長、副機長、機械
工程師,和空中小姐這些工作人員都能合作無間,那麼重大的災難
就能減少七五%。
這裏可以看出合作的重要性。
另外,克萊斯勒的總裁艾科卡說,每年在經理人的考績表上只要
出現這麼一句話,「此人難以與他人合作」,他就不會重用他。
理由是,人是最根本的,如果跟人沒有辦法相處,怎麼會做得好呢?
戴明博士在日本有一場演講,他問在座的大企業家說︰「想尋找
優秀人才的請舉手。」
在場的企業家幾乎全都舉手了。
戴明跟這些企業家說:「你們根本就不需要去找,這些人才其實
就在你們身邊。」
他的意思是指,人都有潛力沒有發揮出來,應該把這些人的潛能
發掘出來。
那要怎麼做呢?
就是讓他們有共同的願景、目標,再加強他們的專業能力,這樣
公司才能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
也就是可以由團隊合作,來激發自己和他人的潛能。
●態度和熱忱是競爭優勢
除了團隊合作之外,我們想要創造未來,第二個就是態度和熱忱。
有人問北歐航空公司的總裁︰「你怎麼把一家每年賠七千萬美金
的航空公司,變成每年都賺幾億美金?」
他回答:「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
我想大家都同意,不管做的是那一行,在技術的層面上大家其實
都相差不多,那麼未來的競爭優勢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態度和熱忱。
在美國有一家大企業裁員,第一個裁掉的是一位華裔工程師。
這個人很不服氣,跑去跟老闆理論。
他說:「我奉公守法、任務都能達成,做事也規規矩矩的,
為什麼要裁我?」
老闆回答他說:「就是這樣我才要裁你,因為我不知道你在想
什麼,我需要你的參與和意見。」從這裏可以看出態度的重要。
卡內基有一位傑出人士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我們在飯店房門上
常常可以看到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請勿打擾」;而很多人
在不知不覺中也常常掛著請勿打擾這句話,讓人不敢親近,以
致於錯過了很多可能的機會。
所以,我們應該了解態度的重要性。
同時態度並不是天生就會的,這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我們應該在
態度上時時訓練自己。
●溝通技能不可或缺
第三個可以幫助我們開創未來的,就是溝通能力。溝通能力現在
是個很熱門的話題,可是到底應該怎麼溝通呢?其實,溝通就像
我們學英語、游泳一樣,是一種技能,而不是知識,所以需要不
斷的訓練才能學會;而且不只要會,還要不斷去運用,才不會忘
記。
摩托羅拉的董事長說︰「你現在所會的、所知道的,都已經是過
去式了。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去學習。」
松下幸之助也曾經說過:「終身學習比個人智商、家庭、魅力、
正規教育,對事業的成敗更具決定性。」
這個終身學習的觀念,真的對我們非常有幫助。
此外,松下幸之助又說︰「終身學習能培養出某些習慣,包括
積極聆聽的能力。」
所謂積極聆聽的能力,其實也就是一種溝通能力。
像現在我站在這裏跟你們講話,你們所表現出來的眼神和表情,
讓講話的人很想和你們溝通,因為你們重視他,對他很感興趣。
所以單單只是會聆聽,你就可以取得對方的合作,這就是一個很
寶貴的能力。
聆聽的能力,不是光用上課就能學會的,必須要不斷地練習。
就如松下幸之助所說,「要靠終身學習來培養」。
我記得張忠謀先生把他自己成功的最大原因,歸因於溝通。
他說︰「不要因為溝通不良,讓自己學習的東西無法發揮。」
像我前面所講的團隊合作、態度和熱忱這些內容,如果你會聆聽
的話,你恐怕已經領先很多很多的人了。
我們應該努力訓練自己到達溝通的最高層次,那就是,「說話
的人要說到對方想聽,聽的人要聽到讓別人想說。」
這是一種溝通的良性循環。
●教育≠訓練
另外,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有很多人很願意進步、成長,但是
常常把教育和訓練搞錯了。
教育是要改變人的想法,訓練是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你想要真正達成終身學習、改變的目標,就必須從教育跨進
訓練的層次。也就是要從態度、知識的吸收,更進一步運用
時時的練習和回饋,達成能力和習慣的建立。同時要不斷
重覆這樣的一個成長循環。才能真正達成改變的目的。
我想不管你們要去參加什麼課程,首先就要問,這些課程上完
之後,能讓我在哪些行為上改變?
如果沒有,就需要考慮一下了。
尤其像很多為高階主管所開的課程,更需要注意到這一點。
最後我想要用一句話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成功的人常在
困難中找到機會,失敗的人常在機會中找到困難。」
在不景氣下,這句話可以讓我們有許多啟發。
Saturday, March 21, 2009
逾越节(Pesach)的起源记载于出埃及记第十二章。
逾越节的节期是由尼散月(圣经中的亚笔月乃是尼散月的迦南用语,意即春月)十四日黄昏的时候开始,为期七或八日,在这段日子中不能吃带酵的任何食 品,而以无酵饼或是特制为逾越节作的饼(macpt)。逾越节与五旬节(shavuot)和住棚节(sukot)共同是犹太人每年三次最重要的朝圣节日, 许多住在外地的犹太人均回到以色列过节。
逾越节通常在阳历的四月, 希伯来文的动词的意思是「越过」,就是上帝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给埃及人第十个灾难时,灭命的使者在击杀头生的孩子和牲畜时「越过」了门框、门楣上涂了 羊血的希伯来人的家庭。因此,每年在逾越节的时候,在每家犹太人都要重述这段的历史,在过节的时候有许多规矩,除了吃无酵的食物之外,另外也要吃一些其它 具有特别象征的食物,以纪念先祖由埃及为奴之家被救赎出来。
在逾越节的晚餐,必须吃以下的食物:
一、烤羊骨(zeroa)纪念在逾越节被杀的羔羊。
二、蛋(beca)纪念他们带去献祭被杀的祭牲、纪念圣殿被毁。
三、charoset是碎泥状物,由苹果、干果、肉桂、红酒和姜制成。也可以用枣子、干果和苹果。纪念他们的先祖在埃及制造砖瓦。
四、苦菜(maror)按照各地传统使用苣荬菜、小红萝卜、黑萝卜、辣根等合并色拉菜,纪念他们的先祖在埃及吃苦,精神和肉体受压迫,他们先祖的孩子也被杀死。
五、karpas是一种伞形花序的植物(如欧芹、芹菜),纪念在埃及当年先祖用以把羊血涂在门楣上的牛膝草。
六、盐水 纪念在埃及为奴的先祖所留的眼泪和汗水。
七、无酵饼(macot)三块无酵饼象征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三位族长。
在逾越节的晚餐时将喝四杯酒,是纪念在圣经出埃及记六章六至七节所记载的,“出6:6 所以你要对以色列人说,我是耶和华,我要用伸出来的膀臂重重地刑罚埃及人,救赎你们脱离他们的重担,不作他们的苦工。
出6:7 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是救你们脱离埃及人之重担的。”
在晚餐的最末了,要吃Afikomen,意思是表示「藏起来、再找到」。这是一块无酵饼,即在起初擘饼之后的大块部分,这部分会被藏起来,到后面再吃。此字是源于希腊文,意为「饭后点」。
在整个逾越节的晚餐上也使用很多诗歌。
由逾越节的第二天起算,一晚接一晚,算四十九日,到五旬节,这段日子被称为omer(计算禾稛)是农业节期。在这段日子是不能结婚的,惟有其中第三十三天因纪念主后一三五年bar kochva的叛变抵抗罗马而为例外,可以结婚。
逾越节晚餐的十四个程序:
一、第一杯酒 背诵祝福
二、洗手 没有一般祝福
三、芹菜浸盐水吃
四、主领者分中间的一块饼,把大块的部分藏起来(吸引孩子耐性等待)
五、背诵规定的话 第二杯酒
六、洗手 有一般祝福
七、祝福
八、浸苦菜及祝福
九、吃苦菜及无酵饼
十、享受晚餐
十一、 吃藏起来又找到的那块无酵饼(儿童游戏、找到的孩子有奖)
十二、 祝福 第三杯酒
十三、 背诵规定的话 第四杯酒
十四、 祷告求上帝悦纳此崇拜
(摘自百度)
Friday, March 20, 2009
我 留 下 平 安 給 你 們 、 我 將 我 的 平 安 賜給你們 . 我 所 賜 的 、 不 像 世 人 所 賜 的 . 你 們 心 裡 不 要 憂 愁 、 也 不 要 膽 怯 。 - 約翰福音14:27 | ||
今天和丘牧師,丘師母到 Cal State Dominguez Hills 去探訪在那裡求學的年輕學子。 看到他們( 俗稱菜鳥 )為理想走天涯, 也想起當年我們不也都是這樣離鄉背井, 一步步走過來的嗎 ? 有趣的還有才來學校兩天的 Sarah 和 Alice ,她們 一位來自北京, 一位來自南京。 晚上和 Hank (雞湯哥 )聊起時, 他笑說他只到過東京。 人生真是奇妙,造物主的安排更是奇妙 ! 我們將約翰福音的這段話鼓勵他們,也鼓勵我們這些老鳥。 願您也能加入我們的行列 ! In God bless, Kay Hsieh |
活在愛中的秘訣
我曾經聽到人說:「相思容易,相見難;相見容易,相處難」。而夫妻相處是一輩子的事,怎能不難上加難呢?然而,千萬別忘記,婚姻是神所設立的。你或許不知到,人類的第一個婚禮,還是上帝親自主婚又證婚的呢!他在婚姻中設計了一個最美的目的,是要我們從婚姻中蒙受祝福,不是受苦,這原是神的美意!但是,要如何經歷婚姻中的福份呢?我們來讀一讀這篇黃維仁博士的演講辭。如果你尚未進入婚姻,那麼,你可以預先修習這門婚姻課程,也可以根據這些相處之道,應用在你的人際關係上,相信必大有助益。願上帝賜福於你!
你的守望者
更夫
「筑牆、逃避」(“Stone-walling”、“Withdraw”) ﹕
歷年來的婚姻實證研究指出,在夫妻許多互動行為之中有四种行為最具殺傷力。
「輕視、否定」与「防衛、反擊」兩個婚姻終結者,而這兩個終結者又會導致其餘兩個婚姻殺手:
「築牆逃避」与「負面詮釋」之產生。
在夫妻意見不合或爭吵之時,极為常見的一個現象是,有一方急著要把問題談完,而另一方卻忙著逃避,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甚至希望那些令他敏感不安的話題根本就不被提起。
這种「筑牆、逃避」的行為可以從許多不同的地方被偵測出來。
逃避的一方可能在對話中离開現場,他也可能顧左右而言他,企圖改變話題;他也可能頻頻點頭,有口無心地快快贊同另一方的意見,希望另一方不再追逼;最可怕的,是他開始「筑牆」,視而不見,听而不聞,練成金鋼不坏之身,刀槍不入。
當這「筑牆」之婚姻終結者,出現在夫妻對話上,听的一方一片死寂,一點反應都沒有,讓說的一方覺得石沉大海,像在對一片石牆說話,一顆火熱的心被拒于千里之外,沒有任何溫情,只有陰暗之冷酷。
兩性的差异
實證研究發現,大約有85%的「筑牆」者是男性。
的确,舉世皆然,在婚姻与親密關系中女性大多扮演「追逐者」(“Pursuer”)的角色,而男性大多扮演「逃避者」(“Distancer”)的角色。
在婚姻中,男性對妻子最常有的抱怨是「她為何那麼難被討好?為何對我處處不滿意,老是批評、挑剔、找我麻煩,不能讓我清靜一下嗎?」
而女性對丈夫最常有的抱怨是﹕「他為什麼不喜歡跟我溝通,听我說話,他為什麼不愛說話,不把心里的感受告訴我?難道他一點都不關心我?」
兩性間這樣的互動會引起惡性循環。
根据實證研究顯示,當女性對男性「筑牆」時,男性身心所受的影響,遠不如男性對女性「筑牆」時,對女性身心所帶來的傷害大。
葛博士的研究指出,當女性對男性「筑牆」時,男性的生理反應并不很大,但是當男性「筑牆」時,他們的妻子心跳与血壓卻都急劇上升。
對大部分的女性而言,婚姻与家庭是他們使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男性的「筑牆」對女性而言,是种威力极為強大的「否定」与「拒斥」。
男性筑牆時,她們所接受到的訊息是﹕「我討厭妳這個人,我要拋棄妳,跟妳斷絕關系。」因此,一般而言,男性的筑牆會給女性帶來巨大的痛苦,也使她們窮追不舍,要迫使男性馬上解決問題,讓她們能尋回与丈夫心心相系的一体感。
事實上,當大部分男性在「筑牆逃避」時,并非蓄意要傷妻子的心。他們并非要逃避妻子,他們真正想逃避的是「沖突」。
研究上發現,許多男性不自覺地用「筑牆」來逃避沖突,是有其原因的。男人善于處理戰場上、商場上或運動場上的沖突与競爭,但正如一句笑話所說的「在情場或親密沖突之海中,女人還能游泳存活,男人卻都一個個滅頂、淹死了。」
(“In the sea of relational conflict, women swim,men drown”)
這是因為前三類的沖突都有規則可循,而且男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受到許多訓練,較懂得如何去處理上述各种沖突。但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關如何了解情緒,處理人際沖突方面的技巧,男性所受的訓練就遠不如女性,因此,當男人碰到千變万化,似乎毫無規則可循的親密關系沖突之時,多半都不知所措。
當男人碰到這類沖突之時,比女人更容易造成生理上「洪水泛濫」(Flooding)的現象,心跳与血壓都直線上升,而且實證研究發現,當女人在沖突過后,生理狀態漸趨平复時,男人卻仍高居不下,久久不能鬆弛下來。
雪上又加霜
處在外在焦慮的心理狀態中是很難受的,不管男人、女人,都想逃避這种感覺。不幸地,雙方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成為更大的問題,造成惡性循環,愈演愈烈。
幸福与痛苦之夫妻都會「筑牆逃避」,但他們主要的差別是,在幸福婚姻中的這類互動只是偶發事件,而痛苦的夫妻卻讓這個婚姻殺手習慣性地出現在他們婚姻之中,而這第三號婚姻終結者長駐他們關系之中的結果,不但會使輕蔑否定,防衛反擊(戰火升高)等終結者在婚姻中愈演愈烈,而且還會邀請第四號婚姻終結者「負面詮釋」也一起進駐他們婚姻關系之中。
「負面詮釋」(Negative Interpretation)﹕
當夫妻的溝通之中充滿「否定、輕蔑」「防衛、反擊」「筑牆逃避」,長期被誤解、拒斥,心里受傷的結果,就不自覺地戴上一副黑眼鏡,漸漸地,他再也看不到配偶善意的努力,甚至把對方中性的行為都認為帶有惡意。
當這第四號終結者常駐婚姻之中時,會產生一种心態,覺得自己是個無辜的受害者,而對方是不怀好意,存心傷害的惡魔。
婚姻到了這個地步,就相當危險了。例如,妻子只說了一句﹕「我們需要談一談。」
(她指孩子學校要作制服),沒想到丈夫馬上跳起來說﹕「妳又要罵我什麼?」在妻子抱怨了几年之后,丈夫終于借著送花給她一個惊喜,沒想到妻子用怀疑的眼光責問他,「說!你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或是「你送花的目的,根本就是自私,要別人以為你是好丈夫。」
葛博士的研究中指出,進入高危險期的婚姻有几個特征﹕
1.有种強烈的感受,覺得婚姻問題已嚴重到不可能解決的地步。
夫妻間有強烈的敵意,不是戰火連連(“Hostile-Engaged”),
就是盡量避免接触(“Hostile-Detached”)。
2.在長期溝而不通之后,習慣性地避免沖突,或是想辦法自欺,在心靈受傷時,不斷告訴自己「我不痛」。
3.兩方像兩條并行線,生活沒有交集,就像英國黛安娜王妃与查理王子一般,在同一屋檐下,卻形同异路。
4.在婚姻中有強烈的孤寂感。已經進入高危險期的婚姻,是否就沒救了呢?
答案是﹕「天下無難事,只要有心人。」
過去三十年來的實證指出了重建婚姻的要訣﹕
1.去面對并有效地處理沖突。
2.學習用智能繼續建立你倆的友情。
重建有訣竅
到底該如何才能愛火重燃,然后重建婚姻呢?
實證研究中列出了几個重要的訣竅:
1. 愛火重燃的第一個步驟是「認識敵人」,控制婚姻四大終結者,盡量減少讓它們在夫妻互動中現身的机會。
2. 積极培養夫妻面對沖突時修護(Repair)的能力。
幸福的夫妻能有智能地在戰火高升時,邊吵邊修護沖突帶來的傷害。
3. 防止情緒泛濫(Flooding),當情緒泛濫時,他們會失去修護的能力,在那時,愈想解決問題,愈會把事情搞砸。若要防止泛濫,增進修護能力,夫妻要努力學習兩种技巧 ﹕
A.暫停(Time Out):
在平時就約好,為保護關系,雙方可在戰火高升、沖突失控之前叫暫停,馬上离開現場,用深呼吸或運動來自我撫慰,讓自己安靜下來。
為了維護「追逐者」的信任,「逃避者」(离開現場的一方)可在四十八小時內回來把問題談清楚。
B.「修護式對話」:
換句話說,操練「快快的听,慢慢的說」,兩人輪流當傾听者,讓對方能暢所欲言。當發言者覺得被了解,滿意之后,雙方再交換角色,原來的傾訴者變成傾听者。
葛博士的研究建議女性特別要學“Soften Start Up”,柔和地發言,而男性特別要在“Accept Influence”虛心傾听,接受影響上面下功夫。
這是极為重要的技術,請恕筆者無法在此詳細介紹這套技術,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拙作「愛就是彼此珍惜──幸福婚姻的對話」(台灣張老師出版社2002年出版。)
4.在婚姻「愛的帳戶」之中,
「存款」与「提款」的比數要大于五比一﹕
幸福夫妻能在戰火高升時不被情緒泛濫,甚至能在對方負性的行為中看到善意,最大的訣竅就是他們在平日就有非常丰富的「存款」。而什麼是「提款」?
最好的例子就是上述的「四大終結者」,是每個人不教就會的,而存款則需用心去學,最重要的訣竅,是要活得有智能,尤其是要了解對方「愛的語言」。
例如,若妻子「愛的語言」是實際的服務,丈夫就該把重點放在多幫他做家事上面,這會比送她不感興趣的玫瑰
更能讓她感受到愛。同理,當丈夫生日,最想跟妻子安靜到海邊散步時,妻子就別大費周章,事倍功半地替丈夫搞個妻子自己喜歡的大型生日派對。
總之,要學習「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對方才能收到你這份禮物,感受到你的愛。
5.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長﹕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未得滿足的需要。從小心理受傷愈多,結婚后愈容易因向配偶「討債」而造成較嚴重的婚姻問題。請參閱拙作「窗外依然有藍天」(愛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結束本文之前,筆者還有几句話与讀者們共勉﹕
1.沒感受到愛,并不等于別人沒給你愛,問題可能出在「愛的語言」,因此,夫妻要努力學習對方愛的語言。
2.配偶不是神,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要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自己的幸福快樂,要自己負起責任去滿足,別向配偶「討債」。
3.別讓外界壓力,侵入婚姻与家庭之中。入家門前,先花五分鐘讓自己靜一下,調整心情后再帶著微笑進門。回家与家人見面的前三分鐘,
可以決定整個晚上的家庭气氛。
4.每人都有优缺點,也都有潛能与善意,所以我們可用心去幫助對方成功,并幫他把善的一面發揮出來。
例如,別說「你是什麼爸爸?根本不花時間在子女身上…」,若改口說﹕「能否請你今晚用15分鐘,小寶睡前念床邊故事給他听。」這樣,丈夫很可能樂意去做。
5.健康的婚姻,筑基于健全的個人。請「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有錯的可能性」,每個人都有「諉過居功」的劣根性,如果夫妻都能有顆謙卑自省、愿意學習的心,他們就能接上愛的源頭,在無條件的愛中,人的心靈創傷才能得醫治,才能存怜憫心,彼此以恩慈相待,這是活在愛中最重要的密訣。
黃維仁博士黃維仁博士黃維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診所專業雙語心理治療。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從事臨床心里治療、督導、訓練与教學工作。北美愛家協會會務顧問。
Focus on the Family 國際特約講員。>
你的守望者
更夫
「筑牆、逃避」(“Stone-walling”、“Withdraw”) ﹕
歷年來的婚姻實證研究指出,在夫妻許多互動行為之中有四种行為最具殺傷力。
「輕視、否定」与「防衛、反擊」兩個婚姻終結者,而這兩個終結者又會導致其餘兩個婚姻殺手:
「築牆逃避」与「負面詮釋」之產生。
在夫妻意見不合或爭吵之時,极為常見的一個現象是,有一方急著要把問題談完,而另一方卻忙著逃避,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甚至希望那些令他敏感不安的話題根本就不被提起。
這种「筑牆、逃避」的行為可以從許多不同的地方被偵測出來。
逃避的一方可能在對話中离開現場,他也可能顧左右而言他,企圖改變話題;他也可能頻頻點頭,有口無心地快快贊同另一方的意見,希望另一方不再追逼;最可怕的,是他開始「筑牆」,視而不見,听而不聞,練成金鋼不坏之身,刀槍不入。
當這「筑牆」之婚姻終結者,出現在夫妻對話上,听的一方一片死寂,一點反應都沒有,讓說的一方覺得石沉大海,像在對一片石牆說話,一顆火熱的心被拒于千里之外,沒有任何溫情,只有陰暗之冷酷。
兩性的差异
實證研究發現,大約有85%的「筑牆」者是男性。
的确,舉世皆然,在婚姻与親密關系中女性大多扮演「追逐者」(“Pursuer”)的角色,而男性大多扮演「逃避者」(“Distancer”)的角色。
在婚姻中,男性對妻子最常有的抱怨是「她為何那麼難被討好?為何對我處處不滿意,老是批評、挑剔、找我麻煩,不能讓我清靜一下嗎?」
而女性對丈夫最常有的抱怨是﹕「他為什麼不喜歡跟我溝通,听我說話,他為什麼不愛說話,不把心里的感受告訴我?難道他一點都不關心我?」
兩性間這樣的互動會引起惡性循環。
根据實證研究顯示,當女性對男性「筑牆」時,男性身心所受的影響,遠不如男性對女性「筑牆」時,對女性身心所帶來的傷害大。
葛博士的研究指出,當女性對男性「筑牆」時,男性的生理反應并不很大,但是當男性「筑牆」時,他們的妻子心跳与血壓卻都急劇上升。
對大部分的女性而言,婚姻与家庭是他們使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男性的「筑牆」對女性而言,是种威力极為強大的「否定」与「拒斥」。
男性筑牆時,她們所接受到的訊息是﹕「我討厭妳這個人,我要拋棄妳,跟妳斷絕關系。」因此,一般而言,男性的筑牆會給女性帶來巨大的痛苦,也使她們窮追不舍,要迫使男性馬上解決問題,讓她們能尋回与丈夫心心相系的一体感。
事實上,當大部分男性在「筑牆逃避」時,并非蓄意要傷妻子的心。他們并非要逃避妻子,他們真正想逃避的是「沖突」。
研究上發現,許多男性不自覺地用「筑牆」來逃避沖突,是有其原因的。男人善于處理戰場上、商場上或運動場上的沖突与競爭,但正如一句笑話所說的「在情場或親密沖突之海中,女人還能游泳存活,男人卻都一個個滅頂、淹死了。」
(“In the sea of relational conflict, women swim,men drown”)
這是因為前三類的沖突都有規則可循,而且男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受到許多訓練,較懂得如何去處理上述各种沖突。但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關如何了解情緒,處理人際沖突方面的技巧,男性所受的訓練就遠不如女性,因此,當男人碰到千變万化,似乎毫無規則可循的親密關系沖突之時,多半都不知所措。
當男人碰到這類沖突之時,比女人更容易造成生理上「洪水泛濫」(Flooding)的現象,心跳与血壓都直線上升,而且實證研究發現,當女人在沖突過后,生理狀態漸趨平复時,男人卻仍高居不下,久久不能鬆弛下來。
雪上又加霜
處在外在焦慮的心理狀態中是很難受的,不管男人、女人,都想逃避這种感覺。不幸地,雙方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成為更大的問題,造成惡性循環,愈演愈烈。
幸福与痛苦之夫妻都會「筑牆逃避」,但他們主要的差別是,在幸福婚姻中的這類互動只是偶發事件,而痛苦的夫妻卻讓這個婚姻殺手習慣性地出現在他們婚姻之中,而這第三號婚姻終結者長駐他們關系之中的結果,不但會使輕蔑否定,防衛反擊(戰火升高)等終結者在婚姻中愈演愈烈,而且還會邀請第四號婚姻終結者「負面詮釋」也一起進駐他們婚姻關系之中。
「負面詮釋」(Negative Interpretation)﹕
當夫妻的溝通之中充滿「否定、輕蔑」「防衛、反擊」「筑牆逃避」,長期被誤解、拒斥,心里受傷的結果,就不自覺地戴上一副黑眼鏡,漸漸地,他再也看不到配偶善意的努力,甚至把對方中性的行為都認為帶有惡意。
當這第四號終結者常駐婚姻之中時,會產生一种心態,覺得自己是個無辜的受害者,而對方是不怀好意,存心傷害的惡魔。
婚姻到了這個地步,就相當危險了。例如,妻子只說了一句﹕「我們需要談一談。」
(她指孩子學校要作制服),沒想到丈夫馬上跳起來說﹕「妳又要罵我什麼?」在妻子抱怨了几年之后,丈夫終于借著送花給她一個惊喜,沒想到妻子用怀疑的眼光責問他,「說!你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或是「你送花的目的,根本就是自私,要別人以為你是好丈夫。」
葛博士的研究中指出,進入高危險期的婚姻有几個特征﹕
1.有种強烈的感受,覺得婚姻問題已嚴重到不可能解決的地步。
夫妻間有強烈的敵意,不是戰火連連(“Hostile-Engaged”),
就是盡量避免接触(“Hostile-Detached”)。
2.在長期溝而不通之后,習慣性地避免沖突,或是想辦法自欺,在心靈受傷時,不斷告訴自己「我不痛」。
3.兩方像兩條并行線,生活沒有交集,就像英國黛安娜王妃与查理王子一般,在同一屋檐下,卻形同异路。
4.在婚姻中有強烈的孤寂感。已經進入高危險期的婚姻,是否就沒救了呢?
答案是﹕「天下無難事,只要有心人。」
過去三十年來的實證指出了重建婚姻的要訣﹕
1.去面對并有效地處理沖突。
2.學習用智能繼續建立你倆的友情。
重建有訣竅
到底該如何才能愛火重燃,然后重建婚姻呢?
實證研究中列出了几個重要的訣竅:
1. 愛火重燃的第一個步驟是「認識敵人」,控制婚姻四大終結者,盡量減少讓它們在夫妻互動中現身的机會。
2. 積极培養夫妻面對沖突時修護(Repair)的能力。
幸福的夫妻能有智能地在戰火高升時,邊吵邊修護沖突帶來的傷害。
3. 防止情緒泛濫(Flooding),當情緒泛濫時,他們會失去修護的能力,在那時,愈想解決問題,愈會把事情搞砸。若要防止泛濫,增進修護能力,夫妻要努力學習兩种技巧 ﹕
A.暫停(Time Out):
在平時就約好,為保護關系,雙方可在戰火高升、沖突失控之前叫暫停,馬上离開現場,用深呼吸或運動來自我撫慰,讓自己安靜下來。
為了維護「追逐者」的信任,「逃避者」(离開現場的一方)可在四十八小時內回來把問題談清楚。
B.「修護式對話」:
換句話說,操練「快快的听,慢慢的說」,兩人輪流當傾听者,讓對方能暢所欲言。當發言者覺得被了解,滿意之后,雙方再交換角色,原來的傾訴者變成傾听者。
葛博士的研究建議女性特別要學“Soften Start Up”,柔和地發言,而男性特別要在“Accept Influence”虛心傾听,接受影響上面下功夫。
這是极為重要的技術,請恕筆者無法在此詳細介紹這套技術,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拙作「愛就是彼此珍惜──幸福婚姻的對話」(台灣張老師出版社2002年出版。)
4.在婚姻「愛的帳戶」之中,
「存款」与「提款」的比數要大于五比一﹕
幸福夫妻能在戰火高升時不被情緒泛濫,甚至能在對方負性的行為中看到善意,最大的訣竅就是他們在平日就有非常丰富的「存款」。而什麼是「提款」?
最好的例子就是上述的「四大終結者」,是每個人不教就會的,而存款則需用心去學,最重要的訣竅,是要活得有智能,尤其是要了解對方「愛的語言」。
例如,若妻子「愛的語言」是實際的服務,丈夫就該把重點放在多幫他做家事上面,這會比送她不感興趣的玫瑰
更能讓她感受到愛。同理,當丈夫生日,最想跟妻子安靜到海邊散步時,妻子就別大費周章,事倍功半地替丈夫搞個妻子自己喜歡的大型生日派對。
總之,要學習「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對方才能收到你這份禮物,感受到你的愛。
5.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長﹕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未得滿足的需要。從小心理受傷愈多,結婚后愈容易因向配偶「討債」而造成較嚴重的婚姻問題。請參閱拙作「窗外依然有藍天」(愛家出版社,2002年出版)
結束本文之前,筆者還有几句話与讀者們共勉﹕
1.沒感受到愛,并不等于別人沒給你愛,問題可能出在「愛的語言」,因此,夫妻要努力學習對方愛的語言。
2.配偶不是神,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要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自己的幸福快樂,要自己負起責任去滿足,別向配偶「討債」。
3.別讓外界壓力,侵入婚姻与家庭之中。入家門前,先花五分鐘讓自己靜一下,調整心情后再帶著微笑進門。回家与家人見面的前三分鐘,
可以決定整個晚上的家庭气氛。
4.每人都有优缺點,也都有潛能与善意,所以我們可用心去幫助對方成功,并幫他把善的一面發揮出來。
例如,別說「你是什麼爸爸?根本不花時間在子女身上…」,若改口說﹕「能否請你今晚用15分鐘,小寶睡前念床邊故事給他听。」這樣,丈夫很可能樂意去做。
5.健康的婚姻,筑基于健全的個人。請「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有錯的可能性」,每個人都有「諉過居功」的劣根性,如果夫妻都能有顆謙卑自省、愿意學習的心,他們就能接上愛的源頭,在無條件的愛中,人的心靈創傷才能得醫治,才能存怜憫心,彼此以恩慈相待,這是活在愛中最重要的密訣。
黃維仁博士黃維仁博士黃維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診所專業雙語心理治療。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從事臨床心里治療、督導、訓練与教學工作。北美愛家協會會務顧問。
Focus on the Family 國際特約講員。>
校園深深 深幾許
校園深深 深幾許
過去因為經常出入北美大專院校的校園,接觸到許多年輕人,在其中
我體會到他/她們共同的一個需要,就是愛情。在北美的這群年輕人不論
是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緬甸、泰國或柬埔寨,往往都是隻身赴美,成為
異鄉遊子。面對文化上的衝擊,學習上的挑戰,思鄉情緒的無奈,經濟壓
力的不安感,…這種種生活上適應的挫折、沮喪、孤寂,都促使他/她們走
上危途,踏入陷阱。其中最大的,就是在就近的圈子內找一個對象,作暫
時的互相交往,以圖彼此安慰取暖。
這種短淺浮萍式關係的發展,往往談不上真情執愛,也沒有一個長遠的
目標,更別說期待互託終身,最多只是追求暫時的解渴。這種浮萍式戀愛
是毫無根基也沒有盼望的。它不是真的愛情,充其量只不過是「代糖」罷
了。等到一陣風來或一陣雨去,就各奔東西了;這是時下流行的速食文化
或淺盤文化的標準現象。可見校園中暗藏著許多的試探!校園成了最容易
發展一夜情和同時多個性伴侶的溫床,因為招生條件和環境,使具有相同
高危險性的族群,也就是最容易被試探的年輕學子,從世界各地來的都
聚集在同一個校園裡,不擦撞出問題的火花是很難的。
所謂的高危險性是指:血氣方剛剛,從家人的監督下解放出來,北美
校園又無人監管,加上美國標榜自由文化,和講究隱私權,而出來乍到
的小「老外」們(海外來的),無一倖免地都在這條高壓的「適應路段」
上掙扎著。於內於外,各層面都需要有安慰、寄託;而想要解決這種壓
力,最容易的方法,就是通過最天然的也是最少花費的手段,發展浮萍
式的性關係。
但是這難道是他/她們的錯嗎?誰曾教導過他/她們如何交友?如何
戀愛?什麼是正確的愛情觀?如何在他鄉異地保護自己?如何規避使探
和引誘?萬一受了傷後何處求醫(不小心還會碰到庸醫密醫,造成二度
傷害)?如果沒有門路,甚至連一個能讓他/她們遮風擋雨,屈身舔傷
療創的屋簷都找不著,又如何談療養康復呢?那麼,今天呢?有誰願意
幫助他/她們呢?
若要救治這個固疾沉痾,唯有福音是仙丹妙藥。因此用福音搶救校
園成為一個燃眉使命!教導下一代正確的交友觀、戀愛觀、愛情哲學、
和婚姻、家庭的課題,也就成為非常急迫的任務。於此同事時,如何
組建一個健康的小組或團契,以供他/她們在真理信仰的基礎上,被神
更新、建造起來。並且可以在一個安全、健康、被保護的環境中,互相
支持,彼此交流;以代替過往私下捉對式的盲目交往。如此方能從根救
起,以解燃眉之急。
偌大校園,有需要的學子何止千百!此乃不可能的任務。唯靠主加
添心力、靈力,勉力前行。但願神打發你來,與我同行,讓我們同心合
意隨主行。相信這是主的心意。如果你有任何好的有關交友戀愛婚姻的
文章只要是符合聖經的價值觀(Biblical Prospective),都歡迎
寄來給我,我將代為貼上部落格。讓此部落格成為一個充滿清流信息、
提供福音陽光的資源中心,澆灌各式有需要的族群。今天首先貼上郭銳
的一篇有關婚姻愛情的文章「你儂我儂」以餉讀者。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你儂我儂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
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碎,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這是
元代才女管道昇所做的《我儂詞》,提起這首詞可有些來歷,元初的
中國書畫大家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便寫了一首詞暗
示給妻子他有納妾的念頭,身為妻子的管道昇看了後,即興寫下這首
詞贈與老公,趙孟頫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她的深情打動了,
從此再也沒有提過納妾之事。
記得很久以前曾讀過這首詞,那時的我完全體會不到詞中字裏
行間的那層濃濃的愛意,僅為才女的聰慧與才學所折服。如今重拾
這詞,卻在心裏掀起了無限感慨,這首詞看似質樸無華卻情真意切,
毫無雕琢粉飾,一氣呵成。詞中僅用重塑的泥人盡將夫妻間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那完全融合的愛活靈活現的展現眼前,寥寥數語間的戀
戀深情已深埋其裏,讓人讀後如品百年陳釀回味良久,香糯雋永。
當我將這首詞讀給妻子聽時,在朦朧的燭光下我看到妻的眼角已閃
爍出晶瑩的淚光,妻深情地對我說:「我們做一輩子泥人好嗎?」就在
那個月色動人的夜晚,我一直牽著妻子的手,我們分享了很多共同的回
憶,妻子偎依在我懷裏,這一切就彷彿又回到我們初戀時的情景裏。回
味著我們酸甜苦辣的愛情,回憶著我們經過無數次的風風雨雨。我們在
愛情的歷程中就像攜手攀登高山峻嶺的伴侶,曾經經歷了愛情初開時的
酸澀與激情,一齊又走進了結婚後鍋碗瓢盤協奏曲下磕磕絆絆,又一同
經過了各執己見時的吵吵嚷嚷……。裏面遍滿了歡笑、歌聲、吵嘴和淚水
,然而我們就是這樣一起牽手走了過來。
只有嚐過苦澀才會咀嚼出甘甜的滋味,愛情就是如此。愛情應該是
美的,是善的,正如當初神創造亞當與夏娃的第一個婚姻,神認為是好
的,然而人的罪性與不完美而使婚姻變得支離破碎,痛苦不堪。內心中
的「老我」在不知不覺中將人性中的自私、嫉妒、貪欲和唯我獨尊在婚
姻中演繹的淋漓盡致,婚姻遂變得千瘡百孔、傷痕累累。婚姻是神給他
所愛子民的應許與祝福,裏面蘊藏著深厚的寓意,以弗所書5:22、23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因為
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可見
婚姻關係就應該是彼此的委身、彼此的順服。這是上帝的計畫和心意,
神要我們過得勝的生活,那就是:沒有罪疚、沒有隔閡完全在主裏面合
一,將神活潑的靈在生命與生活中行出來。這些單憑我們抑制力和所謂
的修養是做不出來的,只有靠主的大能,先將我們內心那腐敗的老我釘
死,我們身上才會有那從死裏復活的能力彰顯出來,夫妻間才會凡事謙
虛、溫柔、忍耐,真正地用愛心互相的寬容。
「結婚」是在神祭壇上彼此的立約,是毫無外加條件的盟約,它是
夫妻間一生的承諾,夫妻在結婚的那一刻起,就是決定彼此要履行這一
生的約定。的確,婚姻久了油鹽醬醋就沖淡風花雪月的浪漫,工作的疲
勞,孩子的吵鬧淹沒了你們之間的卿卿我我,在家庭中你只會看到他或
她是完全不加修飾和掩飾的一面,或許他或她皺紋漸漸爬滿了原來曾經
美麗的面頰、或許他或她會重病在床痛苦的呻吟……,那個時候你會怎樣
?你要告訴自己告訴你的愛人—你永遠是我身體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就是約,正如神一直深愛著我們的那份永不改變的約。
月色依舊是那麼的迷人。那個晚上,我們在神的聖殿前,重新立約
—一生一世、一夫一妻,永永遠遠。我將一枝玫瑰和這首我翻作的
《我儂詞》作為情詩獻給親愛的妻子。玫瑰是那麼的嬌豔紅潤,但枝上
卻有淺淺的刺,可妻還是緊緊地握在手中。
你儂我儂,依如舊歌
青瓷碗,粗瓦鍋
清粥淡菜,我夾給你,你夾給我
千尺宅院不如吾倆破舊窩
溫情如火
微燃小碳是你,紅泥爐灶是我
我懷抱著你,你煨紅了我
在世同譜一支曲,天上將再續前歌
郭銳:你儂我儂(www.cffc.org)
過去因為經常出入北美大專院校的校園,接觸到許多年輕人,在其中
我體會到他/她們共同的一個需要,就是愛情。在北美的這群年輕人不論
是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緬甸、泰國或柬埔寨,往往都是隻身赴美,成為
異鄉遊子。面對文化上的衝擊,學習上的挑戰,思鄉情緒的無奈,經濟壓
力的不安感,…這種種生活上適應的挫折、沮喪、孤寂,都促使他/她們走
上危途,踏入陷阱。其中最大的,就是在就近的圈子內找一個對象,作暫
時的互相交往,以圖彼此安慰取暖。
這種短淺浮萍式關係的發展,往往談不上真情執愛,也沒有一個長遠的
目標,更別說期待互託終身,最多只是追求暫時的解渴。這種浮萍式戀愛
是毫無根基也沒有盼望的。它不是真的愛情,充其量只不過是「代糖」罷
了。等到一陣風來或一陣雨去,就各奔東西了;這是時下流行的速食文化
或淺盤文化的標準現象。可見校園中暗藏著許多的試探!校園成了最容易
發展一夜情和同時多個性伴侶的溫床,因為招生條件和環境,使具有相同
高危險性的族群,也就是最容易被試探的年輕學子,從世界各地來的都
聚集在同一個校園裡,不擦撞出問題的火花是很難的。
所謂的高危險性是指:血氣方剛剛,從家人的監督下解放出來,北美
校園又無人監管,加上美國標榜自由文化,和講究隱私權,而出來乍到
的小「老外」們(海外來的),無一倖免地都在這條高壓的「適應路段」
上掙扎著。於內於外,各層面都需要有安慰、寄託;而想要解決這種壓
力,最容易的方法,就是通過最天然的也是最少花費的手段,發展浮萍
式的性關係。
但是這難道是他/她們的錯嗎?誰曾教導過他/她們如何交友?如何
戀愛?什麼是正確的愛情觀?如何在他鄉異地保護自己?如何規避使探
和引誘?萬一受了傷後何處求醫(不小心還會碰到庸醫密醫,造成二度
傷害)?如果沒有門路,甚至連一個能讓他/她們遮風擋雨,屈身舔傷
療創的屋簷都找不著,又如何談療養康復呢?那麼,今天呢?有誰願意
幫助他/她們呢?
若要救治這個固疾沉痾,唯有福音是仙丹妙藥。因此用福音搶救校
園成為一個燃眉使命!教導下一代正確的交友觀、戀愛觀、愛情哲學、
和婚姻、家庭的課題,也就成為非常急迫的任務。於此同事時,如何
組建一個健康的小組或團契,以供他/她們在真理信仰的基礎上,被神
更新、建造起來。並且可以在一個安全、健康、被保護的環境中,互相
支持,彼此交流;以代替過往私下捉對式的盲目交往。如此方能從根救
起,以解燃眉之急。
偌大校園,有需要的學子何止千百!此乃不可能的任務。唯靠主加
添心力、靈力,勉力前行。但願神打發你來,與我同行,讓我們同心合
意隨主行。相信這是主的心意。如果你有任何好的有關交友戀愛婚姻的
文章只要是符合聖經的價值觀(Biblical Prospective),都歡迎
寄來給我,我將代為貼上部落格。讓此部落格成為一個充滿清流信息、
提供福音陽光的資源中心,澆灌各式有需要的族群。今天首先貼上郭銳
的一篇有關婚姻愛情的文章「你儂我儂」以餉讀者。
為你守夜的人
更夫
===========
你儂我儂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
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碎,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這是
元代才女管道昇所做的《我儂詞》,提起這首詞可有些來歷,元初的
中國書畫大家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便寫了一首詞暗
示給妻子他有納妾的念頭,身為妻子的管道昇看了後,即興寫下這首
詞贈與老公,趙孟頫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她的深情打動了,
從此再也沒有提過納妾之事。
記得很久以前曾讀過這首詞,那時的我完全體會不到詞中字裏
行間的那層濃濃的愛意,僅為才女的聰慧與才學所折服。如今重拾
這詞,卻在心裏掀起了無限感慨,這首詞看似質樸無華卻情真意切,
毫無雕琢粉飾,一氣呵成。詞中僅用重塑的泥人盡將夫妻間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那完全融合的愛活靈活現的展現眼前,寥寥數語間的戀
戀深情已深埋其裏,讓人讀後如品百年陳釀回味良久,香糯雋永。
當我將這首詞讀給妻子聽時,在朦朧的燭光下我看到妻的眼角已閃
爍出晶瑩的淚光,妻深情地對我說:「我們做一輩子泥人好嗎?」就在
那個月色動人的夜晚,我一直牽著妻子的手,我們分享了很多共同的回
憶,妻子偎依在我懷裏,這一切就彷彿又回到我們初戀時的情景裏。回
味著我們酸甜苦辣的愛情,回憶著我們經過無數次的風風雨雨。我們在
愛情的歷程中就像攜手攀登高山峻嶺的伴侶,曾經經歷了愛情初開時的
酸澀與激情,一齊又走進了結婚後鍋碗瓢盤協奏曲下磕磕絆絆,又一同
經過了各執己見時的吵吵嚷嚷……。裏面遍滿了歡笑、歌聲、吵嘴和淚水
,然而我們就是這樣一起牽手走了過來。
只有嚐過苦澀才會咀嚼出甘甜的滋味,愛情就是如此。愛情應該是
美的,是善的,正如當初神創造亞當與夏娃的第一個婚姻,神認為是好
的,然而人的罪性與不完美而使婚姻變得支離破碎,痛苦不堪。內心中
的「老我」在不知不覺中將人性中的自私、嫉妒、貪欲和唯我獨尊在婚
姻中演繹的淋漓盡致,婚姻遂變得千瘡百孔、傷痕累累。婚姻是神給他
所愛子民的應許與祝福,裏面蘊藏著深厚的寓意,以弗所書5:22、23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因為
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可見
婚姻關係就應該是彼此的委身、彼此的順服。這是上帝的計畫和心意,
神要我們過得勝的生活,那就是:沒有罪疚、沒有隔閡完全在主裏面合
一,將神活潑的靈在生命與生活中行出來。這些單憑我們抑制力和所謂
的修養是做不出來的,只有靠主的大能,先將我們內心那腐敗的老我釘
死,我們身上才會有那從死裏復活的能力彰顯出來,夫妻間才會凡事謙
虛、溫柔、忍耐,真正地用愛心互相的寬容。
「結婚」是在神祭壇上彼此的立約,是毫無外加條件的盟約,它是
夫妻間一生的承諾,夫妻在結婚的那一刻起,就是決定彼此要履行這一
生的約定。的確,婚姻久了油鹽醬醋就沖淡風花雪月的浪漫,工作的疲
勞,孩子的吵鬧淹沒了你們之間的卿卿我我,在家庭中你只會看到他或
她是完全不加修飾和掩飾的一面,或許他或她皺紋漸漸爬滿了原來曾經
美麗的面頰、或許他或她會重病在床痛苦的呻吟……,那個時候你會怎樣
?你要告訴自己告訴你的愛人—你永遠是我身體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就是約,正如神一直深愛著我們的那份永不改變的約。
月色依舊是那麼的迷人。那個晚上,我們在神的聖殿前,重新立約
—一生一世、一夫一妻,永永遠遠。我將一枝玫瑰和這首我翻作的
《我儂詞》作為情詩獻給親愛的妻子。玫瑰是那麼的嬌豔紅潤,但枝上
卻有淺淺的刺,可妻還是緊緊地握在手中。
你儂我儂,依如舊歌
青瓷碗,粗瓦鍋
清粥淡菜,我夾給你,你夾給我
千尺宅院不如吾倆破舊窩
溫情如火
微燃小碳是你,紅泥爐灶是我
我懷抱著你,你煨紅了我
在世同譜一支曲,天上將再續前歌
郭銳:你儂我儂(www.cffc.org)
Tuesday, March 17, 2009
滾滾浪潮
讀臨江仙及註有感
明‧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并非人人都能把握。歷史固是面鏡子,倘若沒有一已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仍或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以宦家子弟,高中魁首,著實春風得意過好一陣;可到頭來,七十二歲的生命卻有三十五年被耗在邊境戍地。太複雜了倒會轉成簡單,看透了人生,一切都可拋撇。當然,這种“透”是經歷過痛徹入骨,心力交瘁后的自救境界,“轉頭空”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無非是憤慨已臻沒火气而已。在時、空的悟解中,“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几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一件不在變与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楊慎愈老愈深悟這一點。他靠著它,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活了過來。所以,淡語、輕鬆語、超脫語,不是人人說得來,說得好,說得深刻的。淡語深刻,絕非文字技巧能獲致,但又非憑借舉重若輕,漫不經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此或即所謂“無技巧”境界。這首詞被羅貫中引作《三國演義》的開場詞,結果名揚四海,倒沒有几個人知道原作者是誰了。(佚名)
我一直都很喜歡楊慎的臨江仙,
年輕時欣賞它有悲壯,有豪邁,有狂野,有霸氣,有不羇。
中年時欣賞它有通透,有豁達,透著無奈,卻又瀟灑超脫,雖是絕塵逸凡,卻仍有血有肉。
近年來我欣賞它其中的人生智慧 ,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當面臨損失時,即刻設立停損點,活在當下,享受其中。
改變能改變的,接收不能改變的,並且分辨兩者之別,泰然自處。
主耶穌的無爭,十字架上的捨己,寧可損己勿寧傷人,順服與謙卑。
孰可執著孰可緩,孰可堅持孰可讓,但觀其有否長遠價值,是否合於真理。
所謂是非成敗,只不過是相對性的,君不見多少法理人情,古是今非,至終淪得一個空字。
楊慎冰雪睿智,自比仙,想必是要表達一種在真理中得自由的境界。
如果他認識耶穌基督,他一定會從空再提升一層境界,那就是充滿。
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此有已非彼有哉。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看山還是山,此山已非彼山矣。
從滿到空,從得到捨,再從空從捨到得到滿,此滿得已非彼滿得也。
不需借一壺濁酒助興,也可滿得平安喜樂,此其一也!
明‧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并非人人都能把握。歷史固是面鏡子,倘若沒有一已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仍或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以宦家子弟,高中魁首,著實春風得意過好一陣;可到頭來,七十二歲的生命卻有三十五年被耗在邊境戍地。太複雜了倒會轉成簡單,看透了人生,一切都可拋撇。當然,這种“透”是經歷過痛徹入骨,心力交瘁后的自救境界,“轉頭空”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無非是憤慨已臻沒火气而已。在時、空的悟解中,“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几度夕陽紅”是變,“古今多少事”沒一件不在變与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楊慎愈老愈深悟這一點。他靠著它,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活了過來。所以,淡語、輕鬆語、超脫語,不是人人說得來,說得好,說得深刻的。淡語深刻,絕非文字技巧能獲致,但又非憑借舉重若輕,漫不經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此或即所謂“無技巧”境界。這首詞被羅貫中引作《三國演義》的開場詞,結果名揚四海,倒沒有几個人知道原作者是誰了。(佚名)
我一直都很喜歡楊慎的臨江仙,
年輕時欣賞它有悲壯,有豪邁,有狂野,有霸氣,有不羇。
中年時欣賞它有通透,有豁達,透著無奈,卻又瀟灑超脫,雖是絕塵逸凡,卻仍有血有肉。
近年來我欣賞它其中的人生智慧 ,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當面臨損失時,即刻設立停損點,活在當下,享受其中。
改變能改變的,接收不能改變的,並且分辨兩者之別,泰然自處。
主耶穌的無爭,十字架上的捨己,寧可損己勿寧傷人,順服與謙卑。
孰可執著孰可緩,孰可堅持孰可讓,但觀其有否長遠價值,是否合於真理。
所謂是非成敗,只不過是相對性的,君不見多少法理人情,古是今非,至終淪得一個空字。
楊慎冰雪睿智,自比仙,想必是要表達一種在真理中得自由的境界。
如果他認識耶穌基督,他一定會從空再提升一層境界,那就是充滿。
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此有已非彼有哉。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看山還是山,此山已非彼山矣。
從滿到空,從得到捨,再從空從捨到得到滿,此滿得已非彼滿得也。
不需借一壺濁酒助興,也可滿得平安喜樂,此其一也!
Tuesday, March 3, 2009
Words from Pastor
May God's grace be with all of you!
So glad to have you with us and praise God that He gathered us together for worshiping Himself.
So glad to have you with us and praise God that He gathered us together for worshiping Himself.
I could realize that Holy Spirit was with us. Some of us were in tears when Jessica was sharing her testimony.
Your coming was so significant to us and encouraged us a lot. Would you please keep praying for this new born baby, Glory Lutheran Church. This is just a beginning.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We can not walk through it without your support.
God bless,
Newman & Grac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